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響了就是實戰化嗎——
不!要把每一槍都當作最后一槍
鄧渝波的實彈射擊課,槍聲很少。
雖然說神槍手不是用子彈喂出來的,但實彈射擊總要打槍吧?對此,鄧渝波自有一套理論:“我就是要讓學員們珍惜子彈,把每一顆子彈當作最后一顆子彈打。”
“我曾經教過一名學員,基礎好,可他打槍時總是漫不經心,有時候還沒好好瞄准靶心就抬手發射,成績提高不大。后來,我每天隻發給他一發子彈,要求他必須打中靶心中的靶心。”
“后來咋樣?”記者急於知道答案。
“因為就一發子彈,所以他練起來格外認真,再也不敢馬虎,每次都命中靶心中的靶心。后來他的訓練成績突飛猛進,成了全軍特等射手。”
說到這,鄧渝波給記者講起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故事:米芾從小練字,三年亦無長進。后來他向一位秀才討教,秀才讓他花五兩紋銀買一張“天價”紙練字。由於紙貴不敢輕易下筆,米芾對照字帖反復琢磨,3天后終於領悟透了才抬筆寫了個“永”字,遒勁瀟洒,仿若字帖。
“因為太多,所以懈怠﹔因為太少,所以珍惜。打槍亦是如此,如果你不珍惜子彈,胡打一氣,怎麼可能打好?”
“把每一槍都當作最后一槍”,這既是鄧渝波的射擊教學方法,更是他要灌輸給學員的實戰化理念。“因為我們培養的不是演戲的演員,而是戰斗員,每名戰斗員都要時刻保持超強的敵情觀念。”
“上了戰場,每一槍都可能是最后一槍,你打不掉敵人,敵人就會打掉你!”鄧渝波解釋說,“因為你根本沒有打第二槍的機會,第一槍沒有成功,就已經暴露了目標,這個時候要緊的不是打第二槍,而是換地方保住小命!”
一次狙擊手集訓,開訓第一節課,他就把學員帶到一片灌木叢前:“10米之內有2名狙擊手,找出來!”十幾雙眼睛過篩子一樣仔細搜索眼前的每一寸土地,啥也沒看出來,大家面面相覷。
“出來!”突然,就在大家對面五、六米處,猛地竄出兩名狙擊手,黑洞洞的槍口對著他們。“如果這裡是戰場,剛才大家看到的平靜景象,就是你們臨死前看到的最后景象!”
組織“解救人質實彈射擊”訓練,為了更加貼近實戰,他站在靶標邊上充當人質,不敢開槍的直接淘汰。學員開完一槍,額頭直冒汗,他卻像沒事人一樣,還用對講機告訴對方彈著點位置,引導學員調整射擊動作。
經過鄧渝波手上訓出來的學員,個個都說:“跟鄧教員訓練,真的像打仗!”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