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黃沙水產:價格指數引領B2B電商

2014年12月30日03:58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黃沙水產:價格指數引領B2B電商

  市場銷售者認為,管理方應該借助當前的價格指數,在分門別類的基礎上,探索更符合批發市場的電商模式。

  凌晨4時,廣州車水馬龍漸歇,此時的黃沙水產交易市場,卻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市場正門的貨車進進出出,四面八方的客人穿梭在檔口之中。

  經過快速的物流運輸,早上9時,多個珠三角城市的海鮮檔口已經上市了來自黃沙水產市場的活蹦亂跳的海魚,遠在千裡之外的全國主要城市,大量從黃沙水產市場空運或海運的海鮮凍品也漸次陣列上市。

  黃沙水產交易市場十幾年前是一個碼頭,供給著新風港務公司2000多人的生計。上世紀90年代,隨著鐵路和公路的飛速建設以及大型碼頭的興起,黃沙碼頭和新風碼頭航運量都漸漸萎縮,一半的碼頭空置,幾千人的飯碗就快捧不住了。1994年,有人建議搞水產批發市場,考慮到當時廣州的確沒有集中的水產批發市場,公司決定以此來解決困局。

  經過20年發展,黃沙水產交易市場已經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水產品交易物流平台,近3年來年交易量保守估計為65億元。同時,黃沙水產市場又正在升級改造成“廣州水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這是經國家農業部選址、國家計委批准立項的國家級市場,也是廣州市政府大力推進的市政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廣州市菜籃子建設重點工程之一。

  2011年初,“黃沙水產價格指數”應運而生,市場交易在指數指導下發生了積極變化,交易量更為活躍,尤其是部分主力檔口,經營輻射范圍擴大。2011年指數運行后,大型商戶的月營業額增加5%左右。

  近年來,黃沙水產交易市場在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理念下屢遭“搬遷”傳聞,市場方既看到電子商務的趨勢,也對模式不夠因地制宜的電子商務深懷“忌憚”。目前,市場方正在探索價格指數引領作用,在打造產品標准化、信息化、數字化基礎上,推動符合水產品批發市場特點的電子商務。

  黃沙水產交易市場及其發布的“黃沙水產價格指數”,在打造華南地區最大的水產品經濟方面有何探索?“廣州價格”如何在關乎民生的農產品交易領域發揮作用?“廣州價格”指數系列觀察第六期將走進大宗水產交易之黃沙水產交易市場,關注新常態下廣州進出品水產經濟的新發展。

  試水:價格指數擴大經營輻射范圍

  凌晨4時,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市場正門的貨車進進出出,四面八方的客人穿梭在檔口之中。

  “一天兩班倒,上午9時到晚上9時換班。”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海鮮檔口的伙計們說。他們穿著防水連體膠衣,熟練地把載重7噸貨車上的桂花魚傾倒進水族箱裡,生猛的魚兒尾巴亂顫,濺了買客一褲管水。

  早上9點鐘,與廣州一江之隔的東莞金沙肉菜市場海鮮檔口內便出現了活蹦亂跳的海魚,檔口老板陳先生指揮著伙計把黃骨魚、桂花魚、多寶魚分開裝入泡沫箱,合計了一下價格后,當天進貨最多的桂花魚一部分給了酒樓,一部分挂價35元/斤。從2009年進入金沙市場以來,陳先生幾乎每天要前住一次黃沙水產市場,根據不同的行情他要提前一天做出進貨調整。

  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是目前華南地區最大的水產綜合市場之一。佔地近30000平方米,檔口總數250多個,室外可同時停靠300多輛汽車,碼頭可同時停泊3000噸、300噸、100噸的貨船數十艘,倚靠碼頭珠江河水面,這裡成為最佳的水產品交易場所。每天成交量都在500噸以上,成交額逾1000萬元,每天進場車輛達3000多輛次。

  凌晨4時到9時,各大批發商把大量的水產品發到全國各地,9時到12時,檔口外出到收貨的車滿載歸來,此時黃沙水產市場又迎來一波買賣高峰。

  1996年開始,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成為廣州菜籃子工程水產品類別的採購基地,每天市場的交易價格都會對外公布。由於黃沙海鮮水產品交易市場在全國都有著重要地位,久而久之,黃沙價格成為全國水產市場的“風向標”。現在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水產價格,全國看廣東,廣東看廣州,廣州看黃沙”。

