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综合报道

“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候选名单 (4)

2009年06月27日11:0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91.桂育鹏 男  北京市技术交流站副总工程师。1956年、1959年两次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52年起,先后实现技术革新300多项,改进刀具150多项。在科研单位协助下,设计研制出80多种新型刀具,其中定位环式可转位面铣刀和水雾化粉末高速钢刀具,填补了国内空白。1970年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进修。

  92.桂希恩  男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2005年全国劳模, 2008年获我国医疗卫生界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他一直致力于地方病和传染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在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领域研究取得卓越成就。为了摸清艾滋病疫情,他曾数十次自费到农村调查研究,宣传防艾知识。

  93.莫家瑞 男  原重庆长江轮船公司船长。1956年和1959年全国劳模。他为修建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运输物资,首开川江上水夜航记录。为抢运抗美援朝军运物资,首开川江下水夜航记录并首创川江驾引合一。他打破高洪水位、枯水位航行禁区,凭高超的驾引技术,为进出川物资运输创造惊人业绩。

  94.袁政海 男  38岁,江铃集团公司模具班长。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8年来,袁政海参与了江铃各类车型重大模具的开发制造,直接参与的技术改进项目48项,其中12项荣获公司技术进步奖,是知识型、复合型、专家型的高级技术人才。

  95.袁隆平 男 78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78年全国劳模。1975年,袁隆平院士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他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96.贾正方  男 74岁,四川省彭州市大宝镇宝山村党委书记,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2000年获“全国农村十佳优秀人才”称号。他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 2007年底,全村固定资产达到40亿元,人均纯收入12322元。 在“5·12” 大地震发生后,他积极组织营救,恢复生产。 2008年,宝山村实现总产值97923万元。

  97.郭凤莲  女 62岁,现任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总支书记、大寨集团董事长,1995年全国劳模。16岁担任大寨铁姑娘队队长。在大寨的发展中,郭凤莲不断提高。17年来,郭凤莲带领大寨人在市场上打出了响当当的经济品牌。如今的大寨人住进了别墅建筑,户均168平方米,2009年全国妇联授予郭凤莲“全国十大女杰”称号。

  98.顾建国  男  56岁,现任马钢集团董事长。 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担任马钢主要负责人以来的10多年,他团结和带领班子成员,理清思路,使企业快速走出了生存困境。此后,果断、及时地投资400多亿元实施了两轮大规模结构调整,抢抓机遇,锐意创新,创造了广受赞誉的“马钢速度”。

  99.殷顺民 男 64岁,中共党员,原浙江省荣军医院护理员。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模。1971年,26岁的殷顺民中专毕业,来到浙江省荣军医院,成了当时休养区惟一的男护理员。照料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特、一等伤残军人,还要给大小便失禁的伤残军人擦拭、清洗等,他三十五年如一日,把一生献给荣军护理事业。

  100.常香玉

  女 原河南省豫剧院院长,1995年全国劳模。 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常香玉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常香玉从艺70多年,创立了特色独具的“常派”,拥有亿万观众和戏迷。她以对艺术永无止境的追求,改变了一个剧种的命运,终成一代宗师。

  101.曹  茜 男  49岁,西宁市环球运输有限公司出租车司机,2005年全国劳模。自1998年至今,曹茜同志与各种犯罪分子作斗争,奋不顾身地保护受害群众,几年中先后抓获了数百名盗窃、抢劫、强奸、贩毒、贩枪、涉爆的犯罪分子,使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把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做好事当成本分工作,谱写了一曲高原正气之歌。

  102.梁  军 女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原哈尔滨市农机局总工程师。1950年全国劳模。哈尔滨市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力劳动模范。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从事农机工作40多年。著有诸多专著。并从日本成功引进了丰田汽车维修检测线。她为提高新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03.尉凤英  女 76岁,沈阳航天新星机电有限责任公司退休干部,被誉为“毛主席的好工人”,13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1959年全国劳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尉凤英完成较大技术革新项目58项。她所领导的“厂红专大队”实现技术革新707项,她成为当时沈阳市职工技协的带头人之一。

  104.黄伯云 男  63岁, 中南大学校长。 2006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和人才培养,为我国航空航天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共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国家攻关项目等10余项,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

  105.黄荣昌 男  原重庆钢铁公司木工,被誉为现代“鲁班”,1956年和1959年全国劳模。他发明新中国第一台机械化锯木机。1952年至1958年,他革新创造多种机械设备,实现木工车间机械化。他首先完成“江边活动桥梁”机械化改造,实现钢板装卸上船机械化。他先后完成372项技术创造革新。

  106.彭隆荣 男  52岁,海南省南田农场场长,2005年全国劳模。 1992年,彭隆荣改革创新农场管理体制,对农场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使陷入困境的农场焕发生机, 职工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向小康迈进。如今,农业开发、自营经济开发、温泉旅游开发,成为南田农场的三个金饭碗,经济结构实现多元。

