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二十國集團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

2016年09月06日07: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根據二十國集團(G20)安塔利亞峰會決定,G20承諾將自身工作與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一步銜接,努力消除貧困,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包容和可持續的未來,並確保在此進程中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此行動計劃以及其中的高級別原則,將推進全球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包括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和《亞的斯亞貝巴發展籌資行動議程》。

  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高級別原則

  確認全球於2015年9月通過的具有普遍性、富有雄心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再次承諾遵守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的所有原則,並為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做出貢獻。G20將繼續促進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保護地球免於毀壞,並與低收入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合作。G20成員將確保它們的集體努力產生積極的全球影響,有助於有效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平衡和協調推進可持續發展的三大領域。

  G20將側重於可持續發展議程所涵蓋、自身作為全球經濟合作論壇具有比較優勢和能夠帶來附加價值的領域和議題。在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整體框架下,G20的比較優勢在於通過其號召力和集體行動力,在全球最高層面實施和支持包括宏觀經濟框架在內的相關倡議,並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

  為此,G20將遵循以下高級別原則,為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貢獻:

  ●發揮G20作為全球經濟論壇的比較優勢,通過我們在國內和國外層面的國別和集體努力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包括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和《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議程》。

  ●重申可持續發展議程具有普遍、變革、不可分割、融合的特性,以及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在地球上生活的每個人享有尊嚴、實現以人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各國根據國內優先事項、需要和能力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在國際上構建免於恐懼和暴力的和平、公正、包容的社會,支持低收入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取得進展, 包括消除貧困和飢餓等。

  ●認識到全面、平衡、協調推進可持續發展三大領域(經濟、環境、社會)的重要性,決心在適用的情況下,把可持續發展與我們的國內政策規劃以及國際發展合作有機結合。

  ●根據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要求,促進持續、包容和可持續的增長,創造全社會各方面均受益的高生產率就業和體面工作,並建立有效的治理和問責機制,這對全面消除貧困、促進可持續發展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

  ●致力於採取集體政策措施實現全球發展,這些措施應體現包容,尊重各國主導權和優先事項,注重實現務實和互利共贏的成果,保持開放、靈活和透明。

  ●動員和負責任地使用來自國內和國際、公共和私營部門的所有資金,以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伙伴關系重振活力並得以強化。根據《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議程》和可持續發展議程,通過開展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以及在技術交流和能力建設方面的國際合作,加強國際社會對有效、有針對性的能力建設的支持,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標。

  ●根據可持續發展議程,支持構建政府、私營部門、民間社會、學術界和國際組織參與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

  ●承認各國動員和有效利用本國資源促進發展的重要性,重申我們各自的官方發展援助承諾,包括許多發達國家在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所做的承諾。

  ●實現性別平等、婦女和女童賦權。

  ●確保和加強G20工作的協調性和政策一致性,從而實現G20所有工作都有助於取得可持續發展成果。

  ●加強G20相關工作機制的工作協調,並通過現有的問責進程和后續機制推進我們的集體行動,推動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實。

  ●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高級別政治論壇領導下的實施和評估進程,並在此框架下報告落實進展情況。

  行動計劃工作范圍

  考慮到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普遍性,G20成員將通過在國家和國際層面的國別和集體行動,採取大膽的變革舉措為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做出貢獻。這些行動能夠推進可持續發展成果,支持低收入和發展中國家根據本國優先事項落實可持續發展議程,並幫助提供全球公共產品。

  通過找到共同關心的問題、鼓勵政策對話、加強政策一致性和政策協調,G20的集體行動將圍繞“可持續發展領域”展開。這些領域包括基礎設施,農業、糧食安全和營養、人力資源開發和就業、普惠金融和僑匯、國內資源動員、工業化、包容性商業、能源、貿易和投資、反腐敗、國際金融架構、增長戰略、氣候資金和綠色金融、創新、全球衛生。行動計劃所列舉的這些“可持續發展領域”體現了G20當前和中長期承諾,將根據未來G20主席國的優先事項進行更新和調整。

  行動計劃只是一個起點,它沒有涵蓋可持續發展目標涉及的所有領域,將根據未來G20主席國提出的倡議,新出現的需求、經驗和挑戰,例如移民和其他問題,作出更新和調整。行動計劃是根據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的為期15年的“動態文件”。

