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以人民的名義  向好官致敬

懷念一位縣委書記  盛贊一位老村支書【2】

記者  劉少華

2017年04月21日07: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黃大發: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大發引水”

“這個橫跨36年的故事,是一段注定流芳后世的佳話。”人民日報報道裡這句話,引起了不少人共鳴。

網友“江子鴨”的評價頗具代表性:“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大發引水!”網友“快樂似仙2004”的評價也很到位:“大贊黃大發老人,大家因為有他而大發。中國要多這樣的黃大發,脫貧就快速多了。”

在另一輿情重要參考依據360指數上,“黃大發”的搜索指數在一天之內同比上升88.02%,媒體指數也在一天之內上升到157。在微博上,一天之內有上千條微博,點贊這位“當代愚公”。

“央視新聞”在微博上,以“微感動”為標簽發出黃大發的視頻,並配上一段話:“看完這段視頻,告訴你村支書黃大發 ‘一生隻為修一渠 ’的故事。他如今已82歲,黨齡將近一甲子。致敬!”在這條微博下,有2600多名網友點贊,評論330條。評論中,網友紛紛點贊,“這才是做實事的好官”,“他很偉大”,“始終想著為人民服務”,“時代楷模”,“精神的力量”……

中國日報則別出心裁,在其網絡視頻節目中,讓一位美國小哥埃裡克·尼爾森去採訪這位“新愚公”,並在尼爾森進村之前向他解釋了“愚公移山”的意思。尼爾森發現,這位“戰大山”的老支書,並沒有靠神話傳說中的天帝幫忙,而是靠著“拿生命去換”的勇氣和決心,帶領村民奮戰30多年,徒手在懸崖上鑿出一條數千米的水渠。考察完之后,美國小哥感慨:“我認為黃大發是一個智者。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和村民們証明了,沒有信念和努力跨不過的高山。”

“學習小組”則以《不尋常!黨報要聞版整版報道一個老支書》轉載了人民日報的文章,並在一天之內收獲了6萬點擊量。學習小組的文章下面,1300多名網友為這位老支書點贊。

在各大網站、微博上,網友們的留言熱情洋溢。網友“兩江之風”評價說:“精神不滅,力量永存!”“申瑞Sara”留言說:“不得不說老一輩人的這些精神,真的令人敬佩。”網友“lzd二得”留言說:“一種信念,支撐多年,公而忘私,基本底線。”網友“茅石驚雷”留言說:“新一代紅旗渠,新一代愚公移山。”網友“長治大哥”留言說:“這是一種行動,這是一種精神!讓我們繼承它,發揚它!”網友“玲姐愛厚厚”留言說:“這樣一心為民的好支書,值得稱贊。”網友“祖譽媽媽”留言說:“致敬那些辛苦的人們。”網友“遠處的煙雨”留言說:“感動,震撼!感謝這樣長期堅持農村一線、為村民飲水盡力一生的老村支書。”

網友“千年孤獨走不回”還特地留了首打油詩:“愚公移山翻新篇,三山三壁三涯穿。三旬光陰甘泉引,八旬老翁工匠心!”

上一頁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