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自由和諧
身材高大挺拔,待人和藹可親,談吐有禮有節,跟阿不都熱克甫·吐木尼牙孜打過交道的人,都會對他留下深刻印象。
作為一名愛國宗教人士,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院長阿不都熱克甫大毛拉在信教群眾中有極高威望。
“我能有今天,全靠國家和自治區有好的民族宗教政策。”阿不都熱克甫說。
1962年,阿不都熱克甫出生於鄯善縣七克台鎮一個多民族聚居村,各族群眾和諧相處,村裡少數民族群眾大多是穆斯林。
1979年,在父親的安排下,高中畢業的阿不都熱克甫來到鎮上的清真寺學習。以后的幾年裡,阿不都熱克甫運用已經熟練掌握的阿拉伯語和漢語,熟讀了大量關於古蘭經方面的書籍,成為一名成熟的宗教人士。
此后,阿不都熱克甫從鄯善縣最大的艾提卡清真寺伊瑪目做起,一步步成長為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副院長、院長、新疆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常委。
2008年起,阿不都熱克甫還擔任了5年全國政協委員﹔2013年,他又當選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我的成長經歷,就是國家在新疆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最好體現。”阿不都熱克甫說。
現在,除了履行好人大代表職責,阿不都熱克甫最大的任務就是把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管理好。而最令他高興的,則是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更加重視新疆的宗教人士培養工作,加快推進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的遷建。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后,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新校區建設規劃獲批。2012年,自治區為其劃定了150畝建設用地,中央財政劃撥的2億多元建設經費也很快落實。目前,新校區正按進度建設,預計兩年內就可投入使用。
“這是國家為我們穆斯林做的一件大事,體現了國家尊重和保護合法宗教信仰的決心和實際行動。”阿不都熱克甫說。
不僅如此,今年齋月期間的一件事,讓阿不都熱克甫更加激動。
7月17日,今年齋月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一行專程看望慰問伊斯蘭教界代表人士和各族穆斯林群眾,和大家一起吃開齋飯,送上節日祝福。開齋飯上,阿不都熱克甫就坐在張春賢旁邊,張書記還親手給他夾了一個薄皮包子。
“自治區主要領導和穆斯林群眾一起吃開齋飯,這還是第一次,體現了自治區黨委、政府對信教群眾的尊重和關心,我們特別感動。”每當想起這頓難忘的開齋飯,阿不都熱克甫都十分感慨。
黨和政府充分保障各族穆斯林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為他們開展合法宗教活動創造便利條件。
文化保護傳承
玉素因·亞亞已經70多歲了,但這些年,他越活越年輕。因為,身為刀郎木卡姆的代表性民間藝人,他最關心的傳承問題已經解決了,再無后顧之憂。
在新疆,木卡姆是維吾爾族群眾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集歌、舞、樂於一體,主要以口傳心授方式流傳。2005年,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其傳承和保護備受關注。
玉素因·亞亞生長於著名的刀郎木卡姆之鄉麥蓋提縣。幼年接觸木卡姆,未及成年已經會唱刀郎木卡姆的所有歌詞,是全疆著名的木卡姆傳承人。
1983年,玉素因·亞亞第一次走出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村庄到北京演出。30多年來,他不僅將刀郎木卡姆藝術傳播到祖國大江南北,足跡更是到達了亞洲和歐洲。
然而,隨著年事漸高,如何將這門古老的藝術傳承下去,成為玉素因·亞亞最為擔心的問題。
國家和自治區也有著同樣的擔憂並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早在自治區成立之初,新疆就開始著手木卡姆藝術的搶救和保護工作,並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此后幾十年間,木卡姆保護和傳承工作不斷進步,曾經瀕臨失傳的維吾爾木卡姆,逐漸由民間口頭傳承轉向文本傳承、專業傳承。
玉素因·亞亞所在的麥蓋提縣,將他視為珍寶。不僅給他頒發了傳承人証書,還出資改善他的生活條件,讓他專心向年輕人傳授木卡姆藝術。
“現在發生的事情過去想都不敢想,要是在舊社會,這門藝術恐怕早就失傳了。”玉素因·亞亞經常這麼感嘆。現在,老人家處處受到“大師”待遇,領著政府發放的各種補貼,常年醉心於木卡姆表演、授徒,“日子似神仙一般逍遙”。
目前,除了已建立的傳承和研究木卡姆藝術的機構新疆藝術研究所、新疆木卡姆藝術團外,新疆高等院校還開設了“木卡姆”本科專業,各地民間也成立了木卡姆藝術協會,舉辦木卡姆藝術培訓班,培養后繼人才。
對木卡姆藝術的悉心保護,只是自治區保護傳承民族文化的一個側面。
在柯爾克孜族民間流傳上千年的《瑪納斯》,受到中央和自治區高度重視。自治區投入巨資出版了演藝大師居素甫·瑪瑪依唱本8部23萬多行的《瑪納斯》柯爾克孜文版18卷。2014年,96歲的居素甫·瑪瑪依安詳離世,受到國家和自治區高規格善后。
此外,被譽為維吾爾古典百科知識的《福樂智慧》、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哈薩克族《黑薩》等少數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也在新疆得到無微不至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同時,自治區已建立起自治區、地(州、市)、縣(區、市)、傳承單位和傳承人四級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網絡,一大批民族傳統文化瑰寶得到有效保護。
“國家大力保護少數民族文化,我相信就算我死了,瑪納斯也會永遠傳承下去的。”居素甫·瑪瑪依生前篤信,在民族區域自治的新疆,各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已經不需擔憂。
自治區新一輪大規模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顯示,全疆共有3000多項非遺資源項目,95%為少數民族項目。這無疑表明,新疆各民族文化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期和保護傳承期。(記者張雷)
![]() |
相關專題 |
· 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