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從哥倫比亞冰原到威斯勒雪山

2014年12月20日08:28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從哥倫比亞冰原到威斯勒雪山

哥倫比亞冰原是落磯山脈中第一大冰原,也是徒步旅行者和登山者的樂園。

威斯勒雪山上的玻璃底纜車。

威斯勒雪山標志。

  隻有這種特制大輪胎巴士才能在哥倫比亞冰原上行駛,圖中洋妞就是這大車司機。

  在寒冷的冬日,可以安排合家去雪山游覽。不一定滑雪,因為老人和小孩不適合這種劇烈運動。隻要去到雪山,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呼吸到雪山清冽的新鮮空氣,就已經是很好的休閑活動了。此文作者去威斯勒雪山時,還是夏季,但已經領略到冬天的景色和氣溫,若是冬日,定是氣象萬千,奪人眼目。

  重新翻看這些照片,才發現原來我曾置身於如此良辰美景中:那明淨的天空,連綿無盡的雪山,澄澈的高山湖泊,那爛漫的花海,印象最深的是溫哥華島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筑、船帆潔白高展的碼頭、一望無際的田野、富足文明的鄉村……我們沿著落基山脈,從鹽湖城到黃石國家地質公園,到加拿大境內的哥倫比亞冰原和班芙小鎮,甚至一直到溫哥華北面的威斯勒雪山。哥倫比亞冰原有厚達百米的冰層,陽光普照、氣候宜人的8月,在山的背風坡裡,我們卻必須穿上厚厚的羽絨服和雪地靴,特制輪胎的載重冰原車載著滿車游客穿行在終年不化的厚冰層上,從山上某個陽光點融下來的雪水形成一條潺潺的小溪,水流處讓我看到白色冰層下是藍色的冰層,染得小溪似乎也藍了。

  更讓我震撼的是在溫哥華的威斯勒山上,我們穿著薄薄的夏裝,躺在白雪皚皚的山上,大片的雪襯著湛藍的天空和高山湖,此景隻應天上有!我們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上歪歪扭扭地跑著笑著,尤其是我12歲的女兒,這是她第一次看到雪。她曾多次要求回我的老家看雪,可是我總怕寒冷嚇住她,“你看她們拍的照片全是戴著帽子和圍巾,把臉遮得嚴嚴的,根本看不出是誰!”我指著她幾個同學在冬季的哈爾濱拍的照片,她隻得點了點頭,的確如此。有幾次我在老家冒著北風走了一段路就受寒發燒了,萬一體弱的她也禁不住寒冷而病倒,那就不值了,所以我始終未在冬季帶她回過故鄉……想不到今天我們穿著薄薄的夏裝,也能在雪地上打滾,真是太神奇了!

  有的地方雪層高達6米,幾乎每個路過的游客都在這裡留了影!女兒拿著樹枝在雪牆上畫下一個小小的心,她說這是她20天的游程中最興奮的一天。

  不光Whistler本身是世界級滑雪場,在溫哥華到Whistler之間還有許多美麗的湖泊、形態各異的瀑布、BC省(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最大的省立公園,就連連接兩地的公路都是加拿大十大美景公路之一的海天公路——Sea to sky。優美的海天公路隻有晴天的時候才會顯得海天一色,碧藍的色彩才是它最美的一面。我們正是幸運地在這樣一個晴朗的夏日走在這段著名的海天公路上……

  海天公路是在1960年開始出現,最先隻有溫哥華到Whistler一段,后來逐漸拓展到如今的規模,全程超過300公裡,隨山勢而建蜿蜒曲折,風景秀麗。車開進Whistler Village了。路兩旁都是兩三層的各式旅館,到處都是花團錦簇,到處都是生氣勃勃,到處都洋溢著一種歡樂的氣氛,你被天藍色的陽傘遮蓋著,手裡拿著一杯鮮紅的瑪格麗塔,木桶裡嬌嫩的鮮花隨風搖曳,街上成群結隊的時尚男女令人眼前一亮﹔對面的酒吧火紅的裝飾極為耀眼,和不遠處山頂還覆蓋著皚皚白雪的高山上的一片青綠形成鮮明對比,空氣中彌漫著令人痴迷的Blues,你是不是也會和我一樣陶醉得離不開這個地方呢?……

  我們在山下買了纜車套票,其中包括三程:第一程,上威斯勒峰,這是2010溫哥華冬季奧運會的高山滑雪主賽場﹔第二程,到黑梳峰(peak black comb),這程纜車叫Peak to Peak,黑梳峰也是相當奇絕,而且每6個纜車就有一輛玻璃底的,你可以向下看到一條河蜿蜒而過,看到各種樹種的森林﹔第三程是下山,回到小鎮。

  此處之所以成為溫哥華冬季奧運會的高山滑雪主賽場,因為威斯勒的雪層特別厚,溫哥華本來就是個降水量相當豐富的地方,到了冬季,大雪覆蓋了所有現在呈現出來的郁郁蔥蔥的森林,賽道無障礙並且大落差﹔而夏季這裡的游客也並沒有減少,來的多是熱愛極限運動的年輕人,他們玩的是高山障礙賽車,人坐纜車上去,單車也“坐”索道上去,他們在山頂會合,然后在七八十度的山崖上左躲右避,穿過樹林而下,這種極限運動玩的就是心跳,深得各地帥哥美女的喜愛……纜車在山腰上落客,因為這裡有一個巨石地標,曾是冬奧會的標志,很多人在此拍照留念﹔然后換乘露天座椅纜車,盡享微風陽光之后,山頂就到了……

  山頂上竟然還有一個相當好的餐廳,各種食物一應俱全。我們選擇了在戶外用餐,環視眾峰的感覺超爽。在山頂似乎已經有高山反應,我感覺我此時離天比離地要近一些。

  午餐后的安排是步行翻過一段山路,正是在這條路上,有大片皚皚白雪、有高高的雪牆,可以遠眺一個個高山湖泊,尤其是一路看到對面山上分層鮮明的高山氣候帶:白帽子、濃淡相間的綠衣裳﹔還有眼前一堆堆當地人用石塊搭起、游人也紛紛效仿搭建的“瑪尼堆”——我不知道他們把這叫什麼,但是聽陪我們的華人朋友說,這些石堆就是幸運石,與瑪尼堆倒是有幾分相似的作用﹔當你峰回路轉,一路行來,感覺累了的時候,下一個纜車站出現了——不知這種路線是誰設計的,我感覺相當科學。朋友說其實是有好幾種路線選擇的,在山下都有提示,比如你計劃步行多少米。我們選擇的是步行最少的一條路線。

  空氣清新、天藍水綠,穿著夏裝躺在雪地上抒情,看女兒跑來跑去地忙著和她爸爸堆雪人,開心極了。這次Whistler之行真是我的意外收獲,如果說哥倫比亞冰原是嚴冬,威斯勒就是初夏,到了溫哥華,不能不到威斯勒!

  文/圖 呂蓓卡

(來源:南方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