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征離開於都時,專門在於都彈了一床四斤重的棉被,這棉被一直伴我走過長征”
井岡山之行,終於了卻了鄧小平積存胸中數十年的心願。回到“將軍樓”,一路風塵未洗,他的心又飛到戰爭年代曾經戰斗和生活過的地方贛南中央蘇區。光陰荏苒,歲月蹉跎,贛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令他魂牽夢繞。
在得到外出參觀不受限制的通知后,小平決定再下贛南,到原中央蘇區參觀。1972年12月5日早晨,小平乘車離開新建縣望城崗住所,次日,到達贛州市興國縣。興國是當年蘇區的模范縣,也是有名的“將軍縣”。一到興國,小平就說:來興國參觀是我多年的願望,可惜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今天終於來了。
小平同志先后參觀了“毛主席創建興國模范縣紀念館”、“雞心嶺革命烈士紀念館”和文昌宮革命舊址,還來到蘇區長岡鄉消費合作社舊址和長岡水電站,詢問水庫容量、發電量以及灌溉、防洪、養魚等情況。在聽到當地干部介紹興國是個貧困地區,水土流失嚴重、農民生活十分困苦時,小平表情凝重。他在吃午飯時說:吃到興國的飯菜,就讓我回想起當年興國人民招待紅軍的深情厚誼。那時興國人民對紅軍可好了,把自己家最好吃的東西拿出來招待紅軍。凡是到過興國的同志都有這個印象。
12月7日,離開興國后,小平一行來到於都縣,參觀了“毛主席在於都革命活動紀念館”、紅四軍政治部舊址、毛澤東長征前夕的舊居和長征出發時紅軍夜渡於都河的渡口。他對當地負責人說,我長征離開於都時,專門在於都彈了一床四斤重的棉被,這棉被一直伴我走過長征。
下午,小平一行離開於都,來到會昌。會昌縣黨史辦工作人員鐘明清告訴記者,40年前,他在這片紅土上施展過治黨治軍的才華,洒下過辛勤的汗水,留下過數不清的實實在在的腳印。正因為他說話辦事太實在,才被人戴上一頂“江西羅明路線創造者”的帽子離開了這裡。如今,他回到了這片熟悉的故土。隻不過他這次回來,頭上既沒有頂戴“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耀眼桂冠,也沒有那種“大駕光臨”的轟轟烈烈。然而,他卻感到非常踏實,心境坦然自在。
會昌縣像接待貴賓一樣歡迎鄧小平的到來。縣委、縣人武部在家的主要領導,都前來看望老書記,給老書記敬酒。縣裡還特地請鄧小平在招待所小會議室看《英雄兒女》電影。在看到當年蘇維埃政府舊址處的一棵大榕樹時感慨:“都變樣了,隻剩下這棵大榕樹。當年我經常在這棵樹下看書、看報。”
在得知會昌南面五十公裡新發現的周田鹽礦時,小平專程前去參觀。鐘明清說,小平同志在會昌當中心縣委書記時,親自體驗過蘇區人民缺鹽的苦頭。那時,國民黨對蘇區實行嚴密封鎖,在毗鄰蘇區的白區實行油鹽專賣,計口售鹽。蘇區軍民雖然想了許多辦法,不惜流血犧牲,從白區購進一些食鹽,但遠遠滿足不了需要。大家隻好到處鏟地腳泥、挖老牆土,自己動手熬制硝鹽。這種硝鹽,又苦又澀,吃多了容易害病。鄧小平當時也和大家一樣﹔“有鹽同咸,無鹽同淡”。所以,對於發現鹽礦,小平才會這樣高興。
在會昌期間,小平一行還參觀了中共會昌縣委機關駐地、會昌縣蘇維埃政府舊址、蘇區粵贛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和毛澤東舊居。並到縣物資交流大會會場,詢問當地農產品的生產、銷售以及農民收入情況。“看得出來,當年68歲的小平同志雖然經歷了‘文革’的‘炮打’、‘火燒’、‘罷官’和隔離審查、勞動改造等種種磨難,但仍顯得很有精神,身體也很好。”當年給小平擔任講解員的黨史研究專家楊衍芬對這一段經歷仍記憶猶新。
“不要扶,我還可以干二十年”
