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

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

曲青山:鄧小平改革思想及其現實意義

2014年08月19日09: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鄧小平改革思想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指出:“面對未來,要破解發展面臨的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和挑戰,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除了深化改革開放,別無他途。”今天,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相比已有很大不同,但改革的歷史進程是連續的,鄧小平改革思想對於當前更加深刻地認識改革的歷史必然性,更加自覺地把握改革的規律,更加堅定地肩負起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責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改什麼不改什麼,我們要心中有數。我們改革的方向就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世界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不搞改革隻能是死路一條。但是,搞否定社會主義的所謂“改革”也是死路一條。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保持清醒頭腦,排除各種干擾,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改革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探索中推進。改革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國家進行改革,絕非易事。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中國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種種躲不開、繞不過的難題。改革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方法論,既要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又要穩妥審慎、三思而后行﹔既要摸著石頭過河,又要加強頂層設計,要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改革必須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在三者的統一中不斷前進。改革發展穩定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三個重要支點,也是全局中的三枚關鍵棋子。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發展是解決一切經濟社會問題的關鍵,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在保持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和發展,通過改革和發展促進社會穩定。

改革必須堅持尊重人民的首創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是改革開放的實踐主體,是決定我國前途和命運的根本力量。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要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最大程度地吸納人民群眾廣泛參與,保証改革始終有眾志成城的民意支撐,始終有破浪前行的民眾動力。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越繁重,我們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善於通過提出和貫徹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帶領人民前進,善於根據人民的實踐創造和發展要求完善政策主張,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為深化改革夯實群眾基礎。

1985年9月,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強調:“到下世紀中葉,能夠接近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那才是大變化。到那時,社會主義中國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們就可以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這個目標,都更加有條件實現這個目標。中國要發展起來、強大起來,要“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隻要我們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戰略部署,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我們的目標就一定會實現,鄧小平同志的期盼就一定會成為現實。

(作者為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19日 07 版)

(責編:張湘憶、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