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依賴電子產品 讓孩子變“宅童”

2014年12月20日08:28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依賴電子產品 讓孩子變“宅童”

  爭議:舍得花錢卻舍不得花時間?

  “育兒電子產品不是靈丹妙藥”

  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高科技的育兒產品可謂五花八門:音樂錄音安睡小猴、電動保姆搖椅、電動秋千、無線嬰兒看護器、尿布傳感器、鹽水滴鼻器、針管式喂藥器、踢被提醒器……應有盡有。

  近日,一種由廣東高校研究人員參與研發的陪護型智能機器人,受到了不少年輕父母的追捧,甚至還成功在韓國上市。這款造型可愛、“表情”豐富的機器人不僅能教孩子識字讀書,陪孩子聊天玩耍,還能方便家長遠程監控看護孩子,功能之齊全令不少家長動心。

  專家提醒,雖然高科技育兒產品一定程度上可以暫時代行父母職責,不過,再先進的機器人始終是機器,提前編好的程序無法代替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接觸和互動。家長隻能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教育和看護工具,而不能完全將孩子假手於它。

  爭議:舍得花錢卻舍不得花時間?

  外表是一個藍色的小胖娃,“頭”部的屏幕會不時顯現出各種“搞怪”的表情,一會“哭”,一會“笑”,就像是一張逼真的小孩的臉。這就是最近在早教和育兒市場上引起熱議的陪護型智能機器人。

  據開發人員介紹,這款機器人的服務對象為3-6歲的學前兒童。家長隻要在指定的應用軟件商店下載各種早教視頻、音頻和電子書到機器人內部的存儲器上,孩子就能通過語音向機器人發出各種行動指令。例如,對它說“我要聽故事”,它就會馬上作出反應。這款機器人還具有多媒體投影功能,可將屏幕中的畫面通過內置的微型鏡頭投射在牆上,有助於保護孩子的眼睛。而家長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遠程上網,通過小機器人身上的攝像頭實時了解孩子在家的狀況。

  對於這樣一款最新產品,媽媽們卻有不同的意見。孩子剛上幼兒園的黃小姐稱,大多數“80后”父母本身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忙於工作,下班回家已經很疲憊,要抽出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孩子經常感到力不從心。“我在育兒產品展覽會上看到有這樣的一款機器人,后來就給兒子網購了一個。小機器人很逗,唱歌跳舞的樣子可愛極了,通過對話就能控制它,很方便,它還會講故事、念唐詩,兒子很喜歡它。有它陪兒子,孩子多了一個玩伴,我也多了一個幫手,感覺輕鬆了不少。”

  “85后”的媽媽、網友“珠珠”卻表示:“舍得給孩子花錢,卻舍不得在孩子身上花費時間和精力的父母太多了。再好的玩具也比不上父母溫暖的懷抱和關懷。隻要時間和條件允許,我都會盡量帶孩子去參加戶外活動,陪孩子一起玩,雖然很累,但是很開心,我與孩子的感情也增進了不少。”

  還有一位新晉媽媽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達了對這類高科技育兒產品的設計合理性與安全性的顧慮。“對於這些科技產品,我的寶寶好像都十分抗拒,一把他放到電動秋千他就哭鬧。還有一些產品,我覺得設計得不夠周到,比方說尿布提醒機器,孩子夜裡尿床了,連接的鬧鐘就會發出響聲,但鬧鐘的聲音影響了全家的睡眠。加上這些電子產品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輻射,我覺得還是不適合放在寶寶身邊。”

  “育兒電子產品不是靈丹妙藥”

  “育兒電子產品不是靈丹妙藥。家長的擁抱、哼唱等必要的親子溝通,是任何育兒機器也不能代替的。”廣東省一級幼兒園評估專家、學前教育專家吳木琴告訴南方日報記者,一些家長平時在職場奔波,分身乏力,又怕孩子在家無聊,無形之中就會借助各種電子產品來代替自己的缺位。

  吳木琴指出,適當地運用科技產品和技術手段,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是可以的。例如現在的幼兒園,教師很難做到同時關注每一個幼兒的反應。而幼教智能機器人可以幫助老師隨時隨地觀察孩子,並記錄下孩子的一舉一動反饋給老師,從而讓老師能更加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另一方面,隨著高科技產品介入生活,有一些現象應當引起人們的警惕。例如有些家長隻要孩子調皮不聽話,就直接把手機扔給孩子玩,而不是與孩子及時溝通,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行為規范。還有一些家長因為擔心孩子出去玩耍、運動會有危險,常常把孩子留在家裡不讓其出門,同時為其買來許多酷炫的機器寵物、機器人等玩具。這種封閉的環境會讓那些性格內向、缺少玩伴的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還有可能會加重部分孩子對電子產品的心理依賴,早早的就成了閉門不出的“宅童”,社交技能迅速下滑。

  “智能機器人可以成為孩子的玩伴,但它不是萬能的,孩子也不宜長時間地和機器人呆在一起,更不能讓機器人代替父母的位置。”華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培訓與研究學院客座教授程五一表示,現在城裡的孩子往往住在高樓大廈裡,懶得下樓,缺乏鍛煉,影響了體質和身體發育,加上長時間看電視、使用電腦,導致用眼過度,近視眼現象很普遍。像這些問題就是智能機器人難以解決的。

  程五一建議,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與同學、朋友交往,帶領孩子走出家門,參加戶外活動,經常鍛煉,從中探索、發現和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程五一說:“中國古人有‘天人合一’的觀點,意思是人要多親近大自然。春天踏青,夏天避暑,秋天登高,冬天賞雪,讓孩子實實在在感到風吹,聞到花香,玩沙玩水,這些體驗對孩子的大腦發育、陶冶情操具有重要意義。”

  南方日報記者 郭珊 實習生 陳頌賢

(來源:南方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