  G20可持續發展集體行動

  “可持續發展領域”展現出G20在發展領域的長期努力,對經濟問題的重視,以及為解決全球關切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所作出的集體努力。以G20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議程和G20跨年度發展議程(《首爾發展共識》、《聖彼得堡發展展望》、《G20——低收入和發展中國家框架》)為基礎,這些“可持續發展領域”描述了G20通過採取集體行動,推動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和消除貧困等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情況。需要強調的是,“可持續發展領域”認為G20所有的工作機制都具有為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貢獻的潛力,並將根據未來新的情況進行調整。“可持續發展領域”涉及的跨領域要素包括:執行手段(尤其是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可持續發展議程及其可持續發展目標和《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議程》中達成共識的內容),性別平等主流化問題和女性政治、經濟賦權問題,保護地球及其自然資源。

  以下章節概述了G20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行動,發展工作組將同其他工作機制一道,於2017年G20峰會前提交一份全面具體的行動清單,梳理G20有關行動對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貢獻。

  基礎設施

  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需在各領域加強對可持續基礎設施的投資(可持續發展目標6、7、9、11)。這些投資有助於實現全球經濟增長,消除貧困,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及其影響(可持續發展目標1、3、8、13)。G20基礎設施領域工作由投資和基礎設施工作組、發展工作組牽頭,根據《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議程》(14、47段),致力於促進基礎設施投資、解決數據鴻溝、提升投資環境、加強有關倡議間的合力。有關工作得到包括世界銀行及其他多邊開發銀行、全球基礎設施投資中心、經合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各方的支持。G20已於2016年啟動“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致力於加強現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倡議,包括區域倡議間的融合與合作。G20歡迎《多邊開發銀行關於支持基礎設施投資行動的聯合願景聲明》,包括高質量基礎設施項目的量化目標。G20鼓勵多邊開發銀行繼續優化資產負債表,並幫助各國動員更多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資源,以推動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更好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G20將採取措施落實有關承諾,建設可持續的、富有韌性的、安全的、高質量的基礎設施,以促進經濟發展,造福人類。G20將同有關國際組織和多邊開發銀行一道,採取政策措施,通過動員公共和私營部門資金,彌補全球基礎設施鴻溝,促進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幫助低收入和發展中國家建設可持續的、富有韌性的基礎設施。為此,G20將繼續積極參與全球基礎設施論壇的有關工作。

  農業、糧食安全與營養

  可持續農業同糧食安全與營養、衛生、就業、經濟發展、環境等聯系緊密,對實現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2、8、9、10、12、13、15)意義重大。G20承諾推進可持續農業和農村發展,使人人特別是貧困和脆弱群體享有糧食安全與營養,承諾應對糧食價格波動,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支持G20測算及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技術平台。《G20糧食安全與營養框架》以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依據,確定了3個多年期優先事項,包括增加負責任的投資、增加收入並提供高質量就業、可持續地提高生產力。這一框架正通過執行計劃和《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糧食系統行動計劃》,以及2016年農業部長會議有關成果予以落實。(參考《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議程》13、108、121段)

  G20將推動消除飢餓和任何形式的營養不良,落實有關計劃和項目,推動實現與農業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並關注與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聯系,為全球負責任農業投資創造更好環境,為農業創新和信息技術應用提供便利,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推動可持續糧食生產系統和富有韌性的農業實踐,以提升生產力並維護生態系統。G20將特別關注小農、家庭農民、小規模生產者、婦女和青年。G20將繼續支持和強化有關項目,幫助農民和糧食系統應對包括氣候變化負面影響在內當前和未來的各項挑戰,推動農業市場信息系統(AMIS)、農業風險管理平台(PARM)、G20農業首席科學家會議(MACS)、農業效果(AgResults)、全球農業和糧食安全計劃(GAFSP)等可持續農業發展倡議。

