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 劉維濤 徐雋 張爍 張洋 趙成
2021年12月17日10:54 來源:人民網
答卷,寫在綠色發展的強大脈動中
新華社照片,安吉(浙江),2018年6月4日。新華社記者 譚進 攝
【鏡頭】
青山環抱,綠水逶迤。濛濛細雨中,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更顯秀麗。如今余村已變成國家4A級景區,去年村集體年收入達720萬元,年游客量破百萬人次。
“綠水青山未曾改,金山銀山次第來。”村裡首家“農家樂”春林山庄餐廳門口的對聯,道出了巨變的奧秘。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余村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答卷】
改革開放以后,黨日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同時,生態文明建設仍然是一個明顯短板,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各類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呈高發態勢,成為國土之傷、民生之痛。如果不抓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必將付出極其沉重的代價。
“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求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
組織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力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著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查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決一批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天更藍、水更碧、土更淨,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碳排放分別比2015年下降13.2%、18.8%,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達到83.4%,中國民眾對生態環境質量的滿意度達89.5%。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熱議】
“以前上山,是為了生計,天天一鼻子灰﹔現在上山,是為了鍛煉,強身健體。”家住河北省邯鄲市南響堂山腳下的劉潤生現在的劉潤生,保持著每天上山溜達一趟的習慣。以前,南響堂山被採石頭挖得全是“疤”,幾乎見不到綠,現在,南響堂山的“疤”修復了,變成了森林公園,綠樹層層疊疊,空氣沁人心脾。
“今天不吃子孫魚,明天子孫有魚吃。”捕了20多年魚的江西南昌市新建區聯圩鎮下沙頭村村民吳華山,這樣理解生態文明建設。他走下漁船、收起漁網,用政府給的補償和補貼,流轉了三四百畝水田,搞起了“蝦稻共作”,還帶動4戶漁民就業。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戴百川表示要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重點抓好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二氧化碳和大氣污染物協同減排,擦亮“青海藍”的底色。
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環境監測站綜合室主任趙清清越學心裡越透亮:“作為基層環境監測工作者,就是要在新征程上埋頭苦干、多做貢獻,守好‘生態家底’,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真、准、全。”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