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國際糧價持續走低  品種調劑需求加大

熱點聚焦:糧食擴大進口純屬市場行為

記者  羅  蘭

2014年08月18日10: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今年夏糧豐收,圖為在河北南皮縣西五撥村“渤海糧倉”核心示范區,一位農民在展示收獲的小麥。
  牟 宇攝(新華社發)

今年中國糧食進口有較大增長。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小麥為首的谷物進口量大幅提速,前7個月谷物進口同比激增80.7%。這引起國內外對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擔憂。對此,專家指出,中國糧食儲備充足,進口谷物增長是因為國際市場價格低於國內市場價格,並非是糧食缺口加大。

谷物進口同比增八成

今年以來,中國谷物進口特別是小麥進口明顯提速。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包括小麥、大米、玉米在內的我國谷物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長80%。另據統計,7月,中國進口谷物和谷物粉156萬噸,比上月多26萬噸。

中國是產糧大國,為何還要大量進口糧食?對此,海關總署分析認為,一是國內需求旺盛﹔二是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處於低位。

據悉,去年11月以來,小麥國內市場價格已連續9個月高於進口到岸稅后價格。目前國際小麥離岸價加上各種費用到境后,比國產小麥市價便宜10%左右。

從2010年起,中國糧食價格開始高於國際市場離岸價。國內外差價使國內企業加大了糧食進口量。專家指出,根據市場差價適量進口糧食,可以調劑國內余缺,也順應了農產品貿易國際化的大趨勢。

“除了國內外糧價倒挂因素之外,品種調劑方面的需求增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糧食貿易問題研究員程國強指出,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從國外適量進口“強筋、弱筋”小麥來滿足加工面包、蛋糕和高品質食品的需求明顯高漲。

夏糧連年增收儲備充足

事實上,目前中國糧食豐收,倉廩充實。2013年中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連增,包括谷物和大豆在內的全年糧食產量突破6億噸,再創歷史新高。2014年中國夏糧實現“十一連增”,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4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3660萬噸,比上年增加475萬噸,增長3.6%。

從糧食庫存看,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透露,截至2013年底,我國擁有遍布城鄉的各類糧食倉儲企業1.9萬個,倉容總量超過3億噸,比新中國成立之初增長了100倍。

“目前國內玉米和水稻庫存是歷史上最多的時期,庫存的個別品種甚至達60%-70%,糧倉裡的糧食夠全國人民吃半年以上。這樣的庫存儲備,說明我國整個糧食安全形勢處在比較好的時期。”程國強說。

新湖期貨研究所副所長時岩認為,把谷物進口大增簡單與糧食安全的憂慮聯系起來是比較夸張的。政府的糧食庫存目前比較充裕,現在政府考慮的短期問題可能不是糧食安全,而是如何讓市場消化儲備。

糧食收儲政策需調整

當初為保護農民利益而建立的收儲制度,在實行了差不多10年之后,在穩定市場,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同時,也造成了當今糧食庫存增多和境內外糧食差價大的遺留問題。

社科院農發所研究員李國祥介紹,收儲政策的初衷是考慮到當年國內小麥價格低於國外價格,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不高,加之糧食價格如果沒有政府調控,市場和農民的預期得不到保証,極易引發低價時拋售和高價時惜售的情況。

收儲制度存在的問題之一是抬高了國內谷物價格,加大了糧食庫存。據報道,去年中儲糧收購了近9000萬噸糧食,但大量托市收購的糧食由於價高賣不出去,糧食加工企業缺乏興趣,隻能堆放在倉庫中,中儲糧倉容吃緊。

一邊是糧食進口量擴大,一邊是國內庫存難以消化,新的兩難局面亟須管理層予以解決。業內人士指出,要加快農業保護政策的改革力度,盡快調整糧食收儲政策,理順糧食價格機制。農業部貿促中心主任倪洪興說,目前糧食庫存已難以消化,隨著國內外價差進一步拉大,臨時收儲政策將難以持續,未來將做調整,強化企業作用。

有關專家建議,解決國內外糧食價格的倒挂,一方面要形成糧食價格由市場決定的機制,國家不再干預糧食價格,逐步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促進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平衡。另一方面,要通過推動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進步、農業經營規模擴大等方式,盡可能放緩國內農業生產成本的上漲速度,保持國內稻谷和小麥生產的比較優勢。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