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增城以金融創新探索新型城鎮化建設

2014年12月22日04:01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增城以金融創新探索新型城鎮化建設

  華夏銀行、農業銀行等5家金融機構覆蓋增城中新鎮22個村,打通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被賦予全新內涵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中國未來十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保証,正在成為經濟新常態下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最大潛力所在。

  新型城鎮化建設蘊含巨大的金融需求。在增城,在這個中國經濟第三城的城市副中心,探尋金融支持新型城鎮化最佳路徑的金融試驗正在悄然破題。

  從金融服務區“輸血”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到資金互助合作社、農村金融服務站為農民提供金融服務,在政府之手引導下逐步覆蓋城鄉各個角落的金融網絡,正在逐漸釋放這片土地上的巨大潛能。

  南方日報記者 鄭佳欣 通訊員 吳琨

  中小微金融服務區“輸血”產業轉型升級

  在增城新塘,分布著大大小小數千家牛仔服裝生產企業。有數據顯示,新塘的牛仔服裝年產量約8億—10億條,相當於中國牛仔60%的份額。

  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以低成本為核心的傳統勞動密集型發展模式已不適應牛仔產業發展的需求,亟須推動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體制創新、渠道創新、平台創新,尋找新的發展空間。數千家牛仔企業如何轉型升級,今年年初,履新增城市委書記不久的歐陽衛民帶著問題,深入新塘調研。

  在歐陽衛民看來,金融服務和實業經濟同步發展,“兩條腿走路”,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才能加快推動地區產業和城市的轉型升級。這位有著20年央行工作經歷的金融學博士,開始在增城著手謀劃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區的藍圖。

  如今,在新塘鎮規劃建設廣州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區環境整飾和導視系統基本完成,已有40多家企業機構有意進駐金融服務區,已有31家企業機構簽訂了租賃合同。

  增城發改物價局局長毛杰表示,這裡相當於一站式的金融超市,實現專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金融集聚,讓產品與信息對稱,降低交易成本。

  廣州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區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學進表示,自金融服務區建設工作啟動以來,管理公司方就組織了部分管理咨詢機構共同深入各新塘牛仔服裝企業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分析,對各企業的生存狀況、轉型存在的困難及企業管理者對於未來發展的預估判斷進行了詳細了解。“我們希望分析總結出解決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問題的普遍經驗,使金融服務區在探索解決產業集群發展方面樹立標杆,成為示范。”

  目前,管理公司方正在積極推動一個企業“抱團取暖”、實現戰略性升級的合作項目,“主要是通過市場作用,讓企業進行自主組合抱團,之后由管理公司介入為企業制定針對性的合作發展戰略方案,整合各企業資源優勢,形成統一品牌、統一管理及統一營銷等”。

  廣州股權交易中心增城運營中心是園區內一家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主要為區域內各類中小微企業提供挂牌服務,為挂牌企業和合格投資者提供股權登記、托管、交易、結算、股權和債權融資等綜合金融服務。增城運營中心總監楊銘甫告訴記者,目前在此挂牌的增城企業已有13家,其中2家已與投資者初步達成合作意向,融資金額都在1000萬以上。

  “在這裡,中小微企業發現了自己的價格,還多了一個股權融資的機會。”增城市發改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說。

  根據規劃,金融服務區計劃3年內引進金融機構100家、小貸公司30家,實現2000人次以上就業,通過金融、泛金融機構及經營顧問兩大集群的共同發力,使中小微企業在金融服務區一站式獲取“人、財、智、銷”等產業提升所需要的全方位資源,成為中小微企業實現產業戰略轉型升級的孵化器。

  資金互助讓金融資源流入農村

  長期以來,絕大多數金融資源、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集中在重點區域和中心城市,眾多小城市、鄉鎮和農村地區長期處於金融服務鏈的末端,金融支持城鎮化建設力量薄弱。

  當新型城市化浪潮扑面而來,如何利用金融的工具撬動城鎮的發展?

  增城市發改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認為,區縣一級在普惠金融完全有空間、有機會、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政府在政策引導、規劃統籌上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在增城的金融試驗布局中,資金互助合作社的建立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今年2月7日,廣州市首家資金互助合作社——廣州市增城福享資金互助合作社成立,截至11月12日,已吸收互助金余額75.2萬元,貸放互助金余額725萬元。

  在中新鎮大田村一家面積約12畝的甲魚養殖場裡,農戶曾杰暉臉上露出了笑容。由於缺乏資金,養殖場一直未能鋪設漁網,甲魚苗總會被飛過的野鳥啄食,損失一隻甲魚苗,養殖場就至少損失600元,這種困況一度讓曾杰暉十分苦惱。

