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干部論壇

唐一軍: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1月27日在遼寧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2018年02月02日09:41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政 府 工 作 報 告

省長 唐一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遼寧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及2017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極不尋常,我們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堅持一手抓推進遼寧振興發展,一手抓修復淨化政治生態,上下同心,砥礪奮進,全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新進展新成就。

振興發展扎實推進。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抓好中央7號文件和國務院28號、62號文件精神的落實,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細化分解重點任務,確保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遼寧自貿試驗區、沈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大連金普新區、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一批戰略平台獲批實施﹔京沈客專遼寧段、紅沿河核電二期、遼西北供水工程、大連恆力石化、大連英特爾存儲器等一批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為航空、航天、船舶等領域的國家重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貢獻。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取消調整行政職權2231項。率先出台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集中整治突出問題,市場環境逐步改善。國資國企改革扎實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加快調整。民營經濟總量不斷壯大。推進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全省組建企業集團86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新登記市場主體225.8萬戶、注冊企業54.5萬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開通中歐班列14條,營口港海鐵聯運量72萬標箱。開展與江蘇、北京、上海對口合作,對內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出台“1+N”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全面抓好“三去一降一補”,提前完成“十三五”鋼鐵、煤炭去產能任務。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遼寧行動綱要》,獲得國家科技獎勵96項,攻克重大關鍵技術300余項,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興產業比重持續提升。現代服務業支撐能力增強,服務業比重逐步提高。農業生產穩中調優,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

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升。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公路總裡程達到12.3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4212公裡﹔鐵路運營總裡程達到5833公裡,其中高速鐵路1526公裡。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主要河流水質逐步好轉,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空氣質量明顯好轉。

人民生活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6%和8.7%,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城鎮累計新增就業272萬人。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貧困人口減少102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改造棚戶區住房和農村危房106萬戶。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科教強省建設扎實推進。公共文化事業穩步發展。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圓滿承辦第十二屆全運會。民族、宗教、檔案、地方志、參事文史工作取得新進展,氣象、地震、測繪、老齡、殘疾人、婦女兒童、紅十字事業取得新進步。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各位代表,2017年是本屆政府的收官之年,我們堅持一張好的藍圖干到底,集中精力抓了一些大事、干了一些實事、辦了一些好事,經濟運行呈現筑底企穩、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發展質量和效益逐步提高,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績。

初步核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3942億元,比上年增長4.2%,2011年以來經濟增速單向回落的狀況發生了趨勢性改變。地方財政總收入4198.3億元,增長9.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90.2億元,增長8.6%﹔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842.9億元,增長5.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1.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93元和13747元,分別增長6.4%和6.7%,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快於經濟增長速度。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凝心聚力穩增長

推動工業經濟穩定發展。積極開展企業幫扶,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實施民營工業企業培育計劃,促進環保整改企業投產達產。工業用電量增長4.5%。鐵路貨運量增長9.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8.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4%,實現利潤增長94%。煤炭、鋼鐵等行業市場回暖、效益回升。

多措並舉擴大有效投資。省領導定點聯系60個重大項目,撫順清原抽水蓄能電站、鐵嶺生物燃料乙醇等項目開工建設,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全面啟動,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穩步推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445億元,高技術制造業和技術改造投資增長加快。

促進消費市場轉型升級。健全城鄉流通網絡,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07億元,增長2.9%,網絡銷售額增長40%。落實“三互”大通關,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二期建設,外貿進出口總額6737億元,增長17.9%,其中出口3042億元,增長7.1%。積極推進鬆下新能源汽車、沙特阿美石油等重大合作項目,實際利用外資增長77%,引進國內資金增長43%。

(二)克難奮力促改革

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取消調整315項行政職權,推進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全面實行“二十六証合一、一照一碼”,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減至32項,實現在線申報、網上審批服務事項323項。聚焦社會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營商環境專項整治行動。新登記市場主體62.9萬戶,平均每天新增1722戶。

全省國有企業吸引各類資本1027億元,國有資產利稅率超過20%。處置“僵尸企業”116戶。加快“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港口資源整合扎實推進。著力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改革。逐步推進財政體制改革。

遼寧自貿試驗區建設開局良好。復制推廣99項經驗做法,形成13個全國首創案例,出台199條支持政策,新登記注冊企業2.2萬戶。

(三)精准發力調結構

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清理“地條鋼”生產企業66戶,關閉退出小煤礦185處、化解產能1020萬噸,淘汰落后水泥產能422萬噸,淘汰煤電落后產能10.5萬千瓦。商品房去化周期縮短了6個月。全省納稅人申報各項稅收減免1288億元。取消調整收費政策38項,減輕社會負擔43億元。降低企業用電成本25億元。

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調減玉米種植面積119萬畝。糧食產量達到427億斤。新增投資千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項目302個。農民合作社達到6.3萬家。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6%。

