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高層動態
分享

領航人民軍隊,向著世界一流軍隊邁進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和推進強軍興軍紀實【3】

2017年07月11日07: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聚焦打仗,鍛造勝戰之師

“能戰方能止戰,准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就是戰爭與和平的辯証法。”

——習近平  

7.礪劍

2016年7月中旬,中國空軍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張意味深長的照片——新一代中遠程轟炸機轟—6K與黃岩島的同框照。網友紛紛點贊,直呼提氣、給力。

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開展釣魚島維權斗爭、南海常態化戰斗巡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縱覽風雲天地闊,縱橫捭闔自從容。

從容的背后,是人民軍隊整體實力的躍升。強軍興軍,核心是能打勝仗﹔強軍之“強”,說到底是戰斗力強。

“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住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拉得上去、打勝仗,各級指揮員能不能帶兵打仗、指揮打仗?”擔任中央軍委主席之初,習主席就發出這個深沉之問。

習主席一直高度重視練兵備戰問題,再三叮囑要一門心思謀打仗,聚精會神抓准備。接見全軍參謀長會議代表,要求推動軍事工作創新發展,不斷增強組織指揮部隊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能力﹔出席中央軍委后勤工作會議,強調聚焦保障打贏,加快轉型重塑,努力建設強大的現代化后勤﹔在全軍裝備工作會議上,要求加快構建適應履行使命要求的裝備體系,為實現強軍夢提供強大物質技術支撐。

視察海軍機關、空軍機關、武警部隊、南部戰區陸軍機關……每次到部隊,他都仔細詢問戰斗力建設情況。親臨部隊作戰值班室,觀摩實戰化課目演示,審定重大演習方案,抽點拉動部隊……習主席親抓實抓練兵備戰,全軍官兵備受鼓舞鞭策,部隊上下精武強能熱情高漲。

立起總綱,制定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

強國強軍,戰略先行。習主席著眼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新要求,把備戰與止戰、威懾與實戰、戰爭行動與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等重大問題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思考運籌,親自領導制定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明確新的歷史時期人民軍隊使命任務,把軍事斗爭准備基點放在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上,突出海上軍事斗爭和軍事斗爭准備,為在更高起點上推進人民軍隊建設和軍事斗爭准備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2015年5月26日,《中國的軍事戰略》國防白皮書公開發表,核心內容就是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折射出人民軍隊前所未有的開放、透明和自信。

確立標准,為戰斗力建設校正坐標——

“牢固樹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設、抓准備”,這是習主席向全軍發出的號令。一個“唯一”、一個“根本”,擲地有聲的雙重定語,標志著黨對人民軍隊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一個新高度,對軍事實踐規律的把握達到一個新水平。

戰斗力標准是什麼、戰斗力現狀怎麼看、戰斗力建設怎麼辦……一場轟轟烈烈的“戰斗力標准大討論”席卷全軍,上至軍委領導,下到普通一兵,其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影響之深,實為多年罕見,被稱為“軍事領域的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全軍上下共議戰斗力、共謀打贏策,“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的導向更加鮮明。

真打實備,提高實戰化訓練水平——

朱日和,一個原本不知名的塞北小鎮,近年來因密集的實戰化練兵備受矚目。

2014年至2016年連續3個夏天,3場以“跨越”命名的實兵對抗系列演習在這裡拉開戰幕,19個合成旅千裡赴戰,輪番與專業化“藍軍”激烈厮殺。“紅方六負一勝!”首輪演習戰報傳來,震動全軍。

“軍事訓練抓什麼,我想就是實戰化”“要堅持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進一步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習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實戰化訓練指明了方向。統計顯示,2013年至2016年間,全軍共開展200多場各軍兵種部隊跨區基地化訓練、100多場聯合專項訓練、近百場軍兵種互為條件訓練。

