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我们一起前行——浙江援建青川纪实 (2)

2011年05月09日09:10   来源:浙江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民生优先,让老百姓满意

  “浙江援建,最漂亮的是民房,最安全的是学校,最先进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人民。”当我们的车子驶入青川境内,眼前的一切,让这句在当地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的话得到了印证。

  一座座学校拔地而起,一幢幢民居整齐别致,一所所医院设施完善,一座座桥梁跨江而架。这里,几乎已经感觉不到当年所遭受的重创。

  48所中小学、2家县级综合医院、35家乡镇卫生院、61715户农房重建或加固、1110公里通村公路……浙江实现了多个援建之“最”。

  我们走进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一的学生们正在数控加工实训室做实验。王友强是去年从竹园中学升学到这里的,学校一流的设施让他欣喜:“以前想都不敢想有这么多先进设备,在浙江的帮助下,现在梦想成真了。”

  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坐落于智慧岛教育园区。整个园区彼此相连,将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师范教育连接成庞大的教育集群,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在马鹿小学,红白相间的塑胶跑道、粉红色交错的小楼、郁郁葱葱的花坛……这所曾经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的学校,如今重现生机。

  湖州援建指挥部进驻这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让孩子们尽快重返校园。不到半年时间,这片废墟就重新矗立起两所设施齐全、配套一流的现代化学校——马鹿中学、马鹿小学。

  校园里的每幢房子都只有3层楼。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充分考虑到教学楼的安全性,地震前,房子都是用预制板建造,坚固性差,现在改用钢筋混泥土结构,抗震性达到8级。

  “项目不大重民生、投资不多功能全”。正如我们看到的,浙江援建不追求恢宏的气势,更没有豪华建筑,更多的是点点滴滴深入民心的务实工程。

  走在青川的山区,如果不向老百姓打听,我们根本无从得知,一条看不见的“生命线”正从我们脚下一直连接至山下。这就是浙江花费3亿元打造的自来水工程,使全县25万人喝上健康安全的自来水,结束了昔日山区百姓背水上山的艰苦生活。

  十几年来,青川遭遇过大大小小几十次洪灾,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浙江为青川修建了152座桥梁,其中有92座漫水桥。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桥,却能抵挡洪水的冲击,让当地老百姓“晴天河当路,雨天路变河”、“一眼望得穿,抬腿走半天”的生活成为过去。

  老百姓最期盼的是什么?“是政府了解我们的需求。”在青川残疾人康复中心做物理治疗的大坝乡居民李宗清说出了大家的想法。

  地震后,青川伤残人员迅速增加,伤后理疗成了大问题。许多伤员到大城市治疗归来后,由于条件所限,被迫放弃理疗,落下残疾。了解情况后,浙江投资1200万元修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如今在2000平方米的康复中心,残疾人不仅可以免费做理疗,还定期接受各科专家的坐诊。

  援建怎么样,老百姓最清楚。浙江援建用实实在在的利民之举,换来了百姓的好口碑。
【1】 【2】 【3】 【4】 【5】 

   
 
(责编:高雷)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