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04:20 來源:南方日報
在很多地方的一些部門單位,有這樣一群身份比較尷尬的人員,他們沒有正式編制,工作比較辛苦,福利待遇卻可能更差,還經常被會視作是“臨時工”,甚至有的連“五險一金”都沒有。這種管理比較混亂的狀況,今后在惠州將有望得以改變。
近日,惠州市政府官網發布的《惠州市市直機關事業單位編外聘用人員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辦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要依法為編外聘用人員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所需經費由市財政部門核撥。此外,還要有加班費、績效獎等,正常工作時間工資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記者注意到,該《辦法》早在今年4月就已印發。其中涉及市直機關事業單位編外聘用人員的指標、招聘、勞動合同管理、勞動薪酬待遇等多個方面,意在規范惠州市直機關事業單位編外聘用人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用人單位和編外聘用人員的合法權益。
南方日報記者 周歡
人員數量招聘合同工不得突破核定指標限額
根據《辦法》,編外聘用人員是指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在編制外,使用市編委核定的編外聘用人員指標,依據《勞動合同法》簽訂勞動合同,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合同用工人員。
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可聘請多少名編外人員呢?《辦法》指出,按照“財政供養人員隻減不增”的要求,市直機關事業單位招聘編外聘用人員,必須在核定的編外聘用人員指標限額內,不得突破。同時,市編委根據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任務、人員變化情況,也會適時核減(銷)有關單位的編外聘用人員指標。
此外,編外聘用人員不納入編制管理,核定的編外聘用人員指標作為市財政部門核撥經費的依據。編外聘用人員指標分為技術類和普通類兩種,實行不同的勞動報酬待遇標准。
基本條件應聘者年齡一般要在30歲以下
按照《辦法》,編外人員除了要遵紀守法、品行良好、身體健康,年齡一般30歲以下。此外,技術類編外聘用人員應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或中級職稱以上,所學專業與所從事工作對口或相近。
根據規定,要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公開招聘編外人員。程序包括:報備方案,公布簡章,公開報名,考試,體檢,考察,公示,符合條件方可聘用。
福利待遇技術類人員為普通類平均工資1.2倍
根據《辦法》,編外聘用人員的勞動報酬包括正常工作時間工資(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工齡工資、全勤獎)、加班費、績效獎、津貼補貼、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勞動報酬的調整以廣東省工資指導線、惠州最低工資標准和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調整作為今后勞動報酬適時調整的依據,由市政府確定。
其中,正常工作時間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工資按月支付。
在其他福利待遇方面,《辦法》明確,市財政按每年安排編外聘用人員勞動報酬總額的10%的經費撥付給用人單位,作為高溫補貼、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法定節假日加班費、退休后逐月繳納的職工醫保費和不能安排年休假工資報酬等福利經費。
《辦法》還強調,用人單位要依法為編外聘用人員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所需經費由市財政部門核撥。應由本人承擔部分由用人單位直接從編外聘用人員工資中代為扣繳。
此外,技術類編外聘用人員月勞動報酬標准按普通類編外聘用人員平均工資的1.2倍確定。
休假規定可享受帶薪年休假
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辦法》也明確,編外聘用人員享有帶薪年休假、婚假、喪假、產假、看護假等假期。
其中,在帶薪年休假方面,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年休假可一次使用,也可分期使用,原則上一般不得跨年度使用,確因工作需要當年度不能享受的,可調整到下一年度享受。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假期。
■知多D
編外聘用人員要具備哪些條件?
1.遵紀守法,品行端正﹔
2.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3.身體健康,能勝任所聘崗位工作﹔
4.年齡一般在30周歲以下﹔
5.技術類編外聘用人員應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或中級職稱以上,所學專業與所從事工作對口或相近﹔
6.符合聘用崗位要求的其他條件。
7.尚未解除紀律處分或者正在接受紀律審查的人員,以及刑事處罰期限未滿或者涉嫌違法犯罪正在接受調查的人員,不得應聘。
■解疑
為何文件出台半年后才公開?
記者留意到,此次公開的《惠州市市直機關事業單位編外聘用人員管理暫行辦法》早在今年4月23日就已由市政府辦公室印發給各部門、各縣區執行。今年5月以來,有包括網名為“臨時工”等網友在惠州市網絡問政綜合信息平台中多次咨詢此事,發問稱為何遲遲不在網站上公開全文,認為不公開有可能會產生“貓膩”。
對此,市府辦在網絡問政中作出解釋說,該暫行辦法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牽頭,會同市財政局、市編辦等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該辦法不屬於主動公開的文件,欲獲取詳細內容,需要向相關部門提出申請。
12月12日,市政府網站發布此文件時,也給予了特別說明,強調該辦法的公開方式為“依申請公開”。為方便廣大公眾查閱,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請示市政府同意,才對外予以公開。由於這個原因,中間才有半年多的間隔。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