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天安門廣場的國慶瞬間

記者 葉曉楠 尹曉宇

2014年09月26日09: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在北京舉行。這是中國第14次、也是新世紀的第一次閱兵。
  (資料照片)

到天安門廣場看升旗,是中國人愛國情懷的直接表現。
  (資料照片)

1984年國慶群眾游行時,北京大學學生自發打出“小平您好”的橫幅。
  (資料照片)

開國大典(油畫)
  董希文 1953年作

 

【開欄的話】

2014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迎來65歲的生日。

回眸過去,我們說,13億人口的中國,篳路藍縷、頑強奮進﹔盤點印象,我們說,世界眼中的東方巨龍,開放進步、自信擔當﹔展望未來,我們說,進入全面深改時期的中國,路線清晰、步伐穩健。

65載艱辛探索,65載砥勵前行。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華彩65周年的共和國,生日快樂!

天安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起點,這裡是中國最具象征意義的政治地標。

國慶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生日,這天是中國最能振奮人心的國家節日。

65個歡騰喜慶的國慶節,在庄嚴宏偉的天安門廣場,留給世人無數個難忘瞬間和永遠的時代記憶。

瞬間裡濃縮的國家記憶

北京的一天是從天安門開始的。

天將亮未亮之時,國旗護衛隊便護送著國旗來到天安門廣場。當太陽完全躍出地平線時,鮮艷的五星紅旗沿著旗杆冉冉升至頂端。這樣的儀式每天都會在天安門廣場舉行,到了國慶節,這一庄嚴儀式更會達到每年的頂峰。

油畫《開國大典》記錄了中國民眾對新中國國慶大典最初的記憶。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的宣告聲,清晰地傳遞到全世界的耳中。在30萬軍民的矚目下,在《義勇軍進行曲》和28響禮炮聲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10年后,“大躍進”成為1959年國慶的主題。天安門前,70萬群眾在閱兵式后舉行了空前盛大的游行。鋼鐵戰線上的職工,圍繞著大型高爐、平爐、電爐、轉爐和一組小高爐的模型歡呼前進。

1984年的35周年國慶,因為“小平您好”橫幅的出現,成為又一個經典的歷史瞬間。這是國慶閱兵停頓1/4個世紀后,再度盛大舉行,給剛剛踏上改革開放征程的國人以極大振奮。隨后的群眾游行中,北京大學學生突然舉起了一個橫幅,上書“小平您好”4個大字,以朴素的方式表達了人們對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敬仰。“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在廣場上空回響,凝聚著一個國家復興的夢想。

瞬間裡承載的國家力量

65載光陰荏苒,每一次國慶閱兵,不論是軍威軍容,還是軍事裝備,都反映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逐漸強大。

1949年的開國大典中,1.64萬余名海、陸、空三軍將士,在天安門前接受檢閱時,攜帶的都是繳獲的武器﹔

1959年的10周年國慶閱兵中,國產“五九式”坦克呈現在世人眼前,受檢閱的火炮多數是國產的﹔

1984年的國慶閱兵,國產戰略導彈首次亮相,接受檢閱的各種飛機、火炮、坦克、導彈等先進武器裝備共28種,其中有19種是新裝備,有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1999年的世紀之交的大閱兵中,改革開放新時期誕生的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預備役等部隊第一次接受檢閱,高科技武器裝備已開始成為解放軍的主戰武器﹔

最為宏大的當數2009年的國慶閱兵,全部閱兵裝備都是國產的,當包括預警機、新一代戰車、新型雷達、無人機和衛星通信等先進的信息化裝備出現在天安門地面、空中的時刻,共和國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風貌,讓世界矚目。

14次國慶閱兵,一次比一次恢宏,一次比一次強大,不僅昭示了國力的增強,更象征著中國人民為了國家富強而披荊斬棘的豪邁氣概和不懈努力。

瞬間裡昭示的國家動向

國慶瞬間不僅是當下政治和社會生態的定格投影,也是觀察未來發展的生動參照。讀懂了天安門廣場上國慶瞬間的寓意,便找到了解碼中國發展的一把鑰匙。

曾經,1954年國慶節時,游行群眾抬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巨大模型通過天安門檢閱台,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國最早的立法成就﹔

曾經,1984年國慶時,當“聯產承包好”5個大紅字矗立在5輛拖拉機上進入天安門廣場時,當豎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標語牌的深圳市蛇口工業區的彩車進入廣場時,當北大學子打出“小平您好”的橫幅時,不僅昭示了人民群眾對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深刻認同,更預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將在人民的擁護下勇往直前﹔

曾經,上世紀50年代,國慶游行的組織者一再動員女同志穿喜慶一些的花衣服﹔1959年國慶游行,有的女學生隻能戴著玉米粒穿成的項鏈﹔而到了1999年國慶時,群眾游行的隊伍中已出現了75對穿著西裝、婚紗,手持百合花的新婚男女,這不僅象征著喜慶浪漫,更象征著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獨立的個體和開放的個性將獲得更充分的尊重﹔

曾經,從1986年就開始在天安門廣場上固定布置的國慶花壇,在2013年開始使用一些上年留下來的絹花花瓣。到了今年國慶前夕,不僅首次使用了自主產權的菊花品種,還首次回收過期花卉,殺毒處理后進行堆肥處理。這樣的做法,不僅是對中國一年多來堅持八項規定、反對鋪張浪費的回應,更預示著對黨風政風的長抓不懈。

很快,共和國65歲的生日即將到來,在億萬人民的期待中,又一個國慶瞬間將永久定格在天安門廣場上,留給世人去珍藏、回味。

新中國成就檔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今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國旗、國歌、紀年的四項重要決議案,選出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9月30日的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言》。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在首都北京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斗的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基本歷史任務的勝利完成,並由此開始了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任務而奮斗的新征程。

(據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