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哥們,你的青春也是我們大家的青春

劉翔這十一年【3】

2015年04月07日08:06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哥們,你的青春也是我們大家的青春 劉翔這十一年

更大的挑戰是康復訓練

2009年的春節,我去了美國休斯敦,在北京奧運會上傷退的劉翔,在那裡做康復治療。

那是北京奧運會后的一天上午,我來到他家,當時他正在吃早飯,上海人最傳統的早飯:大餅、油條和豆漿。

“我決定動手術了。”那天他對我說。我知道,之前有不少人勸過他,千萬別動手術,不然就廢了。“但不動手術,我不可能再繼續跑下去。動手術,至少我還有機會。”劉翔說。

其實比起手術短暫的痛苦,更大的挑戰是在康復訓練。在休斯敦的德州醫療中心,劉翔曾讓我做一組他的康復動作,很簡單,提著兩個啞鈴,上一個台階,再下來。我做了一組,已氣喘吁吁,而這樣一個動作,傷口才愈合的劉翔要做10組,每天至少要有5套這樣的動作。

“我想到過放棄的。這是我第一次想到放棄。我每天晚上閉上眼就在想,明天又是一天,我還能堅持得住嗎?”那天在劉翔休斯敦借住的公寓,我們聊了一個下午。劉翔對我說這句話時確實震驚到了我:手術都決定動了,還會挺不過康復訓練?

在休斯敦的萊斯大學,有一天午后,那時的劉翔已經可以開始室外的康復訓練了,在做完一組跨欄動作后,他和我坐在沙坑旁聊天。

“有時候我真的很難相信,我怎麼已經26歲了?”他仰頭看天,休斯敦的天碧藍如洗。然后他忽然說起了2008年,“現在回想起來,那真是一場災難”。

我回想起來,在北京奧運會前幾個月,他就和我說過一句話:“有時候,真想一覺醒來,這天就是奧運會比賽日,比掉算了!”

在一旁的,是劉翔的贊助商聘請的一位專門來為他拍視頻的老兄。這位老兄回國后,剪輯出了一部記錄劉翔康復歷程的片子,叫《追》,我個人認為拍得很棒。在這個23分鐘的片子裡,他忠實記錄了一段採訪內容,採訪對象是一位北京的哥:

“大多數客人都這麼認為,認為這次他可能覺得跑不過人家了,所以還是退出的好,省得在自己國家面前丟臉。”

(畫外音)“那他不是腿受傷了嗎?”

“借口!”

(畫外音)“那你還會支持他嗎?”

“從他退出比賽我就討厭他了。”

誰都知道他想証明什麼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整個2010年到2012年,我幾乎沒怎麼見到過劉翔,和他的主要交流方式,也隻限於偶爾的電話,或者短信,后來是微信。

那兩年的劉翔,感覺是憋了口氣,誰都知道他想証明什麼,但他自己從來不說。

“最近還行吧?儂穩一點。”

“放心,開心最重要。”

和他的微信交流,一般不會超過這個范疇,我從不問他任何關於訓練和比賽的問題。更多的信息,來源渠道變成了劉翔的父親劉學根。

“嚯喲,你沒看到小家伙身上的栗子肉,比06年還要厲害得多。”

“小家伙下決心八步改七步了。”

“小家伙電話打過來,說這次差點打破羅伯斯的世界紀錄,不過沒關系,還有機會。”

雖然與劉翔關於訓練和比賽的信息幾乎不交流,但我卻能感受到他的那種信心,乃至快樂。“爭取先跑到13秒30”,是2009年,劉翔對我說的他的復出目標。而現在,他居然跑到了12秒87。

直到2012年的7月初,我在上海莘庄的訓練基地,看到了劉翔。他拉了一個行李箱,從寢室樓裡走了出來,老遠就沖著我喊:“瑋哥!你來啦!”

那天,劉翔的父母也來了。因為他們要送兒子,踏上前往倫敦奧運會的征程。

整個告別的環節沒有特別的儀式感,就是大家一起合了個影。臨上大巴,劉翔一個勁地朝父母揮手,“放心,你們放心”。

車窗搖上,我沒看到劉翔的表情,但劉學根和吉粉花別過了頭,揉了揉眼,好像眼裡進了沙子。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