  今年2月,增城福享資金互助社正式開業,曾杰暉成為首批社員。拿著由福享資金互助社發放的20萬元互助金貸款,曾杰暉給養殖場翻了新,把養殖甲魚的魚塘全都鋪上了漁網,養殖收入可望因此增收不少。

  增城福享資金互助社總經理吳梨艷介紹,資金互助社的所有業務隻對內部社員開放,范圍包括:吸收社員互助金、對社員貸放互助金、受托管理政府“三農”扶持資金和重點產業扶持資金、社員間結算業務、其他合法資金互助業務。

  如今,位於小樓鎮的廣州增城粵匯資金互助合作社也正式揭牌運作,成為廣州市第二個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該合作社成立后,為社員和農戶提供資金流、物流、信息流服務,推動小樓鎮農業專業合作社由單一的生產經營向綜合農業產業轉變。

  在政府大手的引導下,潛伏在民間的力量也在不斷被調動起來。增城普惠金融促進會宣告成立,首批53家銀行、保險、小貸公司、資金互助合作社等機構加入其中。

  增城市發改物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增城還有一個大計劃:引導金融資金為農民建設“萬家旅舍”提供貸款服務。增城正在實施“萬家旅舍”計劃,農民紛紛把自家閑置房屋升級改造為農家旅舍,成為“萬家旅舍”的參與者與推動者。可以預見,有了金融貸款“撐腰”,農民創業、建設農村的底氣更足了。

  服務站進村打通金融“最后一公裡”

  金融機構網點資源配置不平衡的問題困擾著很多地方的城鎮。在增城,交通條件較差的山區農村,村民到鄉、鎮銀行營業網點辦理金融業務,來回甚至需要花費半天時間。

  打通農村普惠金融“最后一公裡”,正在增城農村布點建設的金融服務站應運而生。

  朱村街丹邱村村民劉叔在村裡的金融服務站存入了一筆錢。“現在存取錢可方便了,不用到增城市區或朱村,在村裡的金融服務站就可以了。”劉叔對記者說。

  記者在丹邱村金融服務站看到,該站點位於丹邱村村委會旁邊,交通便利,有一間辦公室,裡面配置了存取款一體機、便民寫字台等設備,並有專職業務員負責業務指導和金融宣傳工作。目前,該站點已完成設備調試,正式投入運營。丹邱村黨支部書記莫紅琚介紹,金融服務站不但方便市民存錢取錢,還開展金融知識宣傳,引導農村企業運用網上銀行等電子支付工具,促進金融機構開展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

  金融服務站的另一個重要服務是提供貸款。不同於以往的抵押貸款,村民在服務站貸款時隻需提供相關單位出具的個人信息、財產狀況及信用狀況証明即可提出申請,貸款額度最高達5萬元。“這一服務將為想要小產業投資的農民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扶持,有利於刺激農業產業及農村商業的發展。”

  歐陽衛民指出,農村金融服務站有效整合村鎮銀行、自助銀行、社區銀行的功能,不僅能填補一些銀行金融機構撤離鎮村留下的服務“真空”,而且把金融服務延伸到農民家門口,農民可以方便地享受存取款、匯兌結算、投資理財、貸款等各項服務。

  下一步,增城將用3年的時間,在全市建設100家農村金融服務站,其中2014年底前建設20家,實現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全覆蓋。

  ■點評

  林江:普惠金融是新常態下區域金融創新模式之一

  增城近期致力於在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在農村推廣普惠金融,我認為這是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下推動地方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普惠金融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其服務對象集中於農村和農民,改變金融機構只是集中在城市中心區,隻為工商企業服務的思維定勢,從而有利於新型城鎮化戰略由農民向市民的轉變﹔二是重點服務中小微企業,改變金融機構嫌貧愛富,隻向大型企業傾斜的慣性做法﹔三是普惠金融可以按照一站式金融超市的服務模式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為此,可以系統引進各類管理咨詢機構和金融服務機構,所提供的服務涵蓋股權登記、托管、交易、結算和債權融資等。增城作為廣州市的經濟副中心地區,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通過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既可以讓增城包括數千家牛仔服裝生產企業在內的中小微企業得以解決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所急需的資金問題,又可以幫助有志於在增城創業的企業和個人迅速獲得融資機會,並進入成長的快車道,甚至還可以讓個體戶農民通過資金互助合作社的渠道接受來自廣州作為區域金融中心的輻射和支持,服務范圍涵蓋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可見,普惠金融是新常態下廣州區域金融的創新模式之一,而增城正是普惠金融的綜合創新示范區,發展前途無可限量。

  (作者為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

(來源:南方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