  人力資源開發和就業

  G20強調通過統一措施和全面政策為所有人創造更多的、體面的、高質量的就業機會,以實現充分的高生產率就業(可持續發展目標8)。在G20成員和非G20成員中,通過教育、高質量學徒制、職業技術培訓和終身制學習,開發人力資源仍是一項重要任務(可持續發展目標4)。G20正致力於推動以可持續方式提升國內外具有就業所需技術和職業技能的青年和成年數量。G20通過了加強人力資源開發與G20就業工作組政策統一性和協調性的跨年度框架。G20也通過了促進高質量就業框架、技能戰略、培訓戰略、促進更好的青年就業政策原則。G20將根據各國情況,努力實現在2025年前將永久性脫離勞動力市場風險最大的年輕人比例降低15%,男女勞動力參與率之間的差距縮小25%,為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貢獻力量(可持續發展目標4、5、8)。G20承諾分享良好實踐,以應對國際勞動力流動和人口老齡化給勞動力市場帶來的機遇和挑戰。G20正努力實現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包容性以及就業充足性,為此G20支持以促進就業為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重點,並採取全面協調措施,展開務實行動,提升經濟、就業、社會政策之間的協調,鼓勵創新,提升就業能力,促進高質量學徒制,鼓勵創業(可持續發展目標10﹔《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議程》16、37、41段)。

  G20支持採取統籌政策,通過培訓等方式,促進普惠、高效的技能職業教育培訓。G20將尊重各國情況,促進充分生產性就業,使人人享有體面工作,鼓勵創業,重視社會保障。G20將認真審視增長戰略和就業計劃,確保政策統一,將採取行動應對不平等問題,支持包容性增長,可持續地減少男女勞動力參與差距和青年脫離勞動力市場、教育和培訓的比例。G20將在尊重各國國情的情況下,保護勞動權利,促進所有勞動者享有安全工作環境。

  普惠金融和僑匯

  G20在普惠金融和僑匯領域,重在為所有人提供充分且平等使用正規金融服務的機會,提高金融知識普及度和金融教育,加強消費者保護,促進數字普惠金融,減少僑匯交易成本,幫助減少貧困和不平等(可持續發展目標1、10),促進包容性增長(可持續發展目標8﹔《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議程》39、40段)。普惠金融全球伙伴關系(GPFI)正致力於擴大金融服務的受益面,使不曾享有服務的人群特別是青年和婦女能夠使用,並應對G20成員及非G20成員國內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金融體系挑戰和法律不確定性。

  G20將以事實為基礎,繼續在個體和中小企業中挖掘可持續發展普惠金融的實踐案例,包括研究如何讓數字技術為被排除在外的人群提供可負擔的服務。G20承諾繼續推進僑匯國別計劃,使移民僑匯成本降至3%以下,消除成本高於5%的僑匯地帶(可持續發展目標10﹔《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議程》40段),並應對金融機構去風險化行為可能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

  國內資源動員

  動員和有效利用國內資源對於可持續發展籌資至關重要。G20承諾加強國內資源動員,繼續開展國際稅收合作,為低收入和發展中國家提供國際支持,完善國內稅收政策監管體系,更好收集利潤信息和數據,打擊非法資金流動(可持續發展目標17﹔《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議程》22、23段)。以落實G20/經合組織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項目(BEPS)和自動情報交換(AEOI)為基礎,深化國際稅收合作,以確保各國國家稅收部門間的包容性合作與對話,包括國際稅收標准的制定、監測和落實方面的區域合作(《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議程》27、29段)。G20通過了加強低收入和發展中國家稅收能力的行動倡議,幫助有關國家參與上述活動,動員國內資源。G20歡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稅收合作平台的有關承諾,制定工具箱和報告,為實施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標准有困難的國家提供指導。G20贊賞有關國際組織關於加強發展中國家稅收利潤數據統計和稅收能力的倡議,包括稅收管理診斷評價工具和無國界稅收稽查員倡議。G20鼓勵各成員支持“亞的斯稅收倡議”,支持低收入和發展中國家加入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包容性框架。

  G20將加強國際合作以增強國內利潤監管,提升稅收系統的公正性、透明度、效率和有效性,呼吁有關國際組織就此進一步提供建議和計劃。G20將在現有工作基礎上,支持低收入和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稅收合作,開展更多有效的稅收能力建設項目,應對非法資金流動問題。

  工業化

  G20關注工業化問題,特別是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情況,這有助於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9),構建一個重振活力和強化的全球伙伴關系(《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議程》15、45段)。G20正在探索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以可持續、包容和透明的方式向工業化轉型的方法,幫助其促進增長,創造就業,推進包容和可持續發展。

  G20將考慮新形式的國際發展伙伴關系和集體行動,以提升可持續的工業化生產能力,構建富有韌性的工業相關服務業、更強的中小企業和農業相關工業部門。根據各國發展優先事項和G20各成員能力,幫助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加強同全球市場和數字經濟的聯系。

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