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昭 陳振凱
2016年06月01日07: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共產黨宣言》的早期版本 |
2015年7月,全國各地的上萬名黨員群眾來到嘉興南湖畔,瞻仰紅船,學習黨史。 |
今年2月,因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一個重要批示,一篇寫於67年前的文章備受矚目——毛澤東的《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收錄於《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就學習這篇著作,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對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提出明確要求。中共中央組織部印發了《關於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加強黨委(黨組)領導班子建設的通知》。
這不是習近平第一次要求黨員領導干部重溫黨內經典文獻。從公開信息和中共中央黨校教材《習近平黨校十九講》等書籍資料中梳理可知,習近平曾多次要求黨員領導干部重溫黨內經典文獻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著作等。
這些經典往往穿境越世,具有真理性的力量,足以鑒古知今、資政育人。
1、重溫黨內重要文獻
據公開信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要求黨員干部重溫的第一篇重要文獻是《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2013年1月5日,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談到“兩個三十年”問題時指出,“正確處理改革開放前后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關系,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建議大家把《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找出來再看看。”
這份黨內重要文獻是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當時,鄧小平對起草這份文獻講了三條中心意思。第一,也是最核心的一條,是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第二,對新中國成立三十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志的功過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評價。第三,通過這個決議對過去的事情做個基本的總結。
無疑,當年制定這份黨內重要文獻,作用之一即為統一黨內思想,尤其是統一黨內對“文革”、毛澤東個人以及毛澤東思想等的認識和評價,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
習近平要求重溫的另一份重要文獻是《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
時隔不久,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講到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時,引用1980年制定的《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第十一條指出:“在我們的國家中,人們隻有分工的不同,沒有尊卑貴賤的分別。誰也不是低人一等的奴隸或高人一等的貴族。那種認為自己的權力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思想,就是腐朽的封建特權思想,這種思想必須受到批判和糾正。共產黨員和干部應該把謀求特權和私利看成是極大的恥辱。”
他進一步強調,“說得多麼深刻啊!建議大家把這份文件找出來重溫一下。”制度是反腐的治本之源,建立一整套系統、全面的制度以制約和監督權力的使用,是杜絕腐敗的根本性措施。《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就是制度建黨的重要一環。
習近平要求重溫的新一份重要文獻是文章開頭提及的《黨委會的工作方法》。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學習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對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提出明確要求。
《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是毛澤東1949年3月13日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所作的結論的一部分。在這篇文獻中,毛澤東提出了黨委會工作的12種方法,即“黨委書記要善於當‘班長’”、“要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來”、“互通情報”、“不懂得和不了解的東西要問下級,不要輕易表示贊成或反對”、“學會‘彈鋼琴’”、“要‘抓緊’”、“胸中有‘數’”、“安民告示”、“精兵簡政”、“注意團結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力戒驕傲”、“劃清兩種界限”。
中央黨校黨史部教授張太原認為,這12種方法既蘊含著馬克思主義的一般要求,又體現了中國作風和中國方式。從那時到現在已過去半個多世紀,雖然我們黨的執政條件和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毛澤東同志這篇文章的基本思想歷久彌新。
按照中央組織部的相關通知,各級黨委(黨組)要“在學習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和領導藝術、學習掌握其中蘊含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上下工夫,真正把握《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的基本思想,提高領導能力和水平”。
有專家分析認為,習近平要求重溫這幾篇黨內重要文獻,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用意是很深的。
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系列解讀: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學習路上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