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鄧小平開啟了社會主義道路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新階段
改革開放,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對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再探索。改革開放的成功,不僅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使中國人民懂得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而且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和制度。它的開創者和奠基人,是鄧小平。
鄧小平是如何實現道路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呢?
第一,鄧小平沖破“兩個凡是”和社會主義傳統觀念的束縛,從沉痛的歷史教訓中汲取養料,率先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平均主義大鍋飯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不能沒有民主、不能沒有法制,社會主義不能搞思想僵化、本本主義,社會主義建設不能忽視發展生產力等,為我們指明了達到科學認識的正確路徑——實事求是。正如鄧小平所說:“隻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才能順利進行,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也才能順利發展。”
第二,鄧小平強調老祖宗不能丟、又要講新話,強調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強調大膽試、大膽闖,中華大地勁吹積極探索、大膽試驗的改革春風,對舊觀念、舊體制形成了強有力的沖擊。在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過程中,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理論、中國和平發展道路與戰略理論、“一國兩制”構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新時期執政黨建設思想等,把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境界。鄧小平把這些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始終歸結為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把群眾路線貫穿於改革開放的全過程。正如鄧小平所說:“黨隻有緊緊地依靠群眾,密切地聯系群眾,隨時聽取群眾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情緒,代表群眾的利益,才能形成強大的力量,順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
第三,鄧小平鮮明地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時代命題,既不走思想僵化的老路,也不搞全盤西化,不照搬照抄別國的模式。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吸收這些國家的資金,學習這些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和先進經營管理經驗,這就必須全方位對外開放。與此同時,又不能照搬照抄西方模式,更不能把西方政治制度和價值觀搬到中國來,還要警惕西方錯誤思想思潮的滲透和侵蝕。對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兩難的考驗。因此,必須始終立足於中國國情,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如鄧小平所說:“我們既不能照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做法,更不能丟掉我們制度的優越性。”
總之,鄧小平依靠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三大法寶,成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成就了改革開放偉大事業。鄧小平反復強調,中國的改革是有原則、有方向的。中國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在一定范圍內也發生了某種程度的革命性變革。因此,“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鄧小平總結社會主義探索的全部經驗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四、把鄧小平未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新階段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指出:“改革的意義,是為下一個十年和下世紀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續發展的基礎。沒有改革就沒有今后的持續發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紀的前五十年。”
作為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家,鄧小平不僅為改革開放在20世紀的發展開辟了道路、打下了基礎,也為改革開放在21世紀前50年的發展提出了戰略性預見。
——鄧小平預見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續發展的長期性和艱巨性。他指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決不能掉以輕心。”他強調:“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隻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
——鄧小平預見到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將會成為突出任務,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他在南方談話中指出:“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可以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到那個時候,發達地區要繼續發展,並通過多交利稅和技術轉讓等方式大力支持不發達地區。”他在1993年的一次談話中還指出: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以后財富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題目已經出來了,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分配的問題大得很。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鄧小平預見到了農村在第一個飛躍基礎上面臨著實現第二個飛躍的歷史任務。他提出農村“兩個飛躍”的構想,指出:“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這是一個很大的前進,要長期堅持不變。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這是又一個很大的前進,當然這是很長的過程。”他還預見到:“農民積極性提高,農產品大幅度增加,大量農業勞動力轉移到新型的城鎮和新型的中小企業。這恐怕是必由之路。”
——鄧小平預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將會成為時代性課題。他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這個制度下的方針、政策,也將更加定型化。”
——鄧小平始終堅信,要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礎上,才能解決中國的一切問題。他在1992年南方談話中強調: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必須始終注意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他還說:依靠無產階級專政保衛社會主義制度,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歷史經驗証明,剛剛掌握政權的新興階級,一般來說,總是弱於敵對階級的力量,因此要用專政的手段來鞏固政權。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這就是人民民主專政。運用人民民主專政的力量,鞏固人民的政權,是正義的事情,沒有什麼輸理的地方。
鄧小平對21世紀中國發展的上述預見,是留給我們的彌足珍貴的政治遺產與思想財富。
一代偉人隻能提出並解決他那個時代所賦予的並且是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發展的宏偉事業,必須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來謀劃,要有腳踏實地、堅韌不拔的定力來實現。今天,我們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為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團結一心、攻堅克難、努力奮斗。
中華民族復興日,公祭無忘告鄧翁。
(李捷 作者系求是雜志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