縱觀演兵場,海軍三大艦隊礪兵西太平洋,創下參演兵力最多、訓練要素最全、攻防難度最大等多項紀錄﹔空軍初步構建起以“紅劍”體系對抗、“藍盾”防空反導、“金頭盔”自由空戰、“金飛鏢”突防突擊4個實戰化訓練品牌為牽引的訓練新格局﹔火箭軍組織導彈基地全型號連續發射、整旅導彈火力突擊,戰略威懾和實戰能力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條件下聯合演習演練,突出體現“全系統全要素參與、戰略戰役力量全覆蓋、陸海空天電全維展開”……

2016年6月召開的全軍實戰化軍事訓練座談會,直擊訓風演風考風弊端,對實戰化訓練進行再部署再發動。半年后,《關於28起違反軍事訓練制度規定問題的通報》下發全軍,各級嚴肅追責問責,對有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作出處理,涉及57個單位、99名干部。

砥礪血性,培育敢打必勝的戰斗精神——

打仗從來都是狹路相逢勇者勝,革命軍人必須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2015年1月,習主席視察原第14集團軍時,談到這支部隊19歲的烈士王建川在戰場上寫給母親的詩,稱贊他“為了祖國不惜血染戰旗”的軍人血性。

全軍按照《關於加強戰斗精神培育的意見》,積極探索構建多渠道培育戰斗精神長效機制。各部隊在實戰化訓練和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涌現出海軍某潛艇基地、火箭軍某導彈旅等單位和“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張超、“獻身使命的忠誠衛士”張楠,維和烈士申亮亮、李磊、楊樹朋,抗洪勇士劉景泰等一批為國為民慷慨捐軀的英雄,彰顯當代革命軍人的血性與擔當。

練兵練將,錘煉打仗型指揮人才——

演兵場上的一個個捷報,並未影響統帥對部隊戰斗力建設短板的深刻洞察。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2016年4月20日,習主席首次以軍委聯指總指揮身份,身著迷彩服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要求全軍採取超常措施,多管齊下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盡快有一個大的突破。

習主席反復強調要把想打仗、謀打仗、能打仗的干部用起來,把優秀人才放在吃勁、要緊之處。翻閱近年來新任高級將領的簡歷,實戰經歷、指揮聯演聯訓、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一組“高頻詞”凸顯鮮明導向,激勵一批批矢志打贏、能謀善戰的打仗型指揮員脫穎而出。

8.跨越

首都北京,地鐵穿梭忙碌。人們在回放“9·3”勝利日大閱兵實況的電子屏前,依然看得熱血沸騰。

此次閱兵,立體展示了人民軍隊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成果,充分印証了習主席的科學論斷: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2016年3月13日,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習主席突出強調:把創新擺在人民軍隊建設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創新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新跨越,是決定人民軍隊前途命運的一個關鍵,必須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今年兩會,習主席在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進一步強調: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下更大氣力推動科技興軍,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為人民軍隊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創新驅動、科技興軍,響鼓重槌,字字千鈞!

去年1月,新調整組建的軍委機關15個職能部門亮相。細心的人們發現,過去裝備科技“合二為一”的格局被打破,在調整組建軍委裝備發展部的同時,新成立的一個機構引人注目: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加強國防科技建設,是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組建軍委科技委,主要是加強國防科技戰略管理,推動國防科技自主創新,協調推進科技領域軍民融合發展。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下大氣力抓理論創新、抓科技創新、抓科學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實踐創新,以重點突破帶動和推進全面創新。”習主席作出一系列戰略決策:發展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網絡信息體系,推動后勤向信息化轉型,加快研發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加強重大技術研究和新概念研究……

2014年12月3日,習主席出席全軍裝備工作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堅持信息主導、體系建設,堅持自主創新、持續發展,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成為推動人民軍隊裝備建設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指導。

全軍以作戰需求為牽引,緊跟世界軍事科技發展方向,超前規劃布局、加速發展步伐,不斷完善和優化適應信息化戰爭和履行使命要求的武器裝備體系。

2016年7月,隨著導彈與反導專家陳德明的事跡見諸各大媒體,揭開了中國反導技術發展的神秘面紗。

幾個月后,珠海航展,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隱身戰斗機殲—20、大型運輸機運—20公開亮相。一次航展,半數裝備都是最新成果。

