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兩岳雄師情暖紅土地

2014年07月30日02:47    來源:河南日報

原標題:兩岳雄師情暖紅土地

  □本報通訊員翟森

  沂蒙山,氣勢磅礡,雄闊偉岸。戰爭年代,這兒戶戶皆軍屬,村村有英烈。

  大別山,橫貫中原,刺破青天。烽火歲月,這兒山山埋忠骨,嶺嶺豎豐碑。

  如今,戰爭烽火早已遠去,而這片紅色沃土上集中連片的特殊困難地區,始終牽動著黨、政府和濟南軍區萬千官兵的心。

  春寒料峭時,一場旨在為沂蒙山和大別山革命老區助學、扶貧、送醫、綠化的“四項工程”在濟南軍區部隊蓬勃展開。從基層到機關,從將軍到士兵,“情系老區,全力援建”猶如響鼓重錘,在官兵心頭回響。

  精心籌劃實施“四項工程”——

  點燃老區希望,引領富民夢想

  目前河南的10240個、山東的3035個貧困村大多在老區。去年12月7日,濟南軍區黨委擴大會確定把“發揮軍隊優勢為老區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作為軍區20個重大課題之一。

  很快,軍區出台了《支援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四項工程”實施意見》:

  ——實施“助學”工程。軍區在沂蒙山、大別山革命老區集中援建10所“八一愛民學校”,每所學校投入經費150萬元至300萬元。

  ——實施“扶貧”工程。軍區所屬部隊與300個左右貧困村進行結對幫扶,重點做好幫建基層黨支部、幫帶致富帶頭人、幫扶特色生產項目、扶助烈軍屬家庭、支援農田水利建設等工作,促進老區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

  ——實施“送醫”工程。軍區所屬醫院結對幫扶50個鄉鎮衛生院、100個村衛生室,3年內培訓醫務人員不少於1000名,指導開展新技術、新業務不少於300項,重點做好培訓醫務人員、免費接收進修、特困群眾免費醫療等工作。

  ——實施“綠化”工程。軍區所屬部隊在濟南平陰、洛陽伊川等地建立5個大型義務植樹基地,採取部隊野外駐訓集中種植的方式,利用3年時間建成2萬畝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高標准生態林。

  “四項工程”如一幅宏偉藍圖,點燃老區希望,引領富民夢想,也始終被軍區黨委高度關注著。

  軍區機關按照軍區黨委部署,成立支援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協調指導小組,軍區一名分管領導任組長,統籌協調援建老區事宜。今年5月13日,軍區又出台《支援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四項工程”實施方案》,對責任單位、援建標准、實施方法等進行“清單式”細化明確,並建立健全工作運行、檢查督導等制度機制,確保“四項工程”順利展開。

  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幫群眾所需——

  兩岳雄師打響老區援建戰

  67年前,劉伯承、鄧小平發出命令:勇往直前,千裡躍進大別山。

  67年后,濟南軍區黨委一聲號令:兩岳雄師打響援建戰。

  時代不同,戰場有別,不變的是一腔熱血。

  再造秀美山川:3月8日至18日,第20集團軍某炮兵旅、第26集團軍某摩步旅、第54集團軍某紅軍師等近2萬名官兵揮汗如雨,在5個義務植樹基地植樹65萬株,綠化荒山荒地6300畝。官兵都說,要把這項工作打造成回報老區人民、營造良好生態環境的“精品工程”。如今,小樹抽嫩芽,荒山披新綠。不出十年,這些植樹基地將是老區人民名副其實的“綠色銀行”。

  傾力脫貧致富:臨沂軍分區向轄區官兵發出倡議,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號召廣大民兵預備役人員開展“一連帶一村、一兵帶四鄰”活動。與此同時,濟南軍區團以上單位結對幫扶473個貧困村,計劃利用3年時間,幫50萬貧困百姓脫貧。

  大力建校助學:4月21日,信陽軍分區率先下發落實“四項工程”方案,設立“八一助學基金”,按照師職干部每人每年2000元、團職干部每人每年1000元,每人結對資助一名貧困大學生或高中生,跟蹤資助其完成學業。與此同時,軍區援建的10所“八一愛民學校”正在緊張施工中。學校建成后,老區上千名學生將搬進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教室讀書。

