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翠華的辦公室似乎與別處不同:窗台上,海棠、蘆薈、萬年青和君子蘭,黃綠交疊,顯得格外清新,不大的辦公空間裡,橙色的紙老虎、粉彩色的紙風鈴、千紙鶴和百合花挂滿了屋子,處處彌漫著愛的氣息。女生做的幸運星拼圖是紅底的心形圖案,上面有黃色的“I Love you”字樣,男生們的彩色幸運星則拼成“祝栗阿姨快樂”,每個小星上都畫了小小的笑臉。這些都是海澱看守所的孩子們送的小禮物,栗翠華如一個把孩子獎狀貼在牆上的母親一樣,開心而驕傲地保存這些“珍寶”。
栗翠華是一名有著二十余年黨齡的老黨員,在檢察戰線奮斗了30載,起訴、控申、辦公室等五個部門都留下了她的足跡。2007年4月,經申請,她調到了監所檢察處工作,重點負責海澱看守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執法檢察工作。“每當在看守所看到孩子們那迷茫而無助的眼神,我就感到心痛。”從此,在冰冷的大牆內,栗翠華用她的溫情和無私的愛譜寫出了一篇篇“春天裡的故事”……
1.百余個孩子的“栗媽媽” 護佑孩子們走向新生
“我很愛孩子,願意為他們付出”。剛到大牆內工作,看到每天關押少年犯130余人,20多人擁擠在隻有19.8平方米的木板床上反思問題,等待的將是法律的處罰,孩子們迷茫無助的眼神,讓栗翠華感到很心痛,曾做過教師工作的她,更想多幫他們一把。
看守所內很多未成年人學歷低,為了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法律意識和文化水平,讓他們重新走入社會時能夠盡快適應,她給孩子們購買字典、字帖、《讀者》、《格言》、《青年文摘》等雜志以及《刑法》和科普書籍等,在監室給孩子們上法制課,進行個人談話,幾年來一直未曾間斷。僅2009年一年,栗翠華就給在押未成年人上了60余次法制課,組織他們參與集體教育5000多人次,駐所時間達到200多天。
在押未成年人的生活和情感更需要得到關愛,以幫助他們走出陰影、喚回自信。栗翠華對這些特殊的孩子們傾注了全部心血,小到讓他們吃得好、穿得暖,給他們買衣服、買襪子,事無巨細。在押未成年人過生日的時候 ,她和學生制作生日卡送給他們,一同唱生日快樂歌,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過元旦、春節、五一、國慶、中秋節時,她自己拿錢請管教給未成年人買糖果、瓜子等食品。每次去監區,她總是隨身帶著記事本,隨時記下監區未成年犯的情況,並及時向管教和監區干警提出執法檢察意見。很多時候她還應未成年犯請求,打電話跟他們的家人溝通,共同做好孩子們的思想教育工作。
栗翠華給海澱區看守所的孩子們上法制課。圖片來源:首都文明網
栗翠華給孩子們送衣服。圖片來源:首都文明網
栗翠華的慈愛和柔情融化了一顆顆封閉的心靈,慢慢的,孩子們變得開朗了,對她的照顧和引導也給出了獨特的回應。2007年中秋節那天,她給女未成年嫌疑人送去糖果、糕點和月餅時,一個女孩甜甜的叫了聲“栗媽媽”,然后整個監室的孩子都歡快的叫著:“謝謝栗媽媽。”這個稱呼就此不脛而走。母親節,孩子們會用彩紙制作“紅心感恩圖”賀卡送給她﹔逢年過節,孩子們也會送給她彩紙制作的花瓶、花籃、千紙鶴、幸運星、百合花等,還寫了許多祝福的感謝信。
“栗媽媽,我代表全號的人感謝您,您為我們買書籍、衣襪和食品,您對我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會永遠記在心裡,您就是我們的第二個母親。”
“剛開始入所的時候,我僅僅認為自己犯的只是一個錯,而沒有認識到自己犯下的是一個罪。我被恐懼孤單包圍著,感覺像天塌下來一樣。迷惘無助的我有過自殺的念頭,覺得自己對不起父親母親。直到在監所裡面見到了您,您是那麼的和藹可親,每天都來看我們,給我們送這送那,還教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們知道了法律的力量與權威,使我內心又感受到了美好與溫暖。我知道了國家和社會並沒有拋棄我們,隻要我們真心改過,就能重獲新生。栗媽媽,謝謝您,是您讓我對生活又有了美好的向往,我會努力改造,早日回歸社會,開始新的人生。”