  2011年1月1日,廣州市物價局根據國家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的要求,與廣州高校聯合打造了一套“黃沙水產價格指數”。這套指數的運行准則是以該市場作為採價基地,工作人員選取市場內最具有代表性的、交易最活躍的品種,把這些品種每天的價格報給價格指數平台的后台,后台把報價綜合起來,根據指數的計算公式,加權計算出黃沙市場的價格指數。

  指數的高低基本上是對採價品種交易情況的反映,綜合而言反映了整個市場經濟行情。它代表的是一個經濟指標,從2011年起,通過採價品種的交易量、輻射能力和營業額等指標來支持指數變化。

  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經營部副經理林良智介紹,自指數發布以來,市場交易發生了積極變化,交易量更為活躍,尤其是部分主力檔口,經營輻射范圍擴大。

  目前這套指數運行仍處初步起步階段。它只是一個綜合指數,不反映單品價格,指數與每天行情基本吻合,可以清晰看到整個市場全年交易波動趨勢。“指數高,表示交易頻繁,市場活躍,行情看好﹔指數低,表示交易減緩,市場不活躍,跟股票的原理差不多。”林良智說。

  黃沙市場開業20年了,一直保持著暢旺,在全國知名度最高,在同行內有一定江湖地位。但是黃沙水產市場自身升級改造需求迫切,特別是水產品分類、標准等的厘定還有待提高。目前這套價格指數正在引導著交易方式逐漸向展貿式轉變,提升市場檔次。

  困境:“搬遷”傳聞影響經營者信心

  據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經營部統計,2011年指數運行后,大型商戶的月營業額增加5%左右。價格指數給市場交易量帶來積極改變,不過近年來媒體頻頻傳出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搬遷”消息,卻也令市場經營者頗感困擾。

  今年5月廣州市出爐《關於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搶佔經濟制高點的調研報告》又使得黃沙水產交易市場“搬遷”再被媒體提及。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的“搬遷”問題,涉及到的是市場如何轉型升級。黃沙水產交易市場跟廣州其他批發市場一樣,今日的發展已經與20年前市場剛剛成立時的情況極不相同,市場的臟與亂,交通堵塞等情況被詬病。

  一開始,市場方只是將原來的倉庫改建成檔口。最初隻規劃了碼頭的1/3,結果一開張就反應熱烈,吸引了分散在全市的海鮮檔,規模很快擴充至1/2,2年內就擴建至整個碼頭。現在,整個黃沙市場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進駐了260個經營商鋪,就業人數達10萬人。

  經過20年發展,現在很多人對黃沙水產市場第一印象依然是這樣:濕漉漉的地面,空氣裡夾雜著腥臭味,水產工人將海鮮和河鮮連湯帶水從貨車卸下。市場道路被搬運著的貨物和車輛塞得滿滿當當,一身塑料水產服的工人邊走邊喊“讓一讓,讓一讓”。

  沿路的檔口裡,層層疊疊的大玻璃缸,盛滿海水或自來水,用水泵維持水體循環,水產動物們在水中游弋,門口堆放著白色泡沫箱。工人們穿黑色雨鞋,踢開滿地的水,往泡沫箱裡裝貨,打包。黃色膠帶撕得咔嚓作響。

  然而,黃沙水產交易市場要在當下轉型升級,既涉及到市場方利益和當地政府的財稅收入,又勢必要綜合考慮市場如何科學發展,轉型升級絕非可以輕易定奪。

  對於市場如何轉型升級,在黃沙水產市場做了20年生意的四姐貿易公司經理陳麗娟感受很深。她告訴記者,目前市場在國內知名度極高,在當前全國水產市場競爭力激烈的情況下,政府應該為市場多做扶持,總被傳聞“搬遷”頗為打擊市場經營者信心。

  陳麗娟告訴記者,今年她與全國水產同行一同參加北京水產市場研究會,會議間與會者一同參觀了北京數家水產品市場,陳麗娟提及自己來自於黃沙水產市場,對方馬上投之以羨慕的眼光。這樣的驚訝多次發生在陳麗娟的身上,兩個月前她坐在東方賓館一個飯桌前,起初飯局上沒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隨后,飯桌上的客人得知她在黃沙水產市場經營著上百個品種,飯局上的攀談焦點很快集中到了她的身上。