  撐起健康“保護傘”:5月8日,軍區駐豫8所醫院與信陽市衛生局及所屬5個縣23個鄉鎮衛生院,舉行“濟南軍區醫院支援大別山區‘送醫’工程啟動儀式”,官兵庄嚴承諾,要用自己的雙手為老區人民撐起健康“保護傘”。

  眼下,濟南軍區數個援建工作組依然奔走在援建現場,各醫院派出的百余名醫護人員正活躍在老區……

  大愛引發“蝴蝶效應”——

  軍民聯手助推“四項工程”進入“快車道”

  一粒石子,能激起愛的漣漪。而這場聲勢浩大的援建戰,注定激蕩起一條愛的長河。

  河這頭,是軍區部隊隻爭朝夕援建老區的愛民行動﹔河那頭,是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全力支持援建的擁軍深情。

  河南省下發《關於支持配合濟南軍區支援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四項工程”的通知》,號召全省軍民同心協力、密切協同,確保援建任務順利啟動、及時推進、圓滿完成。他們還將先期規劃實施的“三山一灘”貧困地區脫貧工程與“四項工程”對接,納入黨委重大決策事項,納入軍民融合發展議事日程,納入教育實踐活動成效檢驗標准,納入參建援建長效機制,科學統籌、聯動展開。

  得知部隊要援建愛民學校,地處大別山腹地、財政並不富裕的新縣縣委書記楊明忠、縣長呂旅當即表示:縣裡無條件配合,建就要建高標准,不管花超多少錢,縣裡全補齊。

  為提高學校建設標准,縣裡兩次更改學校整體設計方案,如今校區新址上一幅古朴典雅的校園效果圖讓眾多適齡學童翹首以待。

  5月30日,林州市茶店鎮紅星村“軍民共建示范村”正式揭牌,這個曾經貧窮落后的小村,經林州市人武部和地方政府共同幫建,如今,寬闊筆直的馬路、設施齊全的娛樂廣場,再加上持續引進的致富項目,昔日貧困村正大步邁向富裕。

  初步統計,魯豫兩省各級已為“四項工程”籌措配套資金近千萬元。軍地雙方相互配合,讓溫暖工程又生出了許多溫暖。因它匯聚起的正能量,也如“蝴蝶效應”般越聚越多,加速推進“四項工程”落地生根。

  一項項工程落地生根,一份濃濃的愛愈來愈烈——

  離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對你就有多親

  這是一名父親發自肺腑的囑托——

  “孩子,你倆要記住,是親人解放軍讓咱家過上了好日子,咱一輩子也不能忘!”平邑縣西朱尹村農民朱永根妻子長年臥病在床,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家庭生活十分困難。今年,朱家的老屋又塌了。平邑縣人武部幫他修繕房屋,為他家送來生活用品,並承諾每年提供2000元救助金。老朱的日子逐漸有了起色。

  這是一個孩子飽含深情的感恩——

  5月30日上午,在第65個“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軍區政治部領導來到蒙陰縣八一紅軍希望小學,看望慰問師生,並向學校贈送50台電腦。

  “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贈送儀式上,一名孩子用充滿童真的話語表達著內心的感動。

  這是一名老醫生夙願成真的感動——

  “沒有大愛,難成大醫。”5月13日,新縣田鋪鄉衛生院院長鄭雷拉著解放軍第154醫院院長秦書理的手,激動不已。兩家醫院簽下對口援建協議,154醫院將利用3年時間出資100萬元實施技術、設備和人才援助,把田鋪鄉衛生院建成一流醫院,使其真正成為群眾健康的“保護神”,而這也是鄭雷的夙願。

  “‘銅鑼社’開唱了!”7月11日一大早,這條消息就在魯山縣董周鄉虎嶺村傳開了。“銅鑼社”是該村從祖上傳下來的民間文藝團體,深受村民喜愛,但由於資金短缺已中斷數十年。如今,平頂山軍分區出資鼎力扶持,“銅鑼社”又與村民見面了。

  如果人民是大海,子弟兵就是水珠一滴。如果人民是大樹,子弟兵就是綠葉一片。又一次挺進大別山的第154醫院巡診分隊打出的這條橫幅,道出了所有參加援建官兵的心聲。正如濟南軍區一位領導所言,離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對你就有多親。③9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