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分辨率優於1米 幅寬大於45公裡 國產化率超過98%

中國挺進對地觀測“高分”時代

2014年10月11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高分二號”拍攝的北京城區衛星圖

  圖為來源:昵圖網

  “高分二號”相關性能指標及服務領域說明。

  8月中旬,中國自主研制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高分二號”在成功發射后,目前已完成在軌工程測試,並從距離地面60萬米的高空中傳來首批亞米級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圖,該批圖像紋理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標志著我國民用對地觀測衛星進入亞米級高分時代。

  “高分二號”衛星有哪些特點?亞米級觀測數據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將產生哪些重大影響?我國“高分”系列衛星還有哪些后續研制規劃?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主任徐文。

  火眼金睛源自中國制造

  “高分二號”之所以目前在社會上引起這麼高的關注度,是因為其具有3大特點,徐文介紹說,一是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優於1米﹔二是觀測幅寬超過45公裡,在現有遙感亞米級分辨率衛星中幅寬最大﹔三是設計壽命可達5年—8年,創國產民用遙感衛星之最。此外,該衛星具備快速機動側擺能力和較高的定位精度。所有這些都有效地提升了綜合觀測能力。

  “高分二號”上述特點在很大程度得益於其創新的設計方法,徐文指出,該衛星光學遙感器首次採用天地一體化的系統設計方法,突破了傳統遙感相機口徑與分辨率之間關系的極限,引入“大遙感”設計理念(相機的設計結合地面處理特點、地面處理的研究也結合了相機的成像性能),實現了系統的優化,充分挖掘了相機的信息獲取潛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高分二號”關鍵部件為自主研制,而全部零部件的國產化程度達到了98%以上,是地地道道的“中國造”。

  關於“高分二號”到目前的運行情況,徐文介紹說,自8月19日成功發射后,該衛星於8月21日首次開機成像並下傳數據,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負責研制建設的地面系統接收數據並進行自動化處理后,生產出標准化圖像產品。截至9月29日,“高分二號”衛星已經完成部分在軌測試工作,正在進行參數調優和定標,期間已生產1A級標准產品近2萬景,覆蓋面積976萬平方公裡。

  “高分二號”首批亞米級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圖公布日期適逢國慶節,當包括北京市區、上海市區、雲南魯甸災區、新疆天池等3類15幅影像圖呈現在面前時,國人在這個特殊節日裡第一次通過自己的亞米級衛星拍攝的清晰畫面,鳥瞰自己生活的平原、山川與河流,心頭洋溢著無比自豪之情。

  黃金數據必將大有作為

  與普通民眾相比,作為“高分工程”地面系統總師,徐文對這份自豪感有更深刻體認,他告訴記者,亞米級遙感數據在國際遙感領域被稱為“黃金數據”,極具應用和商業價值,但長期以來,我國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數據主要依靠進口。國產高分衛星的升空將實現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數據國產化,逐漸替代國外相關產品,逐步降低產品使用成本。在徐文看來,“高分二號”所獲取的數據,不僅為我國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民生安全保障和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起到信息支撐作用,同時對於開展商業化信息增值服務、邁向國際市場、推動空間信息產業發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高分二號”衛星投入使用后,將在20余個政府部門和行業開展示范應用,同時為地方區域綜合應用和公眾服務提供空間信息支撐,國土資源部、住建部、交通部和國家林業局將率先大量應用相關數據。“高分二號”的詳查功能與“高分一號”的普查功能相結合,將廣泛應用於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礦產資源調查、農業資源監測與農作物估產、城市精細化管理、交通路網規劃與監測、災情監測、生態環境監測等眾多領域,大大提高衛星應用的能力和水平。

  實際上,“高分二號”已經在近期發生的魯甸地震搶險救災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其0.8米分辨率的亞米級數據為災情評估和災后重建進行高精度的動態監測,更精確地提取滑坡、堰塞湖、泥石流等信息,更直觀、准確地監測到房屋、道路等人工建筑物的狀況,為減災救災提供更加精准的決策依據。

  構建網絡提升服務能力

  “高分二號”是我國對地觀測衛星不斷跨越式發展的一個典型代表。國防科工局相關人士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高分衛星體現了我國在對地衛星觀測領域自主創新技術的飛躍,奠定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從1999年“中巴資源一號”衛星,到環境減災小衛星,再到“資源三號”衛星,直至今天的“高分系列”衛星,我國對地觀測衛星的空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光譜分辨率都取得了較大的躍升。

  “高分二號”是一個裡程碑,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徐文介紹,今后幾年,我國將陸續發射多顆后續“高分系列”衛星,繼續大力提升對地觀測能力,構建能夠支撐業務化運行的對地觀測系統,真正實現從實驗應用到業務化運行的轉變,更廣泛的為人類資源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張保淑 劉洪強)

(責編:張玉、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