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改制”后的羅漢渾身是戲

2014年12月28日06:55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改制”后的羅漢渾身是戲

  12月26日,南京最低氣溫零度。江蘇省昆劇院的所在地——朝天宮江寧府學,白牆黑瓦的中式古建筑,格外冷。不過,29歲的青年花臉演員曹志威頭頂卻“青煙裊裊”。27日,周六,他的第二個個人專場就要舉辦,他和師兄弟們正在排練的《霄光劍·鬧庄救青》相當吃功。

  這是省昆蘭苑劇場2014年的最后一場演出,省昆個人專場制整整十年的最后一個專場、第165次個人專場。江蘇省昆劇院,是全國七大昆團裡唯一一家實行個人專場制的劇團。

  “《鬧庄救青》這個戲省昆沒有,是上昆名師陳治平老師傳授的。”曹志威的首演,將使省昆的經典折子戲傳承劇目表上再增一戲。

  “舉辦個人專場,一定要上沒演過的新劇目,逼著你去學啊!這個平台,我們學戲,老師傳戲,傳承就實現了。”曹志威告訴記者。

  曹志威是省昆從湖南挖過來的身帶絕活的人才。志威2000年就讀於湖南省戲劇學校湘劇科,先后向祈劇、湘昆學習了《醉打山門》,其主要表演是塑造十八羅漢,單腿立地半個小時,360度旋轉演繹18種高難度羅漢造型,憑此包攬國內青年昆劇表演各種獎項,名列全國昆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十佳榜首。

  “我喜歡羅漢,可是我還能演其他的,想塑造人物個性、情感,我從事的是舞台表演藝術。”半招鮮,走天下?曹志威不是那樣的演員,他想把自己“改制”了。

  兩次偶然的機會,他與江蘇省昆劇院有了接觸。江蘇省昆劇院是全國唯一一個事改企昆劇團。曹志威被這裡的藝術氛圍所吸引。而省昆也看中他的好天賦,看中他尚未施展開的好嗓子。2010年,曹志威拋下事業編制鐵飯碗,跳進省昆“瓷飯碗”。“天哪,這裡怎麼這麼忙?這麼多演出?”省昆年均演出場次600場以上,身帶絕活的曹志威一個人能參與200場,“羅漢”忙起來了。

  他發現,改制的劇團生態大不一樣。為了自找飯吃,省昆進高校、做公益專場,培養觀眾,劇場火熱。更狠的一招是辦個人專場。國家一級演員,一年必須舉辦兩個個人專場,每個專場3個傳統折子戲,一年6出,連續5年劇目不能重復。青年演員頻次要求沒這麼高,但是演新戲的要求是一樣的。這逼著演員翻箱底、炒冷戲,家底薄的不得不外出訪師學戲,壓力巨大。為此,名角們帶頭每天堅持吊嗓、練功、學戲……

  曹志威必須和專場制“並軌”。擺脫半出戲窘境的學戲生涯開始了。劇院特地請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侯少奎相繼教了曹志威《刀會》、《送京》。十八羅漢造型也經過省昆花臉名家趙堅的再改造,更具藝術性。半出戲向前延伸,可以把“山門”演到近50分鐘。去年和今年,分三次向陳治平老師學習了“鬧庄”和“救青”。短短4年,曹志威新習五出經典折子戲,都是功底戲,“全是一年200場演出之余擠出時間來學的”。

  自己的專場排練結束,下午還要接著排《1699·桃花扇》。曹志威和同事們一起到大草坪上晒太陽休息。由於起步晚,比起團裡其他年輕人,曹志威覺得自己戲還是少。施夏明說,他和單雯每人已經辦了7次個人專場。借著個人專場,他從老師那裡學來了小全本的《白羅衫》、《玉簪記》,好不開心。

  趙於濤說,他1月份的第五個個人專場,要上早已失傳的新老戲《桃花扇·偵戲》。而中生代更多,錢振榮15場,李鴻良15場,龔隱雷12場,孔愛萍11場,徐雲秀11場……改制前劇院隻有80多出戲,10年專場積累了200多出戲。

  “個人專場越往后越難演,要到處學戲、挖戲,好累,但是累得有尊嚴。我們劇院的規劃是,每個人身上起碼要有100出戲,否則不許退休!”曹志威笑嘻嘻地說,這個曾經的“半出戲”羅漢,仿佛看到“改制”后的自己渾身是戲的未來。 本報記者 王曉映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