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漫步清暉園:永恆的春天
“小平來過順德兩次,時間相隔8年。”李孟華說,1984年1月29日,小平在考察完珠海前往廣州的途中,到順德清暉園作了一次短暫的視察。那是小平第一次到順德,雖然僅停留十幾分鐘,但小平在清暉園裡的講話意義重大,極大地鼓舞了當時順德人民放手大膽發展商品經濟。
5月4日上午9時,採訪組來到位於順德區大良鎮清暉路的清暉園博物館,園內水木清華,景致清雅優美。在該園原會議室外,一尊高2米的小平銅像首先映入眼帘:“小平”面帶微笑,身穿中山裝,挺直身板在行走,形象平易近人,更像一個鄰家老爺爺在閑庭信步。小平銅像旁還擺放著一對白貓黑貓石質雕像,使人倍感親切。
“這尊銅像是根據1984年小平同志在清暉園中散步的形象制作而成,取名為“永恆的春天”,寄寓改革開放的春風將持續下去。一旁的白貓黑貓雕像,寓意小平當年著名的‘黑貓白貓論’。”清暉園博物館講解組組長唐秀貞介紹說。
唐秀貞告訴記者,清暉園曾是順德縣委招待所,原有的大會議室現已設置為“永恆的春天”鄧小平南巡主題展館。展館內展示著小平同志兩次到順德視察時的照片,包括“五個金手指”組照。
“當年小平在清暉園聽取了當時順德經濟發展情況的匯報。”唐秀貞說,2012年的一天,原順德縣委書記歐廣源到清暉園時,她向歐廣源詢問了此事,歐廣源把自己向小平匯報的內容總結為四個字“搖頭擺尾”。“所謂‘搖頭’,是指生產電風扇,‘擺尾’則是指養殖‘塘魚’,上世紀80年代前,順德便開始發展鄉鎮企業,創辦電器廠生產電風扇等,發展塘魚、甘蔗、蠶桑等經濟作物生產,農民收入迅速增加。
“小平同志在聽取匯報后說:‘中國有很多山和水,山利用得不錯,但水的利用差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和水能解決大問題,要充分利用起來’。”唐秀貞清晰地復述著小平的講話。她還理解說,小平同志在清暉園的講話,主要是鼓勵順德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推廣經濟作物,這在當時搞經濟作物被視為搞資本主義的背景下,起到堅定人民決心的作用,為順德人壯了膽。
從“搖頭擺尾”到全國百強縣之首
5月4日上午,當採訪組進入順德城區時,幾十公裡道路兩旁,廠房林立,家具城、電器城、裝飾城讓人目不暇接。
“順德是中國改革發展的探路先鋒,多次擔當改革探索重任。”李孟華說,在上世紀80年代前,順德還是農業縣,但順德憑借“桑基魚塘”的種養模式,使繅絲業迅速興旺了起來。1978年,沐浴改革開放春風,“敢為天下先”的順德人把握時機,大展拳腳搞經濟,實現了從“桑基魚塘”向“工業城市”的華麗轉身。以異軍突起的鄉鎮企業、“三個為主”的“順德模式”創造出高速發展的奇跡,輕工業產品遠銷全國各地,進入千家萬戶,一舉成為“廣東四小虎”之首。“干部‘下海’,靚女先嫁’。‘敢為天下先’的順德人堅持先行先試,始終走在改革的前面。”李孟華說。
“兩家一花一菜”是對順德鎮街產業特色的概括,實際上是指容桂鎮的家電、樂從鎮的家具、陳村鎮的花卉、大良鎮的餐飲等。在改革開放的30年多年裡,順德民營經濟的不斷壯大發展,逐步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群,發展不同的特色產業,實施專業鎮建設,鑄就了順德“一鎮一品,一鎮一業”的格局。從2000年開始,連續四年排名全國百強縣首位。
“從上世紀80年代的‘搖頭擺尾’到90年代的‘兩家一花’再到新世紀初的“八大支柱”,每一個名詞的背后都記錄了一段順德產業發展史,也是對順德產業轉型升級結果的一個‘新概括’”。李孟華說,目前,順德已建立起以家用電器、電子電訊、機械裝備、紡織服裝、精細化工、醫藥保健、包裝印刷、家具等八大支柱產業為主,特色鮮明、門類齊全、規模較大的現代工業體系。全區擁有產值超億元的企業149家,超十億元的企業12家,超百億元的企業4家,超千億的企業2家。
今年一季度順德生產總值580.02億元,同比增長7.4%﹔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產值1189.03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連續第二年排名全國十強縣首位﹔財政收入達36.27億元,同比增長11.1%,增幅居全國十強縣第一。如今,順德區委、區政府正圍繞“城市升級引領轉型發展,共建共享幸福順德”戰略目標,貫徹落實建設“宜居順德、智慧順德、文明順德、和諧順德”四條工作主線,努力實現城市品位、生活品質、文明水平與經濟地位同步升級,再創順德新輝煌。(本報特派採訪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