網友們則用“下餃子”來形容中國海軍艦艇入列的速度。僅2016年,就有湘潭艦、保定艦、菏澤艦、銀川艦等20余艘新型艦艇加入戰斗序列。2017年4月26日,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出塢下水,舉國振奮。

從一系列新型空空、空地、地空導彈,到先進戰略導彈、巡航導彈﹔從新一代武裝直升機、新型主戰坦克,到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指揮自動化系統、戰術軟件……5年來,一大批信息化程度高、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列裝部隊。

“我們又見面了!”2016年3月13日,習主席接見軍隊人大代表時,同海軍工程大學教授馬偉明親切交談,詢問科研項目最新進展。在兩個多月前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習主席曾親自為馬偉明帶領的科技創新團隊頒獎。

隨著高層次創新人才工程深入推進,人民軍隊科技創新人才方陣的聚合效益不斷釋放。截至2016年,軍隊有31人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其中20人成長為院士。

2013年11月5日,習主席在視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時就突出強調,要牢牢扭住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習主席的鏗鏘話語,激勵廣大軍事科技工作者在自主創新之路上走得更加堅定、更加自信。

同心勠力,托舉偉大夢想

“君馭南風冬亦暖,我臨東海情同深。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 

——習近平  

9.傾情

打開祖國版圖,人們很難找到這兩個哨所:

三角山哨所,很冷,冬季最低零下50攝氏度﹔東極哨所,很遠,每天最早把太陽迎進祖國。

邊關險遠,卻始終是統帥心頭的牽挂。

2016年5月24日,習主席健步登上30米高的東極哨所哨樓,察看執勤設施,詢問執勤情況,在觀察情況綜合登記本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領袖與士兵心連心的感人場景,對三角山哨所官兵來說,是那樣熟悉。2014年1月26日,習主席頂著凜冽的寒風,沿著58級陡峭的台階,來到他們哨所。在這裡,習主席同樣簽下名字,動情地說:“今天,我和你們一起執勤站崗。”

“黨的根基在基層,軍隊的根基也在基層,基層過硬軍隊才能強大,青年官兵過硬軍隊才有未來。”5年來,習主席偉岸的身影屢次出現在基層官兵的戰位上。視察遼寧艦、海口艦、井岡山艦……他都在航泊日志上鄭重簽名。

黨的十八大后,習主席主持制定中央八項規定和軍委十項規定,並帶頭落實除統一安排外不題詞、題字的要求。“在戰位上簽名不比尋常,我理解,主席是把自己當作普通一兵,和我們一起巡邏站崗。”一位基層干部如是說。

“習主席和我們在一起!”寒來暑往,全軍官兵從無數的細節中感受到這位“老兵”的平易近人,又從這位“老兵”的忙碌身影中獲取提神振氣的力量。

習主席外出考察,幾乎都會抽出時間看望部隊,每年春節前夕,他都會專程慰問基層官兵。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期間,他同11名部隊基層干部和英模代表圍坐在一起,邊吃“紅軍飯”邊親切交流。視察原第42集團軍基層連隊,他走進洗浴房試水溫,欣慰地說,“戰士們訓練完了能夠隨時洗上熱水澡,真好!”在“抗震救災英雄陸航團”,聽說飛行員張尚年為救災中斷婚禮,他特意叮囑抓緊把婚禮辦了。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他同正在天宮二號執行任務的航天員親切通話,仔細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生活和工作情況……

