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敦品修學達材成德

2014年08月14日13:12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敦品修學達材成德

  本報訊(記者毛東風 通訊員關東翰姜成)仲夏時節,吉林毓文中學又忙碌於“送老迎新”之中。可無論是畢業離校的還是剛剛入學的莘莘學子們,都會向“敦品修學,達材成德”這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投去專注的目光,都會從不同角度解讀毓文校訓的深刻內涵……

  吉林毓文中學是一所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20世紀初,中華民族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廣大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1917年,從天津南開畢業的愛國青年韓梓飏、張雲責、李光漢等人為澤鄉救國,在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支持下,創辦了吉林毓文中學。第一任校長韓梓飏引用《孟子》一書中的“達材成德”作為校訓,后來學校又進一步完善為“敦品修學,達材成德”。可以說,毓文中學創立初始,就與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其校訓也充分體現出品學雙修、德才兼備、為國家培養有用之材的辦學理念。

  老毓文人劉文祥介紹說,吉林毓文中學創辦至今,可以說是名人薈萃,人才輩出:老一輩革命家和著名學者馬駿、楚圖南、郭沫若等曾在此教書﹔抗日英雄趙尚志、“兩彈一星”功勛物理學家彭桓武、地震專家馬宗晉、火箭專家范士合等曾在此就讀。

  毓文人一代又一代地傳頌著老校長李光漢先生的抗日故事:他在“九一八”事變后的第三天,就發出了“此仇此辱,決不容忍”的吶喊。此后,他一直參與師生們的抗日活動,直到1936年英勇就義。“在毓文,‘敦品’和‘成德’永遠是第一位的。有了好的品德,才能學有方向、學有動力,才能成為對國家、民族有用的棟梁之材。”劉文祥如是說。

  校訓的傳承,其實質就是核心價值觀的傳承。這麼多年,毓文不斷強化教師隊伍建設,使之樹立起正確的價值取向,勇當傳承校訓的“接棒人”。教學副校長文天英說:“經師易得,仁師難求。敦品修學要靠仁師引領。要培養達材成德的學生,教師必須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學校通過開展班主任培訓、基本功競賽、青年教師拜師及推舉“最美毓文人”等活動,狠抓教師的品德修養,全面提高教學技能,相繼涌現出王欣群、王志毅等一大批優秀的“最美教師”。

  由毓文校訓統領的教育教學,極具時代精神和辦學特色。德育副校長題正啟說:“‘敦品’與‘修學’相輔相成,‘達材’與‘成德’缺一不可。唯有‘敦品’與‘成德’,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修學’與‘達材’。它們就像兩塊基石,打牢了毓文厚重的文化底蘊。”長期以來,毓文一以貫之堅持以校訓教育為起點,以弘揚傳統文化為主線,以培養愛國主義情懷為核心,做到有意灌輸,有機結合,有序操作,寓德育教育於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之中。他們通過開展不同年級不同的主題德育活動,積極創建社會道德文化、學校道德生活、學生德育活動相互鏈接的全景式、循環式德育大課程﹔通過開展的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活動,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感知校園外的生活,樂於服務社會,爭做志願者﹔組織學生學習校史和開展校訓內涵大討論,引導學生以革命先輩為榜樣,從小樹立起遠大抱負﹔組建模擬聯合國、雅思文學社、書畫社、校園電視台等19個學生社團,開闊學生視野,培養愛好特長……目前,該校的文科、體育和國際等特色品牌,均位居全省前列。

  “‘敦品修學,達材成德’這一校訓與我們現在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是毓文風雨兼程97載、總能跟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靈魂所在。”毓文中學校長何曼麗說。

(來源:吉林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