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动态
|
领导活动
|
干部论坛
|
时代先锋
|
各项工作
|
党建
|
反腐
|
人事
|
公告
|
海外
|
外媒
|
综合
|
讣告
理论
|
评论
|
社区
|
论坛
|
访谈
|
视听
|
党史
|
资料
|
文献
|
纪念馆
|
党史今天
|
专题
|
周刊
|
图书
|
杂志
中国共产党新闻
我们一起前行——浙江援建青川纪实 (3)
2011年05月09日09:10 来源:
浙江日报
我们一起前行——浙江援建青川纪实 (3)--新闻报道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输血造血,激活产业发展
青川灾区的群众富了,浙江援建才是赢家。这是省委书记赵洪祝向援建指挥部提出的要求。
灾前,青川县是四川省的最贫困县之一,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如何让青川人民富裕起来?“造血”与“输血”同样重要,产业援建是首要任务。
两年来,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浙江投资1亿元,实施100个农业产业项目,建设100个特色产业基地,给青川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三锅乡农业产业园的大棚内,一朵朵香菇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忙着采摘。这个由浙江投资1200万元的产业园自去年2月启动后,带动农户2500户,户均每年增收5000多元,解决了1500多人就业。
当我们见到三锅乡民利村村民黎恩芳时,她正在产业园里加工香菇。她告诉我们,像这样每天干半天活,可以拿到40元工资。地震后,由于放不下家中的两个孩子,在外打工的黎恩芳回到村里,原本还为生计发愁的她,在家门口就找到工作,让她喜出望外。
走进川浙产业园,只见一幢幢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这里又叫“飞地工业园”。广元经济开发区负责人告诉我们,青川山高坡陡,地质灾害频繁,连造房子的平地都十分难找,建设工业园更是无地可觅。为推动灾区工业发展,浙江援建者和当地党委、政府绞尽脑汁,研究了一个“飞地工业园”的方案,在广元市城郊建设川浙合作产业园。
如今,川浙产业园已经引进18个项目,投资达30多亿,其中浙江就有12个项目。工业园将每年利税的60%划归给青川。18个项目中,已经竣工投产5个,另外13个项目也将在最近建成投产。预计到2011年底,全部项目都可以建成投产,还可以解决青川5000多人就业。
旅游业如今也成为青川灾后发展的新亮点。
青溪镇阴平村是生态示范旅游村,全村50多户农民如今当上了农家乐的老板。地震时,这里的房屋损坏严重,村民们几乎失去信心,但温州援建干部的到来为他们带来希望。“你们放心,有强大的祖国,有我们浙江,生活一定会好起来。”援建干部一番话至今让当地村民铭记在心。
农家乐“向阳居”老板邓钟告诉我们,援建干部不仅为他们改善硬件设施,也将浙江经济发展理念带给了他们。援建干部一次次上门指导农家乐建设,还组织村里的农家乐老板到浙江参观,学习经营理念。如今,邓钟的农家乐一年纯收入近20万元。
这几天,住在青溪古城的胡清华正在忙碌地准备,因为5月7日,这座古城正式对外开放,将为青川的旅游业添上绚丽的一笔。胡清华在自家门口经营一家小超市,地震后,房屋受损严重,生意也一蹶不振。“现在好了,古城对游客开放,我的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她对未来充满希望。
除此之外,唐家河风景区、东河口地震遗址等都成了青川的特色景区。
杭州和金华援建的核桃种植等产业园、宁波援建的生态养猪场、湖州援建的蔬菜大棚、台州和温州等地援建的香菇木耳生产基地、绍兴和舟山等地援建的种兔场、衢州援建的“江山白菇”……越来越多的浙江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被引入青川,规模为广元乃至四川之最。
如今,青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分别达9343元、2671元,同比增长13.8%和12.9%。
“浙江援建,不仅重建青川,还让青川的发展比地震前至少前进了20年。”青川县委书记向此德说,青川将用浙江人带来的全新理念,把青川建成生态产品基地县、生态旅游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县。
【1】
【2】
【3】
【4】
【5】
(责编:高雷)
最新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