  屢次受到“禮遇”,陳麗娟明白黃沙水產市場的能量巨大。當下黃沙水產市場品種豐富多樣。以鮮活水產品為龍頭、包括允許上市的野生、飛禽等動物不下200多個品種,其中以獨具嶺南特色的鮮活水產品為其經營特色。以“活鮮”為代表的黃沙市場,比日本、東南亞等地的海鮮水產市場毫不遜色,連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大型高檔魚市場也驚嘆不止。

  探索:水產市場亟需B2B批發型電商

  作為老牌的水產品批發市場,黃沙市場在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的大潮中也不能獨善其身,跟其他批發市場一樣,一些商家也在試探電子商務可否促進當前批發生意。

  事實上,不少專業批發市場或商品行業協會都有意發展電子商務,但它們往往只是建立簡單的網站,把產品挂在網上賣,就以為是電子商務。在黃沙水產交易市場裡,由於海鮮類產品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走電子商務的商家並不多,而且海鮮涉及到現貨交易,而商家做的是批發生意,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電子商務的發展受到限制。

  四姐貿易公司目前正在微信和淘寶上嘗試做電商服務,陳麗娟打開微信微店,記者看到上面放著幾十種海鮮商品,澳洲龍蝦、大閘蟹、三文魚和北極貝等可以干鮮保存、運輸的商品。記者發現,上四姐貿易微店買貨的基本都是散客,幾乎沒有一筆生意具有批發的規模,這意味著四姐貿易的微店充其量是一個零售店,而並非批發商的網上轉型。

  陳麗娟告訴記者,在廣州有一家專門做北極貝外賣的小電商,目前生意做得越來越大,每月的銷量額超過10萬元,由於懂推廣,這家小電商的客戶群日益增長。

  陳麗娟說,這家專做北極貝的電商的貨源正是來自四姐貿易公司,她希望有更多的電商成長起來,並成為她的客戶,“如果這樣的電商發展到十家,每天向我訂購數百噸到上千噸的貨物,那四姐貿易公司便可以真正發展批發電商”。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黃沙水產交易市場中的大型商家一談及電子商務,更多考慮的是這種新型的銷售模式能否在不損害線下檔位批發的前提下,實現網上批發,而不是像淘寶或京東那樣,變成網上零售。

  陳麗娟說,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的大老板們大多是50后、60后,雖然對“觸電”不反感,但卻對當前的B2C模式並不感冒,“如果現在不積極讓思考適合批發市場的電子商務,而是不明所以的見到電子商務便一頭扎進去,總有一天我們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黃沙水產交易市場對電子商務的“忌憚”不無道理,記者發現不少批發市場的電子商務模式類似於淘寶和京東模式,這種B2C模式對於剛剛創業的小電商或許正合造,而批發市場長期以來形成“整單走量”的經營方式,他們更加歡迎有針對性的B2B電商模式。而在當下,要讓水產批發商與小電商進行競爭,這不但是與批發市場經營理念背道而馳,也透露出當前針對批發市場的電子商務模式未能觸及“痛點”。

  陳麗娟告訴記者,黃沙水產交易市場內普遍有這樣的聲音,市場未來必須順應電子商務,改變的過程必將帶來當前利益模式損失的陣痛。市場方應該借助當前的價格指數,在分門別類的基礎上,探索更符合批發市場的電商模式。

  林良智也告訴記者,未來黃沙水產交易市場將開通電子商務網站,實現B2B模式,在價格指數的大數據平台引導下,細化指數,以迎接新挑戰。

  【對話】

  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經營部副經理林良智:

  產品標准化信息化數字化價格指數才有話語權

  南方日報:黃沙價格指數對其他地區水產市場有怎樣的指導作用?