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全面落實八大門類產業政策,著力打造智能制造服務平台,攻克關鍵技術208項,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達到7.5件,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20%。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成功獲批,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80家,高端裝備制造業佔比達到18%。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3.2%。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新增金融機構132家,成立首家民營銀行,企業資本市場直接融資1380億元。快遞業務量突破5億件。港口貨物吞吐量11.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950萬標箱。旅游業總收入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5%。

統籌推進區域發展。實施沈陽經濟區、沿海經濟帶、突破遼西北、沈撫新區和縣域經濟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制定三年行動計劃,促進聯動發展、協同發展。制定框架實施方案,加快推進“一帶五基地”建設。

(四)傾情傾力惠民生

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財政支出用於民生比重達到77%。新增就業4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82%。高校畢業生省內就業率80.6%。退休人員養老金增長5.5%,城鄉居民低保標准分別提高6.7%和10%,城鄉居民醫保補助標准提高到人均450元。啟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實現直接結算。棚戶區改造新開工超過10萬套。實現25.3萬人脫貧、566個貧困村銷號,康平、新賓、清原、桓仁4個省級貧困縣摘帽。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施藍天、碧水、青山、淨土和農村環境整治五大工程,積極配合中央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著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清理取締海洋涉漁“三無”船舶2122艘。在全國率先啟動秸稈焚燒防控問責機制,拆除燃煤小鍋爐6968台,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14.5萬輛,供暖期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4%。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覆蓋率達到68%,實施15年免費特殊教育,4所高校啟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強理論武裝,推進新型智庫建設。加快建設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成功舉辦遼寧省第十屆藝術節和第六屆全民讀書節。鞍山、盤錦首次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全民健身更加活躍,遼寧男籃首獲全運會冠軍。

(五)盡心竭力防風險

積極化解政府債務風險。通過安排預算資金償還、推進企事業單位改革等多種途徑,2015年以來政府債務余額下降23%,其中省本級下降42%。切實防范養老金支付風險,全省養老保險基金規模達到737億元,其中各級財政劃轉現金資產289億元。堅決防控企業債務風險,推動營口港、本鋼集團等開展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東北特鋼等企業債務風險得到妥善處置。

加強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建設。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國家安全、信訪工作、應急管理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不斷加強,司法行政改革步伐加快,平安遼寧建設扎實推進。

(六)持續用力轉作風

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決肅清王珉等人流毒和拉票賄選案惡劣影響,持續修復淨化政治生態。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大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省委實施細則,嚴肅查處大案要案。強化督查問責,推動壓力層層傳導、責任層層落實。

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省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661件人大代表建議、568件政協提案全部按時辦結。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6件,制定政府規章9件,辦理行政復議案件561件。

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國防動員、邊海防、人防和民兵預備役工作不斷加強,雙擁共建取得新成效,軍地融合發展呈現新局面。

經過不懈努力,全省經濟形勢在好轉,政治生態在淨化,營商環境在改善,干部作風在轉變。成績來之不易、彌足珍貴,這是我們加快振興發展的基礎所在、信心所在、希望所在。

各位代表,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得益於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關懷、大力指導支持。五年來,習總書記兩次參加全國人代會遼寧代表團審議,2013年8月親臨遼寧考察指導工作,對遼寧振興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為我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強大動力。我們要一以貫之地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以赴把遼寧的事情辦好。

各位代表,這些成就的取得,是中共遼寧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遼寧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表示誠摯的感謝!向中央在遼單位、駐遼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表示誠摯的感謝!向所有關心支持遼寧振興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誠摯的感謝!

回顧過去的工作,我們深刻體會到: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動搖,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推進振興發展與修復淨化政治生態兩手抓,持之以恆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推動中央決策部署在遼寧落地生根。必須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保持戰略定力、頂住下行壓力,迎難而上、克難奮進,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加快增長動能轉換,加速遼寧振興發展。必須始終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不動搖,以改革增動力、以開放添活力,努力改善發展環境,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不斷鞏固擴大競爭優勢。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動搖,充分體現人民主體地位,努力保障人民權益,持續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不動搖,尊重經濟規律,做實經濟數據,杜絕“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回顧過去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還比較多、風險和挑戰還比較大,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尚不穩固,由中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很不容易。主要表現在:內生增長動力不足,大項目儲備不多,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乏力﹔創新能力還不夠強,新舊動能轉換不快,結構調整任務較重﹔國有企業活力不足,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服務業發展不夠快,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 城鄉居民收入增速持續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缺口較大,政府和企業債務風險不可小視,在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方面,群眾還有不少不滿意的地方﹔營商環境存在諸多薄弱環節,部分干部工作不深入、一些部門服務不到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同程度存在,群眾和企業對亂收費、辦事難還有很多意見﹔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王珉等人流毒和拉票賄選案造成的惡劣影響較大,修復淨化政治生態任務仍然較重。我們一定要直面問題、敢於擔當,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