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個性化扶貧,讓山間野草變成寶

2014年10月17日08:12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個性化扶貧,讓山間野草變成寶

  “這是黃梔子,可清肺止咳,涼血止血。這是小號牛奶樹,可消積化痰,健脾除濕,通筋活血。別小看這些山間野草,它們現在可是我們致富的法寶。”11日上午,在寧德市蕉城區七都鎮北山畬村,草藥種植大戶藍福祿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著一株株畬家中草藥。

  北山村是個畬族聚居村,畬族人口佔87%。十年前,該村人均純收入隻有1000多元。曾擔任該村村支書、現為七都鎮組織委員的鐘華杰說:“那時,村裡都是黃土和稻草混合建成的土坯房,狹小的空間不僅要住下一家人,還要容納雞鴨、豬等家禽,通向外界的是一條一米寬的泥濘小道。”

  北山畬村“山中無閑草,遍地皆靈藥”,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使這裡成為“天然藥庫”,野生中草藥達200多種。並且,畬村群眾長期和藥材打交道,他們採藥換錢,用草藥治病,熟悉這些野草的藥性。特別是藍福祿,幾十年的積累讓他成了畬藥土專家。

  鎮村看准畬藥的優勢與市場,請出藍福祿,組建了北山畬村中草藥協會。同時,量身定做個性化的扶貧措施,因戶施策,宜種則負責種植、宜養則負責培養中藥盆景、宜銷則負責藥材銷售,發動村民種植畬藥。

  藍福祿帶領100多個村民上山找藥,先后共收集了200多種畬家草藥瀕危苗種進行集中培育,打造“畬家藥標准園”。去年,還成立了富強草藥合作社,吸收更多村民進行畬藥種植。

  “沒有地種藥材,我們就上山開荒。”藍福祿告訴記者,他們燒茅草墾荒山,開出了100多畝梯田,種上了百合、黃梔子等草藥。“山上有1000多畝茅草荒地,一有空大家就上山開荒,這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好事。”藍福祿自豪地說。如今,北山畬村中草藥種植面積達300多畝,僅中藥盆景年產值就達120萬元。藍福祿向記者透露,僅他個人的收入,每年就有數十萬元。

  “村裡還辦起了草藥加工廠,50多名女員工隻需將草藥晒干,將木本藥材進行切片,每天就有百來元的收入。在家門口就業,收入還不低,以前真的沒想過。”村民蘭梅釵一臉幸福地對記者說。

(來源:福建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