  林良智:黃沙市場是國內第一個經營進口水產品的大型批發市場,在早期,上世紀90年代末到2008年左右,由於當時國內大型的專業化水產品集散地市場少,做得好的更少,黃沙市場的價格變動能夠引起其他市場較大的影響,於是被稱為“水產價格風向標”。

  后來,在黃沙市場升級改造的同時,傳統水產市場向現代化轉型,各地水產消費需求增加,涌現出大批新興水產市場,幾乎各個沿海城市都在建,總量不下100家,北上廣水產市場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資訊交流公開透明。加之同類市場越來越多,運輸技術提高,運輸周期、生產經營交易周期縮短,地域化、空間化的限制變得越來越小。現在,某一家水產市場的典型性影響越來越低,但黃沙價格還是一個重要參考值。

  當然也有例外,黃沙價格對於地域性水產品品種影響不大,比如通用貨類水產,包括主流海水魚類、蝦蟹類、淡水養殖魚類蝦類等。

  南方日報:黃沙水產交易市場的價格優勢體現在哪裡?這些優勢產生了什麼影響?

  林良智:黃沙市場這麼多年來仍保持興旺,它最大特點是貨源來自全國各地,形成了擁有200多個品種的規模,貨源充足,品種齊全。

  這一是因為它起步早,二是因為地處交通樞紐位置。過去這裡離機場近,在珠江水岸邊,南站鐵路也從旁邊經過。這樣獨特的地域環境,吸引了第一批水產養殖戶供貨,使得這裡品種齊全,交易活躍,進而推動供應量增長,供應量的增長又反向推動價格優勢的體現。如此一環扣一環,其優勢於同等級市場而言也無可比擬。

  這樣的優勢主要對產地市場產生了影響。各個產地市場都有自產的品種,但為了豐富市場品種和活躍交易,還是需要去一級批發市場補貨。絕大多數這類買家的需求並不局限於某一品種,舉個例子,我可能要一點湖南的黃骨魚、一點南番順的淡水魚、珠海的蝦和廣西貝類。如果我是湖南的買家,我不可能在湖南買了魚,又特地跑到黃沙入別的貨,否則我在湖南買魚的交通運輸成本會變得多余。我會為了方便,盡可能在同一個地方一次性買齊所有貨物,實現成本最低化。

  但這種優勢對於后來崛起的北京、上海市場並未產生較大影響。因為北京、上海與廣州的地域跨度大,狹義上、空間上的競爭並未體現出來,畢竟各自面對的客戶不一樣,不會說同類市場多了導致黃沙市場客戶數量減少。我們所說的競爭,真正體現在各個市場的升級改造、影響力、號召力、新的交易模式、建設模式上,包括無形市場的建設。

  南方日報:在擴大廣州價格話語權這方面,黃沙市場從自身經驗出發,對市場和政府有什麼建議?

  林良智:水產業是傳統的第三產業,行業形態較低,涉及的產品在生產經營運作過程中時效性和產品周期特別短,影響了它現代化升級改造的步伐。

  目前,國內還未形成一套標准化體系,包括信息庫、產品規格的標准化、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從源頭到流動環節)等。

  黃沙市場和相關職能部門先要做好相關方面的基礎性建設,起草、完善本身市場的規劃建設,完善整一套經營體系,最重要的是做到產品的標准化、信息化、數字化。把這些硬件做好,打造一個有代表性的市場,一個所有步驟、環節都有屬於黃沙市場特色的體系,而且確保這個體系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那麼這就是屬於你的話語權了。爭取別人對這些成果的承認,就是爭取話語權的切入點。

  接下來,要通過這個體系反向指導傳統市場的升級改造、價格指數平台的運作和無形市場、電子商務的建設。貫徹整個過程,各種規則、經營形態的建立都是不可或缺的硬件條件,有著很強的指導性和超前性。

  南方日報:黃沙市場在未來有計劃涉及電子商務領域嗎?

  林良智:目前仍處探索階段。計劃第一階段在2015年實現打造黃沙市場自身的門戶網站,希望能夠實現黃沙市場交易情況、價格動態的發布,能夠跟物價局、價格指數平台實現對接和信息交互。

  另外還可能實現適合批發市場的B2B電子商務模式,即把市場內實體店鋪搬到網上做商城,提供信息公布、產品展示、廣告營銷等服務。把平台打造好后,希望隨著運輸和保鮮條件的逐步成熟,能實現從干貨、冰鮮到生鮮的攻關。

  策劃 姜玉龍 譚亦芳 陶達嬪

  統籌 陶達嬪 昌道勵

  撰文 南方日報記者 馬喜生 實習生 李寶兒

  攝影 南方日報記者 符超軍

(來源:南方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