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世遺碉樓看人生奔忙

2014年12月04日09:10    

原標題:世遺碉樓看人生奔忙

W020141203311570532033.jpg

此文為中國文明網微信訂閱號特約來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這裡有廣東最美的村落。無論站在哪裡,都是一望無際的田野,水塘、草地、竹林,相映成趣。被稱之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碉樓散落在村頭巷尾,或在竹林間,顯得錯落有致,似在訴說久遠的歷史。大片的原野,淡綠的遠山,俏麗的竹林,開平自力村就隱沒在這麼一片濃綠之中。

  我從喧鬧的城市來到自力村,內心還存留著幾分煩躁,經這綠意洗滌,煩躁便蕩然無存,這村落風光已經把人的內心洗滌了一遍。在早春三月,這裡正值油菜花開,大片的油菜花平鋪到天際,嫩綠的底色,金黃的枝頭,一望無際,燦爛得令人驚嘆,令人屏息。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帶著妻兒來到這裡。女人對於鮮花一向是沒有抵抗力的,無論是高貴罕見的藍色妖姬,還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每次到來,妻子都會很興奮地扑向花海,成為花海中的精靈!

  藍天白雲下,花海叢中,充滿歐美風情的碉樓,那意境悠遠的村落,風格各異,卻又那麼和諧地交融在一起,合成了一幅中西合璧、輪廓清晰的畫面。走進碉樓,我恍如走進了中世紀的異國他鄉,到處是歐洲古典風格建筑,古希臘的柱廊、哥特式的尖頂、巴洛克的山花……碉樓是凝聚的音樂,總能透出情緒。看那青磚灰瓦、酸枝木家具、華美的西洋燈飾、中國格調的花窗、台階的蒼苔,難免令人感嘆歲月茫茫。

  從歷史學的眼光看,碉樓就是一段開平華僑的生活史。上世紀初,國內社會動蕩不安,一部分開平民眾或被“賣豬仔”,或作為“契約華工”,背井離鄉,飄洋過海,流落世界各地謀生,以血汗甚至生命為代價去賺取第一桶金,然后回鄉辦三件事:買地、建房、娶老婆。

  電影《讓子彈飛》讓開平碉樓和村落一夜之間受到國人關注。這些建於一百多年前的碉樓,建筑風格與影片的夢幻色彩、復雜的時代背景十分契合。“黃四郎”的府邸正是自力村碉樓中最美的銘石樓。電影裡,“黃四郎”站在樓頂的小亭子裡,拿著望遠鏡看著遠方……

  半個多世紀前,居住在銘石樓的方家人遠赴海外,走得匆忙而后悄無聲息,碉樓內的物件至今還保持著原樣,德國的落地鐘、法式純銀茶具、西式的美人臥榻,紅木桌子上靜靜躺著泛著黃色的英文版《芝加哥日報》,仿佛主人只是清晨因事離家,天黑便會回來。

  許多年前,當兒子第一次見到碉樓時,我就給他講這些碉樓的故事,講江門的歷史興衰,江門人的世代奔忙。他總是很有興趣,一遍遍認真地聽著。如今,他已長大,不再追問著這些奇幻的故事,而是自己登上碉樓,從泛黃的老照片和透著暗光的舊家具,捕捉碉樓曾經的刀光劍影,體悟海外華工的艱難困苦,體味留守僑眷的幽怨哀嘆。(江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 李純)

(來源:中國文明網)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