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送別余光中:詩人雖遠行,鄉愁永流傳【3】

2017年12月26日14:55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別業”翻譯

余光中是傲視文壇的大作家,也是享譽中外的名學者。其畢生創作不斷,著譯無數,曾言自己以右手寫詩,以左手寫散文,翻譯隻不過是左右手揮洒之間、"寫作之余的別業",然而這"別業",以質觀,以量計,比起許多翻譯家的"正業",已經洋洋大觀,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余光中通曉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德文,他的譯著《梵高傳》影響了台灣文藝界的幾代人。余光中翻譯的十多種作品之中,有詩、小說、戲劇與傳記。其中詩歌最多,且是外譯中、中譯外雙向的,其中以英譯中最多,如《英詩譯注》、《美國詩選》、《英美現代詩選》等。

身為優秀的翻譯家,余光中多次受美國政府邀請赴美國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但他對中文的偏愛仍溢於言表,“中文是一種有彈性的語言,她是崇尚‘美感第一,邏輯第二’的。相形之下,英文就有一些看不開了,名詞到哪裡都要加‘一個、一隻,這個、那隻’的冠詞。而中文的詩歌,用最少的詞表達最多的內容,這是英文的十四行詩所望塵莫及的。”

多次在海外講學的余光中認為,中文始終是最豐富、最優美的語言,尤其是文言文仍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地久天長”“千山萬水”“爭先恐后”,簡簡單單四個字卻表達出無限豐富的含義,而且平仄協調,盡顯中文簡潔、對仗、鏗鏘之美。余光中說:“我在美國講古典文學,一首賈島的《尋隱者不遇》短短20個字,但是20個英文單詞是絕對翻譯不了的。”

“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裡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去,隻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當必然長在。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太初有字,於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聽聽那冷雨》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