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破除行業壁壘、掃清政策障礙

政策解讀:發展體育產業 推動全民健身

記者 鄭軼

2014年10月23日09: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正式公布。《意見》指出,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簡政放權,並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培育扶持,破除行業壁壘、掃清政策障礙。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李爽表示,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既與當前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總體工作思路相契合,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我國體育產業的春天正在到來。”

體育產業輻射帶動效應強,將成民間資本競技場

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是中國夢的有機組成部分。體育大國主要是以參與體育項目人數的高覆蓋、獎牌數量和比重國際排名居前等為標志﹔體育強國則更加注重體育的全面發展及對全民健康素質的提升,體育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顯著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國是世界上體育活動人口最多的國家,但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的佔比卻排名居后﹔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體育用品制造國家,但體育用品自主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偏弱。在專家看來,要實現體育強國之夢,亟待轉變傳統的體育發展理念,調整和拓展發展路徑,除繼續發展體育事業外,更有力且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快發展體育產業。

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較快,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斷提高。體育產業增加值已達到3136億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6%。據預測,2025年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

同時,體育產業的產業鏈條長,與科技、旅游、餐飲、廣告、文化、衛生、教育、會展等第三產業能夠形成強力互動,還能帶動紡織服裝、裝備制造等加工制造業的發展,形成強大的輻射效應。李爽表示,作為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產業,發展體育產業符合我國產業結構優化方向。“這一領域的開放和發展,將為民間資本提供新的投資空間和發展機遇,也有利於增加就業崗位需求,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社會穩定。”

增加市場供給,融合其他行業,滿足體育消費

“體育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推動大眾體育的發展,把個人、家庭、社區體育文化引向深入,推動全民健身由量變演化為質變。”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研究所社會事業研究室副主任邢偉說。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城鄉居民對體育健身、體育娛樂、體育競賽、體育技術培訓、體育康復等體育服務的需求顯著增加,並且更趨個性化、專業化、潮流化。但是,目前我國體育服務供給不足、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仍很突出,規模、品種和質量難以滿足需求,體制機制尚不完善。多層次、多元化的體育消費需求對更加靈活有效的市場供給機制提出更加迫切的需要,體育產業的加速發展和結構的優化升級勢在必行。

從國際發展趨勢看,體育產業正在日益趨向與文化、醫療等多種行業融合發展,跨行業的復合型產品和服務愈益豐富。例如,體育文化旅游業將歷史、民族、地方人文等文化旅游與戶外運動體育健身方式、特色養生方式等相結合,體育競賽表演業將具有觀賞性的競技體育項目演繹為文化演出產品,健身娛樂業將體育、醫療的健身方法以娛樂品的形式使消費者受益。邢偉認為,“目前,我國體育產業與文化、醫療等行業融合發展的市場開發與商業運作,還有相當的潛力有待挖掘。”

發展體育產業,對於深化體育行業體制改革更具有深遠意義。我國體育行業傳統體制色彩相對濃厚,對體育產業發展的掣肘日益凸顯,改革呼聲強烈。對此,李爽解讀:“通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能夠推動體育產業發展方式轉變,打破體育行業領域的行政壟斷,消除相關體制機制障礙。”

今年9月,國務院提出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這一舉措被視為深化體育行業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的重要信號。李爽認為,通過改革可以增強發展活力,“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放寬賽事轉播權限制,最大限度為企業鬆綁﹔盤活、用好現有體育設施,在更好服務群眾的同時提高自我運營能力,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面向大眾的體育健身場所設施﹔優化市場環境,支持體育企業成長壯大等,將激活體育市場、做大體育產業,釋放和滿足老百姓對於體育文化、休閑、健身的需求。”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3日 02 版)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