話語朴素誠摯,字裡行間滲透著孩子們發自肺腑的感激敬慕。而他們的每一點進步也都成了栗翠華工作的最大動力,督促著她更好地護佑孩子們走向新生。
2.錦旗背后故事多 她全天候愛心喚回迷途浪子
栗翠華的辦公室裡挂著很多面錦旗,一面面紅色錦旗記載著她的付出和許多父母發自內心的感激,每一面錦旗都在默默訴說著一個故事。
“我忘了自己從哪裡來,不知道會不會哭泣,不知道要做什麼,也不知道要在這裡呆多久,多少個夜晚看鐵窗外蒼涼的天空,真想對著它狂嘯。”2010年7月,17歲的傷害犯小陳初到看守所時寫下了這樣的日記。
半個月后,小陳的家鄉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泥石流災害。那段時間,電視裡時不時地就會播報受災和救災情況,這讓小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慌亂。可內向的他並沒有把內心的焦慮告訴別人,連同監室的室友也不知道他寢食難安的原因。
在翻閱檔案時,細心的栗翠華曾特別留意過小陳的家鄉。災害發生后,她料想小陳的思想一定會發生波動,於是專門找來小陳詢問情況。交談中得知,小陳一直惦記著病弱的父母和年邁的奶奶,不知他們是否平安。“真希望能回家看看……”了解到小陳的心思后,栗翠華向他詢問了家人的聯系方式,迅速與其家人取得了聯系,方得知小陳的父母都是智障患者,生活靠親戚幫助。災害發生后,他們家的房子和耕地均被泥石流沖垮,但所幸的是全家人在政府的幫助下已安全脫險。
栗翠華的辦公室裡挂滿錦旗,這些錦旗代表的是在校學生、走出大牆的孩子們和他們的家長最朴素的感激。圖片來源:首都文明網
栗翠華開辦陽光課堂鼓勵海澱區拘留所的孩子們。圖片來源:首都文明網
簡單的言語無法傳遞人性最溫暖的關愛,而現實情況又不能允許小陳回到危險的災區,為了讓這個受傷的孩子感受到母愛般的關懷,得知小陳家人情況的當天,栗翠華偷偷地在小陳的賬戶裡存了200元錢,還特意買了一身新衣服,帶著平安的消息一同送給了他,並安慰他不要為不能回家看看而感到遺憾、懊悔。
“錯過了不等於永遠錯過,你要為了重建家園而努力振作。”栗翠華剛說完這句話,小陳的淚水就奪眶而出。他既悔恨又感恩,悔恨的是當初為了所謂的哥們義氣,一時沖動釀成大錯,感恩的是檢察官媽媽把他看作一個有尊嚴有希望的人,像幫助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和愛護他。
為了增強孩子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栗翠華借這個機會,向海澱看守所全體未成年犯講述了黨領導全國人民救援舟曲、汶川災區的感人事跡,連同管教開展了時事知識有獎競猜、征文比賽、詩歌朗誦會等愛國主義主題系列教育活動,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知識、報效社會的熱情。
“栗媽媽,是您給了我重獲新生的勇氣,讓我明白了活著的意義,有您的日子,每天都是春天。”小陳激動地對栗媽媽說。
小陳出監后,栗翠華仍繼續幫助他,給他買來法律書籍和學習字典﹔他在清華園一家飯館學餐飲,她給買來烹飪書籍﹔冬天看到孩子的手凍得通紅,她很心疼地買來手套和保暖衣﹔孩子要回家學挖掘機技術,栗翠華給他准備回家的路費和火車上吃的水果、面包。他們經常電話、QQ聯系,溝通感情,小陳也跟她匯報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情況,逢年過節栗翠華給他寄去新衣服,他也托人給栗媽媽捎來山區的臘肉、核桃和花椒。
看著高牆內走出來的孩子們生活走上正軌,栗翠華深感安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