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祖國昌盛讓海外游子更自信

2014年09月30日0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謝菲爾德中國學聯成員合影。

雷希穎和國旗合影

沈智揚近影

祝願祖國生日快樂

李瑩瑩(美國楊百翰大學中國留學生)

2012年—2013年我曾在巴西聖保羅孔子學院做漢語教師志願者。結束志願者工作后,於今年9月我來到美國楊百翰大學攻讀大眾傳播學碩士。

在祖國65歲生日即將到來之際,我不禁回憶起2013年10月1日。那天晚上,我在孔子學院巴西聖若澤杜斯坎普斯分校區授課,因為是特殊的節日——中國國慶節,我決定抓住機會給學生們集中介紹一下中國的國旗、國徽、國歌以及中國的政治制度。通過上網找資料,以及充分利用國家漢辦給教師志願者們臨行前發的“資源包”,我精心准備了生動的視頻和圖片,還設計了問題和回答的互動環節。當我從國旗的含義、國徽的意義講到國歌的發展歷史時,學生們在下面熱烈議論起來。當中國國歌在教室響起時,我大聲地唱起來,學生們看著我嚴肅而認真的樣子,也忍不住行注目禮並紛紛跟著學唱。說實話,那個晚上,遠在他鄉的我流淚了,在國內感覺不到自己對祖國的感情,可在萬裡之外的巴西,當著外國學生的面我自豪地表示:不管在哪裡,我有一顆中國心!

來到美國求學后,雖然不再是編內的漢語教師志願者,但傳播中華文化、介紹祖國發展的志向始終未變。現在,我又爭取到了本校中文學習興趣小組的助教一職。

這些經歷使我切身體會到,隻有國力真正增強了,國家更加繁榮富強,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聲音才會更響亮。我很慶幸自己見証了國家發展的一個個奇跡,並有機會親身投入漢語國際推廣中。在祖國65華誕來臨之際,衷心祝福祖國生日快樂!

(寄自美國) 

感受中國經濟發展活力

林志共(曾留學美國休斯頓大學的海歸)

2000年,我到美國休斯頓大學商學院攻讀MBA。從這一年起,出於工作原因,我開始經常在國內外往來。我常帶領美國、墨西哥、新加坡、加拿大等考察團考察中國各地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及經濟工業開發區,希望有更多的項目落地。外國投資商都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很有活力,對中國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在國內外往來,我常感嘆祖國的飛速發展。我常常遇到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廠房及土地無法滿足項目需要的情況。很多園區一直在擴大。以廈門軟件園為例,I期很快就滿額,II期也滿額,現在已經開始開發III期了!我們的城市也在迅速發展,我所居住的廈門,路橋不斷增多,機場、動車、高速公路、快速公交、地鐵都在不斷建設,交通更加便捷﹔智能手機通信、快遞電商和媒體大發展,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醫療健康產業也越來越受大家重視,大學生入學率非常高,人們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我們的整個社會都在健康穩定地發展。

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果國內外有目共睹。我相信,未來的中國會更強大,民眾會更幸福。

“我是中國人”

易吳霜(英國謝菲爾德中國學聯工作人員)

出國留學在外,我們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學生這一身份,在學生兩字前更是加上了“中國”二字。第一次上課及新朋友之間自我介紹,第一句話除了我的名字是什麼之外一定會說一句:“I’m Chinese”。如果說黃皮膚、黑頭發、黑眼睛是我們共同的特征,那一句“我是中國人”,更加是中國留學生之間共同的紐帶。隨著祖國的發展,這一句“我是中國人”,每次從我的嘴裡說出時都是滿懷著驕傲與自豪之情。

作為一名海外留學生,6年的留學經歷,使我感觸深刻。剛來英國時,感覺這邊什麼都很新鮮,很多吃的、喝的、用的在國內都沒見過。但隨著時間流逝,這些感覺好像都反過來了。漸漸地,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內的生活質量開始一步一步提升,家居智能化,生活越來越便利,國外進口商品在國內越來越常見,甚至在普通超市都能買到。在國外的我,已不再羨慕國外的生活,而是更加勤快地往家跑。因為,我們的祖國,已經足夠強大了!

