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先鋒人物>>永遠的“老縣長”——“獨龍之子”高德榮

(最美基層干部)

老縣長素描

記者  徐元鋒

2014年12月23日10: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馬國英繪

採訪高德榮,未見其人,先聞其事。從昆明到獨龍江,從省裡到鄉裡,開了四場座談會。每個人談起高德榮,由衷的敬佩之情溢於言表﹔多年不見他的人,講起他的事來歷歷如昨。

他就像一塊磁鐵,把人都“吸”了過去﹔他就像一架火塘,溫暖照亮著身邊的人。

幾天“貼身追蹤”,外圍採訪幾十人,幾百頁的文字素材,記者由此走近了高德榮,用幾個“關鍵詞”給他畫畫像。

講政治

車進獨龍江,一幅鮮紅的標語映入眼帘:“獨龍江人民永遠跟黨走”。當地司機周師傅說:老縣長“講政治”。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不進獨龍江,你就體會不到這“講政治”背后的熱烈和真摯。

用高德榮的話說,獨龍族人民經歷了“三次跨越”。第一次是1949年貢山和平解放,獨龍族由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進入社會主義。之后在周總理的關心下,又有了自己響亮的族名——以前他們被稱作“俅子”“俅帕”。第二次是在1999年獨龍江簡易公路修通后,雖然每年半年大雪封山,獨龍族終於還是和外面的世界連起來了。第三次要從2010年算起,雲南省啟動“獨龍江鄉整鄉扶貧、獨龍族整族幫扶”,鄉裡人均投入25萬元,“五年跨千年”。

一個以前還有人住在樹上,5年前到處“人畜混居”,生孩子都不敢在封山期的民族,如今戶均一棟新房,開通了4G網絡,山上的“綠色銀行”效益顯現。滄桑巨變,靠的是誰?

高德榮在一首歌裡寫道:丁香花兒開,滿山牛羊壯,獨龍臘卡的日子,比蜜甜來比花香﹔高黎貢山高,獨龍江水長,共產黨的恩情,比山高來比水長。

獨龍江鄉經濟地位弱,政治意義大:和緬甸接壤,國境線上有7個界碑﹔獨龍族雖小,也是56個民族之一。

高德榮的“講政治”,還體現在強烈的國家意識上。他對解放軍情有獨鐘,軍歌都會唱,每年都會殺年豬慰問官兵:“你們是來守護我家鄉的。”派出所指導員張維感嘆:“他是我們半個老兵!”

高德榮聽不得別人說獨龍族落后,他說我們民族沒干啥,就是守住了1900多平方公裡的國土﹔他不能接受獨龍族整體扶貧搬遷,認為國土上沒人怎麼行!

他還說,“要像愛護雞蛋一樣,愛護民族團結”。他當縣長時從來不以民族“劃線”,領導班子成員分屬幾個民族,團結得像一家人,工作調動的都是哭著走。

工作狂

採訪高德榮得“掐著點”進行——戴了27年的“雙獅”手表,才是他的“直接領導”。跟他開了十幾年車的肖建生說:老縣長是個“工作狂”,從來不知道享受,工作就是享受吧。

“不睡覺”“愛學習”和“勤匯報”,是身邊人對高德榮的印象。

在貢山縣挂過職的雲南藝術學院研究生部主任孟文感嘆,老縣長凌晨兩三點談工作是常事,第二天天不亮就喊我們起床,一次我聽見他在睡夢裡喊:“草果不是長在樹上的!”

“他不是缺少‘睡覺基因’”,和他搭過班子的省衛計委副主任李善榮說:“縣長當一屆,他知道時間寶貴!”

12月6日,記者去老縣長家堵他的早上,他家的電視開著新聞頻道,一份省委書記李紀恆講話稿的背后剛寫上: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堅持穩中求進。烤著火塘,有人介紹毗鄰的西藏察隅縣人口兩萬五千多,老縣長插話:應該是兩萬六千多人。

老縣長善於學習是出了名的。1979年到1990年,他在獨龍江工作用壞了28台收音機。獨龍江鄉大雪封山時,他帶著干部們學習,結果鄉干部在縣裡公認“會考試”。

個別人對老縣長“勤匯報”不理解。怒江州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穩宜金曾和高德榮長期共事,聽老縣長說過:我們條件差、底子薄,不去匯報爭取,人家怎麼了解支持你?

2003年,時任全國人大代表的他借機向溫家寶同志“伸手”:“總理,我來自獨龍江,請您給我們修兩條路,請來獨龍寨做客。”

“老縣長從不為自己張口伸手”,怒江州委書記童志雲評價:“他是為了群眾。”

個性強

高德榮唯一一次為自己的事向組織“提要求”,是辭去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職務。

2006年,高德榮當選怒江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榮升廳級領導。他選舉前就放言:別選我,不然就辭職。當選第二天,他果然給省委組織部寫信要求辭職,還當面向省委主要領導辭官。理由也很簡潔:職務太高,辦公室離群眾太遠。

女兒不敢勸他,就讓母親做工作。高德榮對老伴說:“趁我現在還有力氣帶著他們干,我不回誰回?”

他認准的理從不會改,就像他穿的“高德榮裝”,風格幾十年都沒換過。

記者問高德榮:“這麼多人來採訪,你怎麼看?”

“不高興”,老縣長提高嗓門說:“典型再多,經濟發展上不去也不行!”

跟高德榮共事過的人,很少有沒挨過他罵的:工作不盡心被罵,甚至犯小錯也會挨罵,但沒有一個記恨他。“他‘刀子嘴、豆腐心’,不會當面認錯”,跟他掀過桌子的肖建生觀察:“但他也會‘藝術’地表達歉意,比如第二天喊你吃早點。”

有“磁場”

老縣長真誠。群眾敬他酒,他從來不拒。有人親見,他被熱情的村民拉著,連喝20多杯酒。

老縣長熱情。一次,州、縣、鄉三級人大代表到獨龍江視察,晚飯后被高德榮邀請到家裡做客。他准備了一大鍋“嚇啦”(一種用雞肉、酥油和酒拌在一起烹制成的飲食)說:“酒是自己熬的、雞是自家養的,大家喝。”他把卷筒紙當“哈達”,空酒瓶當“話筒”,柴火棍當“槍”使,鬧得大家很開心。結束時他說:“獨龍江現在還很窮,也隻能這樣款待你們,謝謝理解!”

和高德榮相識40年的貢山縣原政協主席趙學煌評價:高德榮不是“和群眾打成一片”,他是“長在群眾裡的”。

鄉裡1000多戶人家,高德榮大多能叫出戶主或者長輩的名字。他是困難戶嘴裡的“甘秋”(傈僳語,意為老朋友),年輕人心裡的“阿擺”(獨龍語,意為父親),群眾眼裡的“大爹”。

去年1月,怒江報記者王靖生跟老縣長去迪政當村走訪。已經過午了,老縣長拿著自己買的臘肉和大米送到困難戶迪白家,還囑咐說“這些東西是上級讓我送來的”。迪白給每人倒滿一碗水酒,老縣長一飲而盡。

王靖生問:“為啥不說沒吃午飯,喝不了酒?”老縣長答:“他要是知道我們沒吃午飯,家裡就算有一隻雞,也會煮給我們吃。”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23日 04 版)

(責編:姜萍萍、楊麗娜)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