中国共产党新闻

我们一起前行——浙江援建青川纪实 (5)

2011年05月09日09:10   来源:浙江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浙江精神,扎根青川土地

  失去亲人、失去家园,青川老百姓在地震中经历了跨越生死的伤痛。但在与他们交谈时,他们始终把快乐、阳光展现给我们。

  “浙江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鼓励我们坚强地站起来,树立重建家园的信心。”“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援建干部的“浙江精神”,激励着青川的老百姓。

  王家山脚下,红光乡东河口村三元坝社一幢幢崭新的农房鳞次栉比,老人们悠闲地倚在门边聊天,伴着山中鸟鸣,宁静而和谐。

  “多亏了浙江亲人的帮助,我们才能这么快从阴影中走出来。”村民何启莲一看到我们便激动地迎上来。震后,看着完全消失的家园和被掩埋的村民,何启莲感觉心在滴血,重建对她来说太遥远了。

  舟山援建干部到达这里后,立即挽起袖子投入到重建中。期间,他们还一次次到村民临时住的板房里,和村民谈心,做心理辅导。村民们逐渐被感染了,再次燃起重生的希望。如今在这个村子,村民自己开的农家乐红红火火。

  在黄坪乡枣树村,村民们重建家园时“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横幅依然可见。

  平坦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民房、生态农业产业……枣树村民不仅感谢浙江为他们重建家园,更感激浙江带给他们的精神支持。

  在宁波援建指挥部的牵头下,青川县枣树村、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这两个相隔近2000公里的村子连在一起。两村的干部通过网络建立联系,当枣树村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谢家路村的村干部便用“浙江精神”鼓励他们。

  “浙江精神”渗透在青川的每一寸土地。这一切离不开浙江援建干部。

  浙江援建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和指挥部众人,在2009年“7·16”青川特大洪灾中,连续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救护受灾群众,保护援建项目;杭州援建指挥部指挥长李包相等援建干部,过年坚守岗位,在板房过春节;宁波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史济权和副指挥长王梁慧,废寝忘食,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办实事,被灾区群众称为“铁人指挥”……

  说起湖州援建干部张启标,青川的百姓无不动容。进入青川后,张启标冒着余震一次次鉴定危桥,有时仅靠一根绳子悬吊在空中。他坚持科学援建,在青川山区恶劣的地质条件下,修筑了一条条桥梁和道路。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张启标常常体力不支,但总是强打精神,仍然晚睡早起、夜以继日地工作。一次,医生给他输液,他趁医生不在,偷偷拔掉针头“溜”到工地上工作。在当地干部群众强烈要求下,张启标终于接受了体检,被确诊患有心肌梗塞、冠心病等,必须住院接受治疗,他这才离开岗位回到浙江。“作为一个援建干部,我在灾区的事情还没做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做得还很不够。”在接受了两次心脏支架手术后,张启标毅然回到援建一线。

  如今,援建干部的“浙江精神”已深深扎根于青川干部群众心里,激励青川人民奋发向上。

  73个四川省“天府杯”优质工程奖、16个浙江省建筑工程“钱江杯”优质工程奖,1项被推荐参评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浙江科学、高效、务实、安全的援建,在青川发展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 方力)
【1】 【2】 【3】 【4】 【5】 

  
(责编:高雷)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