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稿件

新時代“硬核”干部什麼樣?這些品質是標配!

2019年04月19日08: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硬核”一詞,由於其對“很厲害、很強悍”這一語義的直觀表達成為網紅語言。作為民族復興偉業的中流砥柱、黨員隊伍的“頭雁”,各級領導干部無疑要絕對“硬核”。

中共中央近日印發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在舊版基礎上新增2000多字,更加聚焦對干部政治素質、道德品行、專業素養、工作實績等方面的深入考察。標准很嚴、杠杠很硬,唯有成為“硬核”干部,才是組織需要的人才。

新版《條例》修訂后,干部選任標准有何新變化?“硬核”干部應具備哪些條件?不符合標准的干部長啥樣?有哪些典型案例?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對此進行梳理,一起學習。


>>【對黨忠誠是“硬核”干部的根本政治擔當

·新修訂《條例》強調“突出政治標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同志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加強黨性鍛煉,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此次修訂,為樹立選人用人的政治標尺,突出選拔干部的政治標准,《條例》新增加了“必須把政治標准放在首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不得列入考察對象”等內容。首次增加了對政治理論學習的考察,考察情況包括“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

·習近平總書記說

·“不忠誠”干部長啥樣?

特質一:喪失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不堅定、對黨不忠誠,主要表現在理想信念動搖、理想信念缺失、信心不足,如迷信“大師”風水,“不敬蒼生敬鬼神”。

特質二:黨性原則缺失

黨性原則缺失主要表現為漠視黨規黨紀,政治野心膨脹,不講原則、不論是非,隻求做“一團和氣”的“好好先生”。

特質三:紀律意識淡漠

紀律意識淡漠主要表現為政治紀律不嚴明,組織紀律觀念不強,對群眾紀律不遵守,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不良風氣嚴重。

特質四:責任擔當缺位

責任擔當缺位主要表現在“選擇性整改”、“整改不實”及“消極應付”。表態會上態度鮮明、言辭懇切,會下實際操作過程中敷衍塞責、互相推諉。

特質五:忠誠於領導個人

這類黨員干部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對領導言聽計從,把自己為人民服務的工作職責演化為隻為領導服務,使自己變相成為上級領導干部的“奴仆”,上下級之間形成一種人身依附關系。

特質六:忠誠於“小圈子”

在個人利益面前,部分黨員干部對黨對人民的忠誠異化為對“小圈子”“小集團”“小山頭”的忠誠。

特質七:忠誠於異國他黨

個別領導干部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自信,向往西方國家的政黨制度和民主政治,在一些場合有意或無意地成為其他國家政黨的代言人。

·典型案例

2015年9月,中紀委通報稱,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黨組成員奚曉明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奚曉明利用手中之權,為親屬經營活動謀利,違反組織紀律和其它紀律規定,對黨不忠誠、不老實,成為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兩面人”,一步步走向腐敗的深淵。經記者梳理發現,奚曉明是中紀委通報中首個提及“對黨不忠誠、不老實”的省部級官員。

“寸心不昧,萬法皆明。”說到底,干部不忠誠、不老實,是思想的“總開關”出了問題,心中無戒、心中無法,一旦政治紀律鬆懈、規矩戒尺放下,就容易腐化變質。擰不緊“保險栓”,權力就若“出籠猛獸”,干部出問題是遲早的事情。諸如奚曉明這般以權謀私、表裡不一的黨員干部,正是“戒”在心中失守的結果。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今天講的“德”,第一位的是政治品德。天下至德,莫大於忠。忠誠是具體的,既是政治標准,更是實踐標准,最終要落實到行動上。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矛盾問題錯綜復雜,社會思想文化多元多變多樣,保持堅強政治定力、堅定“四個自信”,時刻考驗著忠誠的純度和成色。一個政治上靠不住、政治品德不過關的人,即便能力再強,也必須一票否決。這正是《條例》強調“突出政治標准”的深意所在。

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姚茜)
相關專題
· 政治建設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