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帽徽是啥樣?想必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就是一個紅五角星嘛!”
但2013年8月8日,我們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紅八軍紀念館採訪時,卻發現了不一樣的紅軍帽徽:橢圓形的銅牌上,凸現著斧頭、鐮刀和五角星圖案。紅八軍紀念館館長黃志光說:“這就是紅八軍的帽徽,現已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最早發現紅八軍帽徽,是在1971年,龍州縣上龍鄉岜海屯。”黃志光說,當時,屯裡的孩子在一棵大榕樹下挖蚯蚓,突然挖到兩個倒扣著的碗,揭開一看,竟是些橢圓形的銅牌,有10多枚,上面還有圖案。“后來,這些銅牌被層層上交,由於種種原因,最后在縣上的某一部門被發現時,僅剩下幾枚,經鑒定,是紅八軍的帽徽。”而1996年,龍州縣人民醫院旁邊一居民建房時,也發現一枚。
這不一樣的紅軍帽徽是誰設計的?上面的圖案又有什麼含義呢?
黃志光說,1929年12月初,小平同志到達龍州后,加緊籌備龍州起義和組建紅八軍,為了體現即將誕生的紅八軍是黨的軍隊、是工農的隊伍,小平同志還與相關同志就軍服、帽徽等進行了研究。關於帽徽,小平同志等人認為,橢圓代表紅太陽也代表祖國大家庭,斧頭代表槍杆子也代表工人,鐮刀代表農民,五角星代表共產黨也代表廣大工人和農民的大救星,是革命的星星之火。這種設計思想和寓意,為帽徽制作定下了基調。
紅八軍衛士排排長謝德成是帽徽的制作者之一,他年少時學過打鐵和補鍋。他生前曾回憶,大約是1929年12月初的一天,他被邀請去參加一個會議,具體商量帽徽的制作。一位領導問他:“老謝,你看用什麼材料做好呢?”謝德成回答說:“用鐵皮比較容易做,又輕便又好找,但是沒有光澤度,還是用銅吧!”領導又說:“老謝,你是打鐵、補鍋出身的,知道怎樣做吧?”謝德成答道:“知道,用子彈、炮彈的全銅彈殼做原材料就可以,熱鍛打造,把銅熔化,倒入兩塊刻有斧頭、鐮刀和五角星的模具中,趁熱用斧頭敲打就成了。”
此后,謝德成和戰友們按照小平同志等領導的要求,搶抓時間趕制帽徽。1930年2月1日,龍州起義勝利當天,紅八軍的戰士們穿著整齊的軍裝,銅制的帽徽在頭上閃閃發光。
然而,紅八軍的帽徽隨著紅八軍短暫而悲壯的歷程成為歷史,在經過戰火硝煙的洗禮后,留存下來的更為稀少,紅八軍紀念館保存的紅八軍帽徽自然成了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