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鳳海
●黨的創新品格,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中國軍隊,使人民軍隊在奮戰求索中浴血涅槃。
●創新是黨領導人民軍隊革命、建設、改革的一條基本經驗。
●偉大的人民軍隊之所以偉大,在於它總是不停地自省,不停地篩選、積澱那些有利於自己永葆生機、活力、不斷強大的活性因子,不停地實現自我變革。
中國共產黨95年的奮斗歷程,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深沉的民族理性和無畏的探索創新精神,奮力實現民族獨立自強的光輝足跡。黨領導人民軍隊在戰火硝煙中刷新中國軍事、再造軍人品質、展現軍隊力量,譜寫了一部以強軍夢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英雄史詩。這95年,不管時代怎樣風雲變幻,不管實踐怎樣起伏跌宕,始終貫穿著一條圖強進取、變革創新的鮮明主線。
(一)
軍事的命運預示著民族的命運,凝縮著國家的苦難與輝煌。
中國從近代陷入深重民族危機到今天奮力邁向自強復興,中國共產黨誕生並締造人民軍隊是劃時代的轉折點。這其中一個重大原因在於,我們黨領導中國億萬軍民以史詩般的浴血奮戰,用鮮血和生命澆鑄了中華民族探索真理、發展真理、勇於進取、革新自強的民族稟賦,奠定了中國充滿活力、超越時代、贏得未來的歷史新起點。
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傳統中國經濟、政治、意識形態和軍事,在應對民族空前危機上全面失效,各種改良先后失敗,凸顯了訴諸全新的國家和軍隊再造這一時代課題。
星河燦爛,史有英魂。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用馬克思主義考察中國問題,揭示當時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闡明民族民主革命的“反帝反封建”指向,透視農民在革命中的歷史作用,締造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武裝、以黨的領導為根本原則、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的人民軍隊,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開創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這一全新選擇,使中國革命、民族自強獲得了全新的時代意蘊和光明前途。
大選擇預示著大整合、大創新、大進取。這表現在從國家、社會、文化、軍事等層面全面整合再造了中華民族的全新時代,造就了完全新型的人民軍隊,灌鑄了中華民族全新的愛國主義精神、團結進取精神和軍人的戰斗精神。特別是在軍事層面,注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根本上重塑“軍魂”,創造形成了一整套獨具人民軍隊特色的軍隊組織形態、戰略戰術、人民戰爭理論和軍事文化,推動近代以來中國軍事變革成果在反復挫折、整合基礎上實現了新的飛躍,顯示了中國軍事的偉大變革潛力和中國軍人不畏強暴、與強敵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可以說,現代中國最終“站起來”,首先表現為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根本沒有和平建軍條件下浴血奮戰,浴血創新,進而在軍事上最先“站起來”的歷史過程。
創新,有時候就是流血的創新。歷史表明,我們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作為一支“有了新精神的軍隊”,始終將奮勇向前、不懈變革的創新精神灌注於全軍部隊。無數革命軍人,如魯迅所言“寂寞裡奔馳的猛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殺己以存天下”,甘願為軍隊改革創新付出個人的一切。
黨的創新品格,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中國軍隊,使人民軍隊在奮戰求索中浴血涅槃。
(二)
創新是黨領導人民軍隊革命、建設、改革的一條基本經驗。它彰顯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持續創新,不斷升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與實踐的鮮明品格。新形勢下,習主席高度重視創新,大力倡導創新發展,推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這是對我軍建設改革寶貴歷史經驗和深層發展動因的科學把握。
回顧歷史,大國興衰,潮起潮落﹔環視世界,千帆競渡,挑戰叢生。伴著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腳步,面對扑面而來的世界新軍事革命大潮,人民軍隊又迎來了一個全方位大變革、大轉型時期。這是一個使命任務日益艱巨、內外壓力不斷增大時期,也是一個長期累積的矛盾和問題越來越集中凸顯時期,更是一個突破各種發展障礙、向現代化艱難轉型時期。
這場改革無疑是一場嚴峻形勢倒逼出來的改革。習主席指出,創新驅動是形勢所迫。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必須加快從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伴隨世界新軍事革命蓬勃發展,世界各主要國家競相在軍事上推進改革創新,調整軍事戰略,加緊推進軍事轉型,謀求軍事優勢。與此同時,某些國家以不同方式威脅中國主權安全,亞洲正成為全球戰爭和軍事沖突熱點地區。面對日趨嚴峻復雜的安全挑戰,我們必須清醒看到,我軍現代化水平與國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還很大,與世界先進軍事水平相比差距還很大。一支軍隊,如果落后於時代基准,威脅就會從四面八方涌來。歷史發展到今天,守舊、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仍然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能打勝仗方能言和。怎樣做到能打勝仗?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唯有大改革,大創新。
這場改革無疑是一場需要克服各種矛盾問題、突破發展屏障的改革。隨著我軍武器裝備的快速升級,一些人相信,現代化已觸手可及。然而必須清醒看到,領導管理體制不夠科學、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不夠健全、力量結構不夠合理、政策制度相對滯后等深層矛盾問題依然困擾著軍隊建設。信息時代,人類技術更新氣勢如虹,換代如同“快閃”。技術領先背后是活躍的思想、進取的風氣和充滿活力的體制編制……這些最難超越。“轉彎道”可能是超車道,也可能被甩得更遠,形成新的代差鴻溝!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我軍已經走到了一個老問題、新問題,都要靠進一步改革創新來解決、時不我待的歷史關頭。隻有咬定青山不放鬆,推進“整體性”“革命性”變革,才能真正突破各種問題、難題、屏障,在時代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戰爭塑造時代,也被時代塑造。不變革不創新,無異於在遭遇強敵之前,就自己消滅了自己。
![]() |
相關專題 |
· 綜合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