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特稿)

小小濠鏡澳 長成大都市——澳門回歸十五周年述評之二

記者 蘇寧 彭波

2014年12月16日08: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澳門的晚上比白天精彩。

奪目的華燈、幻彩的霓虹,金碧輝煌的娛樂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夜幕下,這座城市迸發出無窮的生機與活力。

回歸15年來,澳門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跡,彰顯著“一國兩制”方針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昔日小小濠鏡澳(澳門古稱),如今已成長為世人矚目的國際大都市。

經濟騰飛創造“澳門奇跡”

回顧歷史可以清晰地發現,澳門經濟起飛,始於回歸祖國之后。

1999年,澳門已經連續4年經濟負增長,失業率高達6.4%,居民月收入中位數僅有4900澳門元(以下簡稱元)。第一屆澳門特區政府正式成立時,連土地儲備金在內,僅接收了120多億元。

從1999年到2013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人均生產總值由1.5萬美元增至8.7萬美元,列亞洲第二、世界第四﹔財政收入由169.4億元增至1759.5億元,增長了9.4倍﹔失業率下降至1.8%,月收入中位數增至1.2萬元。

“澳門經濟快速發展的15年,是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的15年,也是澳門人團結一心奮斗的15年。”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中心副主任冷鐵勛說。

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澳門旅游業陷入低迷,中央政府開放內地部分省市居民赴港澳“個人游”,大大提振了當地旅游市場﹔2008年,金融危機肆虐全球,中央政府及時採取六大類九項措施力挺澳門,金融、基建、服務業、中小企業等悉數納入其中,澳門得以逃脫經濟衰退的噩運﹔2011年,廣東與澳門共同簽署《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在橫琴共同打造5平方公裡的“粵澳合作產業園區”,解決澳門土地緊缺的矛盾。

談澳門的經濟發展,不能不提到2003年簽署的《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CEPA涉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貿易投資便利化三大方面。澳門經濟局局長蘇添平介紹,2004—2014年的10年間,澳門零關稅貨物累計出口金額達5.48億元,豁免稅款4000余萬元,“所有澳門產品都能免關稅進入內地,這也是CEPA的目標——在內地與澳門之間的貿易最終達到全面自由化。”

適度多元發展初見成效

博彩業目前是澳門的支柱產業,也是經濟主要引擎。2002年,澳門特區政府適度開放博彩經營權后,博彩業很快呈井噴式發展。到2013年,澳門博彩業總收入達3600多億元,本地生產總值的60%、政府財政收入的近80%來自博彩業。

然而,“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也蘊藏著巨大風險。從今年6月開始,澳門博彩業收入連續下滑且降幅不斷擴大。“博彩業一業獨大不符合澳門整體利益。”“澳門必須實現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中央的提醒、民間的呼吁,讓特區政府早在數年前就開始布局經濟轉型升級,提出了“以博彩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各行業協調發展”的經濟施政方針。2006年,澳門提出要打造綜合旅游休閑中心和區域性商貿服務平台,會展業成為澳門瞄准的下一個經濟增長極。

經過近10年的培育和發展,澳門會展業已初具規模。會展場館面積超過17萬平方米﹔在澳門舉辦的會展活動由2002年的266項,增加到2013年的1030項﹔今年前三季度,澳門共舉辦各類會展活動743項,入場總人數達155萬人次。

經濟轉型如今已初現成效。今年11月,崔世安特首在向立法會的報告中指出,去年博彩毛收入3600億元,而非博彩元素達到1600億元,非博彩元素所佔比例逐年上升。據統計數據顯示,受惠於旅客消費及內部需求持續增長,2013年澳門零售行業收益按年上升24%至659.1億元,較上年的147.89億元,增長逾4倍。

發展成果惠及民生

15年前,馮鈺穎在學校操場上勤奮練習,為當好回歸慶典護旗手而努力。那時的她大概不會想到,此后的15年,她歷經出國、歸來、辭職、創業,如今已擁有一家商業咨詢公司,還組建了一家網上教育機構。

馮鈺穎的成功得益於澳門特區政府推出的“青年創業援助計劃”。這個計劃為首次創業的澳門青年提供最高30萬元的無息貸款,鼓勵澳門青年為實現創業理想而奮斗。截至目前,特區政府已接到523宗申請,344宗獲得批准,總金額達8198萬元。

在高票當選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之際,崔世安表示,新一屆政府就職后將按政綱及民意謀劃未來發展,加快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大力增進民生福祉。

在澳門黑沙環衛生中心,令記者驚訝的是科室之全,除了常規醫療服務外,這裡還有兒童保健、母嬰保健、產前保健、心理咨詢等多項服務,而且價格大多十分低廉。“挂號費加上檢查、藥品費用隻要幾十元。”據澳門衛生局局長李展潤介紹,在澳門,一共有6個類似的衛生中心和3個衛生站,平均每4.5平方公裡就有一個衛生中心。“2013年,澳門衛生局總開支約42.4億元。澳門居民不論年齡、職業,前往衛生中心接受服務或由衛生中心轉到政府公立醫院進行檢查,均無須繳費。”

澳門從2007年開始全面實施15年免費教育,涵蓋從幼兒教育第一年至高中教育第三年的所有年級,政府提供的免費教育津貼逐年增長,最高時年增幅超過20%﹔從2008年開始,澳門每年都開展現金分享計劃,2014年向永久性居民每人發放9000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5400元,敬老金7000元﹔2014年,澳門特區政府應社會要求,修改填海造地新城A區規劃,大幅增加住宅用地,提供3.2萬套房屋,其中2.8萬套為公共房屋……

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醫、老者有其養、少者有其學,澳門居民的所需所盼成為特區政府的施政綱領,一大批惠及民生的政策密集出台,經濟發展的成果成為增進人民福祉的有力保障。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16日 03 版)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