習主席率先垂范,激勵各級黨委機關和領導干部俯下身子察實情,深入基層解難題。習主席親自審定當兵蹲連規定,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再三強調“當兵就要真當,蹲連就要真蹲,切實當出感情來、蹲出好作風”。基層官兵說,現在干部更親了,戰友情更濃了,部隊更像家了,讓我們都有一種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西藏軍區4500米以上哨所全部建成“陽光保暖房”﹔全軍海拔4000米以上部隊官兵吸上“床頭氧”﹔4G信號覆蓋南沙島礁,永暑礁開設二級甲等醫院﹔超標公務用車調配至邊遠艱苦地區部隊使用……各級傾聽基層呼聲,回應官兵期盼,下大力解決好反映集中的突出問題,用實實在在的成效取信官兵。

深情厚愛勵兵心。各級按照習主席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層的指示要求,堅持扭住黨的組織抓基層、堅持扭住戰備訓練抓基層、堅持扭住官兵主體抓基層、堅持扭住厲行法治抓基層,推動強軍目標在基層落地生根。從重大演訓到反恐維穩,從搶險救災到邊境掃雷……全軍將士在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戰場上,始終以飽滿昂揚的熱情,不畏艱險,勇挑重擔,交出一份份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

10.聚力

“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無論在地方還是在中央工作,習主席始終高度重視軍地合力鍛造鋼鐵長城。

1999年春天,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帶著多個部門負責人現場辦公,決定投入1800多萬元興建福建預備役高炮師軍官訓練中心。

2014年“八一”前夕,習主席看望慰問駐福建部隊官兵,特意把來自不同崗位的11位雙擁代表請到這個師,向他們表示衷心感謝和誠摯問候。

“我和軍隊有著不解之緣,對軍隊懷有深厚感情。”習主席多次飽含深情地吐露心聲。接見第六次全國軍轉表彰大會暨2014年軍轉安置工作會議代表時,他動情地說:“見到大家感到十分親切,因為我也是一名軍轉干部。”

在習主席督導推動下,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扶持、軍隊改革期間退役軍人安置等60多項政策規定,各地結合實際制定320項配套制度,形成了上下銜接的政策法規體系。

軍民同心,其利斷金。

2016年金秋,位於京郊的裝甲兵工程學院車來人往,在這裡舉行的第二屆軍民融合發展高技術成果展,吸引了社會各界的目光。

10月19日上午,習主席走進展廳,在水下機器人、混合動力新能源電站、無人機等實物和模型前,不時停下腳步仔細觀看,認真聽取講解,詳細詢問有關情況,感到非常振奮。

“實現強軍目標,必須同心協力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篇大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著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科學統籌布局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提出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為新形勢下實現富國與強軍統一指明了前進方向。

2015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習主席明確提出,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第一次從國家層面提出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關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指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

軍地各級按照習主席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構建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順暢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相統一的工作運行體系,系統完備、銜接配套、有效激勵的政策制度體系,在更廣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軍民融合。國防科技工業、人才培養、軍隊保障社會化等領域融合逐步深化,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等新興領域融合不斷拓展,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去年7月,全軍武器裝備預研項目指南信息首次在網上集中發布,進一步降低門檻,引導社會優質資源進入裝備科研領域。在軍民融合發展的大戰略牽引下,來自民企的生力軍攪活了裝備研發一池春水。軍地相關企業大力開展軍民協同創新,充分發揮群聚效應,加速軍民技術轉化。“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C919大型客機……一大批高端科技成果正在造福全社會。

歷史,是由一段段航程連接而成的。

68年前,毛主席發表新年獻詞,號召全黨全國人民不怕任何困難,團結一致,將革命進行到底。

68年后,習主席發表新年賀詞:“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征程萬裡,初心如磐。

站上新的起點,我們已經開創出強軍興軍的嶄新局面﹔奔向美好未來,強軍事業召喚我們接續奮斗再創輝煌。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立下愚公移山志,一張藍圖干到底,繼續為實現強軍目標、為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貢獻力量!

(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曹智、李宣良、王經國,解放軍報記者歐燦、毛俊、蔡鵬程、楊祖榮、錢宗陽)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11日 01 版)

上一頁
(責編:常雪梅、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