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2日09:41 來源:遼寧日報
二、今后五年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為遼寧發展指明了方向。今后五年,在遼寧發展史上至關重要。當前,各地正呈現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發展態勢,遼寧正處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面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和標兵漸遠、追兵迫近的嚴峻形勢,我們既要堅定發展信心,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既不妄自菲薄,又不盲目樂觀,做到堅定清醒有作為。今后五年,是遼寧改革開路、開放引領、創新驅動,破解發展難題、破除前進障礙,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動能再造期”﹔是保持定力、埋頭苦干、夯實根基,持續修復淨化政治生態,縮小原來發展差距、跟上全國前進步伐,實現長遠發展的“基礎再建期”﹔是抓住機遇、揚長補短、彰顯特色,把短板拉長補齊、把優勢做強放大,加快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優勢再創期”。我們要思全局、觀大勢、謀方略,進一步找准方位、明確方向,下定決心、堅定信心,著力加快發展步伐,努力實現追趕跨越。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持之以恆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加快推進“一帶五基地”建設,深入實施“五大區域發展戰略”,著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加快實現遼寧全面振興、奮力走進現代化建設前列打下堅實基礎!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奮斗目標是:到2020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力爭更好的結果,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22年,“一帶五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五大區域發展取得重大成效,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開放型經濟水平顯著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觀,營商環境明顯優化,人民生活明顯改善,遼寧全面振興取得重大階段性成就,為奮力走進現代化建設前列打下堅實基礎。
各位代表,展望五年之后的遼寧,經濟發展將更有質量,政治生態將更加清朗,文化事業將更加繁榮,生態環境將更加友好,人民生活將更有品質,一個體制重構、生態重建、形象重塑,一個富有實力、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新遼寧將展現在世人面前。這是黨中央的殷切期望,這是遼寧人民的熱切期盼,這是需要我們放手一搏才能完成的任務、奮力一躍才能實現的目標。我們要樹雄心、立壯志,敢擔當、勇拼搏,倍道兼程、急起直追,以力舉千鈞的拼勁、力拔頭籌的干勁,干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個新遼寧!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務是:
第一,堅定不移推進深化改革,著力構筑增長新動能
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突破,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市場機制、營商環境。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於摒棄舊的發展方式、思維定勢和路徑依賴,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新時代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釋放發展活力和改革紅利。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的企業集團。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不斷增強國有企業內在活力、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引領力。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堅決破除各類歧視性限制和隱性障礙,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成就更多“小巨人”企業,讓民營企業在振興發展中大顯身手。加大事業單位改革力度。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加快建立普惠金融體系,讓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加快沈陽、大連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突出對標對表,以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為工作導向,加快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力爭經過幾年的努力,打造發展環境最優省份。
第二,堅定不移推進全面開放,著力形成開放新格局
開放是興省之要,要高高舉起開放的旗幟,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全面開放引領全面振興。以服務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找准定位、主動融入,創建遼寧“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和中國-中東歐“16+1”經貿合作示范區,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用足用好國家政策,優化整合園區資源,深入推進遼寧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加速改革創新成果推廣落地。支持大連探索創建自由貿易港。實施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雙招雙引”工程,做好全周期服務、全過程管理,增強發展新動力。積極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推進外貿優進優出,服務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長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支持更多企業“走出去”,促進國際產能合作。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深化與江蘇、北京、上海對口合作。完善東北區域發展協同機制。做好援疆、援藏等對口支援工作。
第三,堅定不移推進創新驅動,著力爭創發展新優勢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要緊緊抓住科技創新的牛鼻子,聚焦產業創新的主戰場,以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沈撫新區為核心載體,構建沈大高新技術產業帶,謀劃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建設一批國內頂尖的大院名所,實現一批原創成果的重大突破。建設國際一流的材料科學研究中心和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推進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打造創新高地。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遼寧行動綱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建成以創新引領、智能高效、綠色低碳、結構優化為核心特征的先進制造業體系。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支持央屬軍工集團在遼投資布局,加快建設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基地,著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加快推進質量強省、知識產權強省建設,三年內省級研發機構達到2500家,研制重大裝備50項,轉化科技成果6000項。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釋放創新創業活力,努力把遼寧打造成為創業沃土、創新天堂,不斷增強創新力和競爭力。
第四,堅定不移推進統籌協調,著力開創振興新局面
建設“一帶五基地”,是中央賦予東北的戰略定位,是推進全面振興的重大載體。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努力在“一帶五基地”建設中當先鋒、打頭陣。堅持城鄉一體、區域協同、海陸統籌,深入實施“五大區域發展戰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合理規劃產業布局,促進省域協調發展。沈陽經濟區要著力增強連接聚合擴散能力,突出創新引領,加速轉型升級,形成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支持沈陽建設東北亞國際中心城市,加快打造新型工業化示范區和具有較強競爭力、影響力的城市群。沿海經濟帶要充分發揮區位和開放優勢,突出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帶動作用,深入推進臨港產業集群建設,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成產業結構優化的先導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遼西北地區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后發優勢,主動作為、創新作為,推進基礎設施和民生建設,推進現代農業和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深入推進沈撫新區發展,盡早建成國家創新發展和東北對外開放合作示范區,打造遼寧振興發展的新增長極。加快補齊縣域經濟短板,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引導公共財政向農業傾斜、公共資源向農村延伸、社會保障向農民覆蓋,統籌推進縣域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實現縣域經濟發展新突破,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
第五,堅定不移推進三大攻堅,著力奪取全面小康新勝利
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圍繞年度任務,壓實各方責任,不斷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著力防范化解債務風險,三年內全省化解政府性債務3000億元以上。努力防控好企業債務風險,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履行地方政府監管職責,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違規活動,嚴格金融機構風險內控,防控處置銀行不良貸款。落實財政“收支平衡、預算兜底”責任制,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著力抓好精准脫貧。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目標,是我們黨對人民的庄嚴承諾。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動員全省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攻堅力度,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加強扶貧資金整合和績效管理,深入推進產業扶貧、健康扶貧、生態扶貧,強化對貧困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的精准幫扶,確保到2020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與全省一道進入小康社會。
著力抓好污染防治。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進生產、生活、生態綠色化,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加強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生態文明績效考核機制。到2020年,全省河流水質優良比例達到51%以上,PM2.5濃度下降到每立方米42微克以下,森林覆蓋率達到42%以上,讓遼沈大地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藍天永駐!
第六,堅定不移推進民生工程,著力建設幸福美好新遼寧
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財政支出更多向民生傾斜,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確保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文化事業,壯大文化產業,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好的精神產品。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進教育強省建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實施健康遼寧戰略,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倡導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主要健康指標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推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省。發展冰雪運動、冰雪產業,積極對接北京冬奧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堅決兜住民生底線。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讓全省人民住有所居。提升平安遼寧建設水平,確保全省社會大局安全穩定。民生福祉是政府工作的第一目標,寧可政府過苦日子,也要讓群眾過好日子。我們要以扎扎實實的工作,讓遼寧城鄉更加繁榮美麗,讓遼寧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