在海外留學,每個地區甚至每個大學都會有自己的華人組織,在謝菲爾德地區,謝菲爾德中國學聯作為一個將在謝菲爾德中國留學生聯系起來的紐帶,每年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今年6月,在英國曼徹斯特舉辦了2014華人端午龍舟賽。謝菲爾德中國學聯龍舟隊在本次比賽中更是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比賽現場的緊張刺激和節日喜慶讓所有觀眾體驗了一次特殊的中華文化!

(寄自英國)

自信,不再是說說而已

雷希穎(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國留學生)

作為一名正在海外深造的游子,近4年的漂泊生活,讓我對祖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了更真摯的感情。身居海外,最強烈的感受就是祖國是海外學子最強大的后盾、最安寧的避風港、最大的自信源泉。

近些年,我們不無驚喜地發現,越來越多的外國機場、銀行、商鋪和大學紛紛開始注重中國元素。以澳大利亞為例,悉尼機場常年在中國的新年前后貼出大幅紅底黃字的“新年快樂”歡迎畫﹔澳大利亞各大銀行常設熟悉中文的職員,並以中英文作為主要的工作和標識語言﹔澳大利亞高級商鋪有意識地招聘熟悉中文的員工已是常態 ……除此之外,在涉及中國留學生的問題上,澳大利亞政府也會格外重視。

短短的65年裡,中國創造了太多的奇跡。更讓人驚嘆的是,就是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還在保持著謙虛的心態以及強大的自我革新和銳意進取的精神。這樣的國家,如何能不讓我們熱愛,能不讓人充滿期待呢?以上這些難道不都是我們自信和驕傲的源泉嗎?

帶著一份感恩,在國慶即將到來的時刻,我不知該如何表達對祖國的感激,隻能通過在新浪微博上發起“我和國旗合個影”活動,來表達自己對祖國的感恩之心。從該活動當前的熱烈反響,我可以很自信地說:“一個中國人,一份中國情,一顆中國心”是絕大多數中國青年的共鳴!我想和中國的青年們一道,祝福我們偉大的祖國65周歲生日快樂!我們不僅要祈禱中國的明天繁榮富強,我們還要讓世界看到,我們會是中國的驕傲!中國的明天,有你,有我!

(寄自澳大利亞) 

為祖國未來貢獻力量

沈智揚(法國裡爾一大中國留學生)

在法國忙碌的學習中,不知不覺,親愛的祖國已經迎來65華誕。為了追求夢想,2011年我來到法國求學,開啟了自己的留學生涯。在法國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上,我都遇到過很多困難,但是我並沒有為此而放棄努力,而是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強,不能辜負祖國對自己的培育。

在留學3年多的時間裡,通過媒體我了解了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通過身邊發生的事情感受了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深深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在法國的校園裡,出現了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的身影,這是祖國重視教育事業和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最好見証。在課堂教學和學術研討會上,不少外國老師和學者引用中國的案例加以分析,盛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在外文數據庫中,對中國進行研究的文章如雨后春筍般增多,“中國因素”日益成為西方國家的政要和學者們認識分析國際形勢與世界格局的重要依據。甚至是走在路邊,也會經常過來幾個法國人用流利的中文同我打招呼,展示了在國外開辦孔子學院的奇特作用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的博導是一位年近花甲的法國人。今年春天他到中國進行了一次學術交流訪問,回來后他對我說:“中國到處是高樓大廈,你不覺得法國像是農村嗎?”他的話語中流露出了對中國繁榮富強的贊嘆。祖國的發展,不僅讓很多外國人刮目相看,還增強了海外留學生的自信心與自豪感,堅定了畢業后報效祖國的決心。

我相信自己在學業有成之時,一定會為祖國的美好未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祖國65華誕之際,海外學子遙祝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寄自法國)

(責編:常雪梅、楊麗娜)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