  107.智呼声 男  55岁,农行内蒙古分行营业部保卫部经理。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三次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从事农行保卫工作22年来,智呼声比别人多干了5万多个小时的工作,牺牲节假日2400多天,却没有多拿过一分钱的报酬。他和同志们经手的2000多亿元现金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

  108.程军荣 男  31岁,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三一一工厂机械光学加工车间车工班长,高级技师。2007年5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班组建设中,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8年9月,工厂成立“程军荣农民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班组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交流提供了施展平台。

  109. 蒋筑英 男 贵州省贵阳市人,原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光学传递函数(OTF)、色度学、光学检测、软X射线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被誉为“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1983年全国劳模。他发表我国第一篇OTF论文,研制出我国第一台OTF测量装置,建立了国内第一流的OTF实验室。

  110. 谢  晋 男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1989年全国先进工作者。作为第三代导演中的佼佼者,谢晋在50余年的导演生涯中执导了20余部影片,其中的一半在中国电影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受到观众的喜爱。谢晋曾有6部影片获得“百花奖”,这一骄人成绩,在中国电影史上绝无仅有。

  111.鲁冠球  男 65岁,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农民企业家,被誉为企业界的“常青树”。1989年全国劳模。上世纪70年代,鲁冠球通过粗放方式多元化经营,带领广大村民白手起家,从无到有,脱贫致富。1999年后,万向集团与时俱进,实施“资本式经营、国际化运作”战略,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112.甄荣典  男  河北唐县人,全国劳模。曾任华北兵工工会、山西省总工会副主席。1950年全国劳模。 抗战时期,甄荣典经常一人走三五里地,选择军工机器埋藏地。冒着生命危险和敌人“捉迷藏”,保护着军工生产的“命根子”。他带领大家多造炮弹,掀起生产竞赛热潮。他创造了日车炮弹外圆480个最高纪录,被誉为“炮弹大王”。

  113.窦铁成 男  53岁,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高级技师, 200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仅有初中学历,却自学掌握了大量电力学知识,工作28年间,他提出实施设计变更6次,解决技术难题52个,排除送电运行故障310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及节约成本1380万元,被称为知识型、专家型技术工人。

  114.詹夷生 男 53岁,福建南平市林业局科技特派员,在科技扶贫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2005年全国劳模。他20多年投身林业科研、试验、示范、技术推广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詹夷生进村入户,以知识和忠诚报效闽北,以科技扶贫为己任,情系“老、少、边、穷”,带领农民走“科技兴榛致富”之路,为闽产锥栗产业带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115.谭竹青  女  原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1995年全国劳模。48年居委会主任,她成为这个小官上任职时间最长的人之一。长春市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发展成为今天环境优美舒心,文化娱乐开心,居住安宁放心,经济繁荣欢心,生活方便称心,远近闻名的“五心”社区,她被喻为“社区之魂”。

  116.樊锦诗 女 71岁, 现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2002年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樊锦诗同志从事敦煌石窟保护与管理、石窟考古方面的研究工作40余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保护好敦煌莫高窟这些珍贵的文物,她带领科研人员,经过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把敦煌石窟的保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17.潘兰英 女 49岁,现任黄石市总工会生活保障部副部长。2000年全国劳模。她任丝绸厂工会主席期间,用五年时间,走访100多家企业和340余户困难职工家庭,帮助170多人就业,解决180名退休职工养老金。2005年9月“潘兰英职工维权服务热线”开通以来,培训和帮助32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实现就业。

  118.黎定琦 男 43岁,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公安局副政委。2000年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200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被人社部、公安部授予“公安一级英模”称号。面对犯罪分子,黎定琦临危不惧、不怕牺牲,英勇负伤。他虽双眼残疾但仍坚守岗位,甘于奉献,坚决谢绝组织的照顾,继续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

  119.戴凤臣  男  直隶交河(今河北泊头)人。1959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建国后,在北京二七通信工厂当铸工。后任北京二七通信工厂技师、北京市技术交流站铸造技术交流队队长。50年代先后研究出活芯铁和用本地沙掺黄土、锯末代替内蒙古沙掺煤粉等多项铸造新工艺。创造出先进的薄浇口浇铸法。

  120.戴景明  男  40岁 ,天津建工集团二建公司劳务队,工程师、二级项目经理。200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一名工地上推车打杂的小工,逐渐成长为建筑行业懂管理、技术过硬、善打硬仗的行家里手,他实现了一个普通农民工从纯体力付出到知识型、技能型、管理型劳动者的转变。


【1】 【2】 【3】 【4】 【5】 

   
 
(责编:谢磊)
相关专题
· 新闻链接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