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融入“一帶一路”,廈門正發力

2014年12月11日08:09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融入“一帶一路”,廈門正發力

  近日,一艘滿載6.7萬噸原煤的印尼貨輪駛入廈門港。這船漂洋過海的原煤,迅速通過鐵路,發往江西瑞金電廠和井岡山電廠。

  幾乎在同一天,來自江西南部的60櫃微晶玻璃,經鐵路運輸到廈門港裝船后,運往沙特阿拉伯吉達港。

  一來一往,一頭通向海絲沿線地區,一頭承接中國廣闊的中西部腹地——這是始於2004年的廈門海鐵聯運的常態。10年間,廈門海鐵聯運已形成閩中、贛南、贛北、贛中四大基地14個網點,散貨年發送量達1000多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3萬多標箱。

  海鐵聯運,是廈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戰略的抓手之一。

  根據剛出台的《廈門市關於貫徹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的行動方案》,廈門將在基礎設施、貿易、雙向投資、海洋經濟、旅游會展、人文交流等領域展開重點建設,敲定了東渡郵輪母港、廈門金旅客車菲律賓散件組裝項目、中國東盟海洋合作中心、郵輪東盟友好航線等31個重點項目,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心樞紐城市。

  海鐵聯運優勢凸顯

  “2004年,廈門在永安、三明設立首批海鐵聯運網點后,海鐵聯運由此發端。”廈門港務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清泉說。

  2005年,海鐵聯運第二批網點鋪開,相繼建立了江西南昌、贛州、吉安陸地港或辦事處,形成閩中、贛南、贛北、贛中四大區域中心基地和14個攬貨點、2個陸地港交通樞紐。通過在三明、吉安等陸地港的便利條件,在當地口岸聯檢作業區報關,就近完成全部通關手續,快速便捷的海鐵聯運,迅速成為廈門港對接中西部的重要窗口。

  來自泰國的木材、非洲的礦石,在贛州被制成家具產品、鎢產品、稀土產品等,再通過廈門港,銷往國內外﹔德化的陶瓷,運到廈門港,循著海絲之路出口海外﹔埃及干脆在吉安開工廠,生產微晶玻璃,再賣到中東……這樣的原料、產品雙向往來交易案例,不勝枚舉。

  廈門外代國際貨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德華說,海鐵聯運利用鐵路大運量、低成本和節能環保的優勢,以鐵路作為航道的延伸,充分發揮廈門樞紐港和中轉港的功能,將東南亞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和江西、湖南等內陸省份,便捷、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楊清泉認為,從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背景審視,當年廈門布局海鐵聯運,可謂眼光前瞻。目前,廈門港140多條航線四通八達,重點輻射東南亞、歐美市場,海絲沿線國家幾乎全面覆蓋,這為廈門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心樞紐城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廈門港口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達800.8萬標箱,同比增長11.2%,增幅在全國沿海主要港口中排第二。2014年,在集裝箱業務穩步增長的基礎上,廈門港貨物吞吐量預計可突破2億噸大關。

  提升港口輻射功能

  10月30日,江西吉安。廈門港物流推介會走進這座內陸城市,積極攬貨,當地關檢、鐵路、商務、開發區、企業等熱烈響應。

  廈門港口管理局港口物流處負責人陳耀輝說,這樣的異地物流推介會,廈門今年已辦了四場,分別在潮州、三明、南平、吉安,都引起了廣泛關注,大大推進了貨源腹地拓展。

  不僅如此。6月17日,廈門港與潮州港合作建設的小紅山碼頭項目開工。該項目通過潮州港至廈門港的支線運輸,可滿足潮州地區貨物進出口需求。

  正是一筆筆的業務往來、一個個的硬件建設、一場場的宣傳推介,讓廈門港的港口資源優勢為內地所熟識,深化了腹地貿易企業對廈門港的了解,提升了廈門港對腹地的輻射功能。

  作為全國第八、世界第十七的大型港口,廈門港建設正在謀求大規模提速,加快建設互聯互通、更加便捷的海上通道。

  據廈門港口管理局建設處處長陳金煉介紹,廈門港基礎設施建設提速集中,包括打造四大港區,重點建設海滄集裝箱運輸核心港區,啟動實施古雷、后石和翔安港區的規模化開發,引導大型散貨運輸向古雷和后石港區轉移﹔

  (下轉第2版)

  (上接第1版)

  完善大型深水航道及配套錨地等公用設施,重點建設廈門港主航道擴建四期工程、后石航道二期工程、古雷航道三期工程、海滄角美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等,2020年建成滿足20萬噸級集裝箱船舶通航的深水航道,東山灣建成滿足30萬噸級油船通航的深水航道,建成10萬-30萬噸級船舶錨地﹔

  加快深水泊位建設和升級改造,重點建設古雷南3號30萬噸級(結構45萬噸)原油碼頭、海滄20-22號7.5萬噸級(結構10萬噸)泊位等大型碼頭項目,推進劉五店港口支持系統建設,2020年完成海滄14-19號集裝箱泊位結構等級提升,滿足15萬噸級以上集裝箱船靠泊要求。

  開辟東盟新支線

  “現在,我們有兩大設想。其一,廣西是我國對接東盟的重要路口,廈門正爭取開通至廣西欽州港內支線,開辟廈門到東盟地區的海上新通道,建立和完善與東盟市場對接的港口物流服務體系﹔其二,我國的西南線,主要是四川、重慶,到沿海港口城市的距離都差不多,廈門要利用輻射東南的航線優勢,爭取成為這些西南大城市新的出海口,吸引內陸物資走廈門港。”廈門外代國運副總經理白德華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事實上,廈門正全力構建客貨雙向對接東盟的新通路。陳金煉說,客運方面,廈門正加速郵輪母港建設,未來將依托郵輪母港推動開通廈門至東盟國家的國際郵輪航線,重點推動東渡港區0-4號泊位改建工程,具備接納15萬噸級郵輪能力,預留22萬噸級船型接待能力﹔加快推進5萬噸級豪華郵輪建造項目,培育本土郵輪企業。

  他表示,至2020年,廈門完全有能力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區域性郵輪母港,至東盟國家的郵輪航線達5條以上。

  在貨運方面,廈門以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為契機,正深度推進與“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海上通道,發揮廈門集裝箱干線港的優勢,加強與各國港口城市的合作,開通或加密貨運航線﹔打造對接東盟的進出口基地,利用古雷石化基地,吸引更多的東南亞地區大宗物資,打造東南沿海能源礦產進口重要口岸和加工基地。到2020年,廈門將建成國際一流集裝箱樞紐港,穩居千萬標箱大港行列,通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上貨運航線達40條以上。

(來源:福建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