“您是我們瑞金的老縣委書記。歡迎您回來!”12月8日下午,鄧小平一到瑞金,瑞金縣委領導同志見到他時,第一句話就這樣說。聽到這句話,鄧小平感動不已。
“考慮到蘇區時鄧小平在瑞金工作時間最長,這次安排在瑞金停留時間也最長。”瑞金縣委黨史辦副主任陳縣平告訴記者,在沙洲壩,小平參觀了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舊居、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到設在沙洲壩的江西省九O九地質大隊,參觀了地質標本室、化驗室。還循著記憶地找到了當年中央軍委總政治部駐地。向陪同人員介紹王稼祥、賀昌的辦公地點,以及他自己的住所和他主編《紅星》報的辦公地點。
在參觀瑞金機床廠、電線廠和紅都制糖廠時,別人要攙扶他,他說:不要扶,我還可以干二十年。在制糖廠酒精車間詢問酒精的用途,聽完介紹后說:還有一樣沒有說到,酒精還可以用於汽車。我們在延安時,坐汽車都是用酒精做燃料的。在得知制糖廠工人用手工包裝糖果、不搞機械化的原因是害怕工人失業時指出:不能這樣看問題。人多可以一部分學習,一部分工作。廠裡合理地安排好,這樣工人的素質才能提高,廠裡的現代化水平才能提高。
在聽取瑞金縣負責人和瑞金紀念館負責人匯報情況時,小平說:瑞金的縣辦工業還可以,辦起了一些廠子,農業還不太行。應該說,現在比過去好了很多。解放后我們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和西方國家比起來,我們最少落后四十年,還需要努力。紀念館宣傳的內容,應該從井岡山斗爭宣傳到遵義會議。整個這段歷史都應該宣傳。瑞金對中國革命做過重大貢獻。應該有一個革命博物館。
離開瑞金,小平一行來到寧都。參觀了寧都縣黃陂公社山堂、荷樹等村毛澤東、朱德舊居和原紅軍總部、原中共江西省委舊址等地。
按說,蘇區時寧都留給鄧小平的印象也許並不美好。他不僅在這裡挨過批斗,還在這裡的農村“勞動改造”過。然而,這些事對於這位偉大的革命家來說,畢竟是過眼雲煙。他知道,自己受批斗也好,勞動改造也好,都不是黨的過錯,更不是寧都人民的過錯,而是“左”傾錯誤領導造成的。寧都人民同所有的蘇區人民一樣,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不論是蘇區還是現在,鄧小平對寧都人民都懷有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眷戀之情。
時任黃陂公社黨委副書記廖昌義老人,曾參與接待小平同志。時隔40多年,他至今清楚地記得,小平同志來黃陂時戴著灰色鴨舌帽,上身穿荔枝色列寧裝,下穿灰色西褲,腳上穿著豬肝色皮鞋。他在參觀的間隙,還詳細詢問了當地的人口、耕地面積、農民收入、機械化程度以及照明用電等情況。廖昌義告訴我們,雖然和小平隻有短短幾個小時的接觸,但被小平簡朴的生活、坦率的態度、能屈能伸的政治家風度、過人的記憶力所折服。
12月12日下午,小平一行來到廣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裡是中央蘇區的北大門。鄧小平以前沒來過廣昌。這次到廣昌,在下榻的縣招待所,他對前來迎接的當地黨委領導說:“過去保衛廣昌,沒有到過廣昌。這次了了這個心願。”后又到撫州、景德鎮等地參觀。
1972年11月至次年2月,鄧小平先后走訪了吉安、永新、寧岡、井岡山、泰和、贛州、景德鎮等縣市,在江西老根據地這塊革命熱土上,老表們很快地流傳開“鄧小平又出來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人們急切地盼望著、期待著這一消息得到証實。(本網特派採訪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