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1日06:46 來源:新華日報
當“毒奶粉”“地溝油”肆意泛濫,不斷沖擊社會誠信底線時,在江蘇,一群執著專注的商人們,在競逐利潤的市場經濟中仍堅持以誠興業,靠信譽打造品牌、佔領市場。行業不同、身份不同,但他們的經營生產都離不開一個“誠”字。隨著第二屆省“十大誠信標兵”、“百名誠信之星”榜單的出爐,一個又一個誠信標兵進入公眾視野,引領起一股強勁的誠實風尚。
飛來黃金意外落到自己頭上,要還是不要?海門市雙愛黃金珠寶行董事長陸宗琴,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拒絕。2000年,剛剛創業的陸宗琴向深圳愛塔珠寶公司進購了一批黃金飾品,不知哪個環節出錯,對方竟多發了6公斤,價值近100萬元。她立即打電話詢問,誰知當事人根本不承認有這回事。盡管資金緊張,陸宗琴仍果斷把多收的100萬黃金照價匯了款。
從此,誠信成了她創業路上的通行証。愛塔公司感動之余,破例給了最優惠待遇:一千萬元以內可以先發貨再付款。深圳意大隆公司總裁說:“在圈內,陸宗琴的名氣早就傳出去了,誰都知道她的為人!”對雙愛無比信任的還有上海老廟黃金、老鳳祥金店和亞一金店,有的成為連續15年的“黃金搭檔”。
這是一個誠信被質疑的時代,也是一個呼喚誠信的時代。創業之初,當句容后白鎮徐巷村村民解白根拿著自己的優質大米上門推銷時,大部分客戶都不相信市場上還有不用農藥化肥的大米。解白根解釋:“要不我把大米拿去檢測搞個有機証書給你看。”有客戶不屑地回答:“別跟我提有機認証,這証怎麼來的我比你清楚!如果你能拿出讓我相信的措施,再貴的米我也買!”對方的回答深深地刺痛了他。解白根堅定地告訴對方:“明年我會有辦法讓你相信!”
解白根不僅研究出零農藥零化肥水稻穩產技術,更想出了一個解決誠信缺失的創新做法——社會化公開有獎監督。他在種植基地主干道豎起監督牌,鄭重承諾:任何人、任何時候看到示范基地內使用化肥和農藥,都給予10萬元獎勵。憑著對誠信的堅守,他生產出的無公害大米供不應求,成為市場“寵兒”。誠信的道路讓解白根贏得了市場,贏得了榮譽,但他並不滿足,如今,他用實際行動帶動更多的人走上了誠信道路。
對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品德,而對於身為企業家的江蘇秀強玻璃工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盧秀強而言,誠信是黃金資產。
2005年,公司出口日本的一批彩色玻璃因存在質量爭議,被客戶投訴。盧秀強當即赴日交涉,經檢驗,該批產品完全符合合同要求。但盧秀強還是決定將價值100萬元的產品召回,當著全體員工的面將其全部銷毀。“砸碎自己親手生產的玻璃,就是要喚醒大家對質量意識的重視,讓全世界都知道,秀強公司的產品質量是過硬的。”
砸碎了百萬玻璃,卻重塑起公司的金字招牌。公司內部銷毀產品的舉動,非但沒有影響合作,關系反而更加堅固。最終,公司產品成為日本幾個大客戶的免檢產品,3家客戶成為公司全球獨家供應商。
人們常說無奸不商,可利安達集團董事長黃麗泰不這麼看。她說,作為一個企業家,以誠信為本,義中取利,無奸也成商。“適當的利益我是要的,但不能超過一定的度。超過了這個度,就會損害合作方的利益,而雙方合作是講究雙贏的。”有一次,日方企業下了30萬美元的定單,由於批量大、服裝款式遠遠超出市場需求,大量貨物囤積在倉庫。於是,日方便以交貨期不及時為由,要求黃麗泰共擔風險,賠償1萬美元。黃麗泰毫不遲疑地做了理賠。她的舉動改變了他們對中國企業家的看法,從此,利安達的日本客戶,從1個發展到30多個,每年的業務額達到5000萬美金。
“講誠信,是不會吃虧的。”這是蘇州清華酒樓總經理陳淼坤的人生准則,也是他經營酒樓的秘訣。23年來,他一直把菜肴質量擺在首位,嚴把進貨關,沒有檢驗合格証的肉類蔬菜,一律拒之門外。“食品不衛生,材料不地道,顧客是看不見,但一旦出了問題,自己的牌子就砸了,沒有臉再做餐飲生意。”當其他同行們打著特價菜活動欺詐顧客時,陳淼坤的做法是,一律明碼標價,客人覺得合算,就點﹔不合算,就不點。酒樓最多可容納70桌,每天基本上都是客滿,排隊的也不在少數,包廂提前兩天就預定滿了。
信用本無價。憑借“誠信”二字,江蘇一大批經營者、企業主正在讓信用的價值變成有形與無形的財富。如今,誠信美德在江蘇這片沃土上正被賦予新的內涵,迸發出新的正能量。
本報記者 顧 敏
(來源:新華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