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投資數百億元治污,21年后河水還是劣Ⅴ類

我的家鄉我的河·關注跨界河湖治理:淡水河緣何久治難愈

記者 鄧圩

2014年12月18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整治后的龍崗河建有親水平台。

淡水河走向示意圖。

深圳龍華污水處理廠二期。

河道兩岸綠化、硬化。

整治后的淡水河岸淨水綠,但水質還是劣Ⅴ類。

曾是哺育深圳、惠州兩地百姓的“母親河”淡水河,在廣東工業化初期被“遺棄”,成了流域內城鎮肆意排污的“下水道”。 經過21年的努力,從直觀上看淡水河目前基本變清了,但水質實際上還是劣Ⅴ類。

“可以戲水,釣魚捉蝦,一個鎮上的人都在河裡挑水吃。”81歲的王滿妹在淡水鎮生活了一輩子。她說的情形,距今不到30年,卻一去不返。

如今,這條連接廣東省經濟最發達地區深圳和惠州兩市的淡水河,連灌溉、農用都不能,更別說在裡面戲水釣魚了。

“6年前淡水河的水就像醬油,雖然從感官上看現在基本變清了,但水質實際上還是劣Ⅴ類。”廣東省人大環資委副主任黃誠寬坦言,目前,淡水河流域截污后集中處理過的“達標排放”之水,仍是劣Ⅴ類,下一步隻有提高出水標准、上下游攜手共治才可能讓河水真正變好。

30多年前,工業化讓母親河變成了兩岸城鎮的“下水道”

淡水河全長95公裡,是一條典型的跨界河。從深圳龍崗區發源,叫龍崗河、坪山河,流到惠州市惠陽區后叫淡水河,最后匯入東江一級支流西枝江。蜿蜒的淡水河,曾是哺育深惠兩地百姓的“母親河”。

然而,30多年前開始,“母親河”開始黑臭了。那時候,皮革廠、電鍍廠、水泥廠、鞋廠沿河而設,養豬場、集貿市場越來越多,工業廢水、養殖污水、生活污水就從河邊一個個張開大口的黑洞洞管道流出來,河水發出陣陣惡臭。

12月16日,記者驅車從惠州市惠陽區境內流域出發,沿著淡水河一路向上,到深圳市龍崗區的龍崗河和坪山河,靠近鎮街的河岸,多數已經平整出河堤、步行道,甚至景觀帶,龍崗還建起親水平台供居民玩耍。河水黑臭程度有所好轉。

但實際情況並不樂觀。2014年廣東省環保廳公布的上半年江河水質情況顯示,龍崗河、坪山河水質屬重度污染﹔10月27日,廣東省環保廳在官網再發布《廣東省2014年第三季度重點河流水質狀況》,顯示淡水河和龍崗河水質明顯惡化,坪山河水質惡化。

“水都不能澆地,還叫啥子淡水河嘛!”四川人周四金上世紀80年代出門打工,如今菜地沒了,隻能又四處打工。

90年代以后,淡水河兩岸人口越來越密集,工廠越來越多,樓群越來越高,淡水河承受的環境壓力也越來越大。剛剛發展起來的小鎮,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卻極為薄弱,淡水河就這樣從母親河變成了兩岸城鎮的下水道。

魚蝦不生、黑臭難聞的“母親河”,遭遺棄不可避免。90年代,惠陽縣無奈放棄了淡水河上的自來水廠取水口,投資4億多元舍近求遠到西枝江取水。

省裡出面協調利益跨界治污,水質惡化趨勢被遏制

河水污染了,再要變清,就難了。

1998年,當時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對淡水河的污染源調查顯示:深圳市的污水總量和COD總負荷分別佔淡水河流域的95%和94%,污染來源於城鎮生活污水、工業和養殖廢水。

“你上游不截污治理,我下游做什麼也是徒勞無功!”淡水河邊的惠州人自己沒有善待“母親河”,但看到這樣的調查報告顯得理直氣壯。

跨界治污成為必然。

1993年廣東省政府下發的《廣東省跨市河流邊界水質達標管理試行辦法》,要求淡水河上游龍崗河、坪山河的交接標准在1995年達到Ⅲ類。

但此后推進的淡水河治污,吃力不討好。2008年中山大學環境系編制的《淡水河污染整治計劃實施回顧評價》顯示:淡水河黑如醬油,依然發出陣陣惡臭,成片的水葫蘆綠油油,污水和清水的比例達到了可怕的5︰1,水質當然是劣Ⅴ類。其原因是:淡水河生態系統破壞嚴重、自淨能力幾近消失,“微容量、重負荷”的水環境短期內不可能根本解決,加上流域內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給污染整治帶來持續壓力。

“跨界河治理必須省裡牽頭推動。”黃誠寬說。2008年起,廣東省人大介入,將淡水河跨界治污作為當年的人大常委會重點建議案。此后一連五年,每年被列入重點建議案。與此同時,廣東省政府成立了淡水河政治聯席會議制度,確定治理項目清單,治理方案由省審批、環保廳下發,目標明確。每年環保廳根據方案下達具體工作任務,各市根據這個方案做本地治理的專項規劃。

“誰出問題,打誰屁股”。以2008年為起點的跨界治污,淡水河治理出現新曙光:查堵污染的末端控制變成了全過程控制。為此,2011年廣東省政府印發實施《關於嚴格限制東江流域水污染項目建設進一步做好東江水質保護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惠深之間的淡水河,深莞之間的石馬河嚴格限制建設和暫停審批重污染項目。

自實施限批以來,淡水河流域淘汰重污染企業351家,佔總數的46.7%﹔流域全部劃定為禁養區,淘汰非法畜禽養殖場1032家、清理生豬62.7萬頭。流域內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已達到95%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65%以上。

2012年,第一個五年治理計劃完成,淡水河水質首次有了轉機。據廣東省環保廳廳長李清介紹,當時的監測數據表明,淡水河西湖村、上垟斷面氨氮濃度低於4毫克/升,其余指標均達地表水Ⅴ類,達到了省制定的2012年階段性水質目標。

很多地方治水沒有截污。治水主要搞兩邊綠化、硬化,河道非常漂亮,水還是不干淨

“淡水河水質目前仍然是劣Ⅴ類,今年出現反復的主要原因是污水管網堵塞效果不穩定,污泥處理沒有跟進落實。”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曾凡棠坦言。

廣東省環保廳副廳長陳光榮說得更犀利:“現在很多地方治水沒有截污。治水主要搞兩邊綠化、硬化,河道非常漂亮,水還是不干淨。這是治水上一個很大的弊病。問題的關鍵是政績考核不完善。”

公開信息顯示,2008年到2012年,淡水河治理投入220億元。而2008年之前,惠州市投入治污80億元﹔龍崗治水,深圳市投入50多億元。

這樣的投入,最大的改變是流域環境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並且初步形成一套治理跨界河流域污染的機制和制度。

據介紹,與2008年相比,淡水河流域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229萬噸、增加2.7倍,新建成配套管網1407公裡、增加4倍,流域污水處理能力已超過實際污水排放總量。流域內所有鎮建成污水處理設施。

有環保專家指出,淡水河污染整治目前基本完成耗氧物質去除的第一階段,進入了更加艱難的氮磷營養物去除的第二階段,未來治污更復雜,需要更多的合力,更大的投入。

曾凡棠認為,21年治污,最大的收益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污染發展態勢得到了有效遏制,基本消除了黑臭。但相對於人類粗放發展對環境造成的巨大損害,20多年投入幾百億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本文圖片由鐘奇振、陳惠陸、李智廣提供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18日 09 版)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