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文明互鑒需要准確的中外文對譯

2014年08月18日03:0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文明互鑒需要准確的中外文對譯

  劉和林一家在實地調查。圖中道路牌雙擁路、三一大道的翻譯出現了張冠李戴的錯誤。光明網記者 唐天攝

  編者按

  “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中華文明的吸引力,讓越來越多的外國面孔出現在中國城市,城市的對外形象越來越受關注。針對城市交通牌英文翻譯不嚴謹的現象,長沙的劉和林一家,樂當“啄木鳥”,“叼”問題、給建議。我們期待每個城市都能有這樣的“啄木鳥”,讓中外文對譯更准確,讓我們的城市更文明。

  在林間,飛行的啄木鳥,叼出傷害樹木的害虫。

  在城市,行走的“啄木鳥”,“叼”出傷害文明的“害虫”。

  長沙大學外語系副教授劉和林、教授熊力游和他們的女兒劉賽凡,就是“城市文明啄木鳥”。今年4月以來,他們一家三口義務為長沙市城市道路交通牌英文翻譯查正糾偏,共拍攝道路交通牌1182塊,寫成了5000多字的調查報告,為提升長沙城市文明形象盡責。

  “啄木”情

  為何要當“啄木鳥”?

  劉和林來自雷鋒家鄉長沙望城,心中有深深的雷鋒情結。2011年,長沙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但在文明建設與國際化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在街上,劉和林經常看到外國人拿著地圖對照路牌認路,可這些路牌的翻譯並不都准確。

  教跨文化交際的劉和林,更懂得如何站在他者的角度看問題。1984年團中央發起“為中華之崛起”講故事比賽,他的《用語言架起友誼的橋梁》獲縣、市一等獎。30多年過去了,他的語言之夢、友誼之夢一直在繼續。

  “道路交通牌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與服務,英文翻譯是否嚴謹、是否符合外國人的文化認知,直接影響長沙城市文明形象。如果翻譯出現錯誤,不僅會引起笑話,還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熊力游說。

  在學校,熊力游教旅游英語、旅游文化翻譯等。平時教學,她要求學生得體而又規范地使用語言。外出旅行,她總是格外注意牌示語和旅游景區的翻譯介紹,還把其中一些記錄下來作為教學和科研語料。

  作為湖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大二學生,劉賽凡與父母討論的話題中往往包含著用語規范等問題。

  關於交通牌示英文翻譯的調查,一家人醞釀多時。

  “啄木”勤

  4月18日,網上挂出國務院對《長沙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2014年修訂)》的批復。劉和林全家看后,決心為未來長沙城市發展出一份力,三個英語腦袋幾乎同時想到了——“English Volunteers(英語志願者)”。

  4月21日,星期一,下著雨,17時50分到19時,劉和林與熊力游下班后沿著長沙大學山月路—163路—棲鳳路—德雅路—雙擁路一線,共拍攝路牌25塊。晚飯后,開始分類整理發現的問題:

  1、用詞不一:①“東二環(DONGERHUAN)”拼音大寫(雙擁路上的標識)、“東二環﹝2nd Ring Rd.(E)﹞ ”(山月路上的標識)。②“路”在這一路段上的表述有“RD.,Rd.,LU”多種形式。③“三一大道”被寫成“SANYI RD.”(洪山大橋163醫院上橋處)和“Sanyi Ave.”(北二環線上)。

  2、張冠李戴:棲鳳路上“雙擁路(SANYI RD)”“三一路(SHUANGYONG RD)”。

  3、大小寫隨意性強:有全部大寫,有大小寫混用。“福元西路 (Fuyuan Rd.(W))”“棲鳳路(QIFENG RD/LU)”。

  每一次分析完,劉和林手寫日記、寫感想,熊力游制作電子檔案。在他們的記錄中,分別用紅、紫、藍、黃、綠等顏色標注不同的錯誤,括號內還寫明了原因。做好記錄后,兩人再計劃下次拍攝的線路,然后根據線路選擇出行方式,或步行,或騎車,或駕車。

  在他們的手機中、相機裡,記錄了一張張問題指示牌。熊力游翻出一張,上面寫著漢語“三環線”,英文翻譯是“Sth Ring Rd.”。她無奈地說:“這樣的低級錯誤顯得缺乏責任心,太不應該。”

  劉和林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端午節。早6:00出家門從棲鳳路,經三角洲到新河,一直沿湘江風光帶南行至坪塘鎮對面。沿途經過了‘杜甫江閣’(無英文或拼音標示)、南湖路口西,穿越猴子石大橋,行至坪塘鎮對面大橋北。在這裡卻驚訝地發現:有一指示牌將‘三環線’的‘三’翻譯成‘Sth’。”

  經過3個多月的調查,一家人共拍攝1182塊道路交通牌,走過主干道21條,足跡遍布開福區、雨花區等6大區,總拍攝線路500多公裡,寫成了《長沙城市牌示英文翻譯的調研總結》。

  “啄木”樂

  劉和林告訴記者,接下來,他們將調研公園、商鋪、車站、碼頭、景點等,並發動學生志願者參與。目前,一家人已經完成了對烈士公園和部分商場的英文翻譯調研。

  劉和林說:“我們不會局限在長沙范圍內,做完長沙的一系列調查后,就去其他城市。我們也將建QQ群或微信群,邀請一些志同道合或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參加。”

  熊力游說:“牌示的整改涉及部門多,工作量不小。希望政府支持、倡導更多人加入文明城市建設的隊伍。我們沒有定期限,有能力就一直做下去。”

  在大學裡,劉和林研究的是和諧語言生態。他認為,城市文明建設中,語言生態文明是很重要的一塊。外國友人在中國工作也好、旅游也好、定居也好,尊重他們的語言和文化習慣,是一種語言文化多樣性的體現。

  熊力游說:“從細節做起,利用專業知識‘叼’出公共場所各類公示語翻譯中的‘害虫’,做中外文化溝通的橋梁,是我們的使命。”

  8月1日,劉和林收到了長沙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的信函。長沙市委宣傳部部長張湘濤支持他們繼續調研,就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分類,報送相關部門,提請整改。

  接到信函那一刻,三位“啄木鳥”心裡樂開了花。(本報記者 唐湘岳 本報通訊員 楊 文)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