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24小時滾動新聞

戰台風,海南眾志成城

2014年07月23日10:50    

原標題:戰台風,海南眾志成城

  7月18日下午3點30分超強台風“威馬遜”在海南文昌翁田鎮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達60米/秒,據了解這是1973年以來登陸華南區域的最強台風。“威馬遜”的登陸給海南省造成巨大損失,據初步統計,僅海口市受災范圍就達22個鎮21個街道辦,受災人口85.59萬人,佔總人口39.4℅,轉移人口2.47萬人,直接經濟損失約83.86億元。大樹傾倒、房屋受損、斷水斷電,人們正常生活受到極大影響。台風無情人有情,在台風過后,海南人民在全國人民和解放軍的幫助下開始了生產自救,在抗擊台風的過程中,溫馨感人瞬間不斷涌現。

軍隊馳援

海南軍區官兵赴文昌等地 幫助恢復生產生活

  7月20日,海南省軍區副司令員李谷建少將帶領某部300余官兵,深入到受災最嚴重的文昌市翁田鎮、三江鎮等,幫助疏通道路、展開災后重建。據悉,這支部隊在文昌已連續奮戰了3天。

  記者在現場看到,道路上滿是被台風刮倒的小葉桉、電線杆以及大水沖入的魚蝦雜物,四處散布著高壓電線。官兵們頂著烈日,耐著惡臭,用砍刀、油鋸將樹木鋸成幾節,合力搬向道路兩旁,進村的路不足200米,卻花費了近2個小時才抵達村庄。

  部隊官兵剛進村庄,一名群眾激動地跑了上來:“村裡一個小孩在台風登陸當天出生,可院子大門被倒下的大樹擋住,進出受阻,母子兩無法前往醫院,請幫幫他們……”

  官兵們迅速跑到該戶人家門前,隻見一顆粗大的小葉桉整個從大門壓向主屋旁的廁所,樹干剛好攔住大門,人員無法出入。10余名戰士不顧隨時可能倒塌的廁所帶來的危險,迅速爬上樹干開始清理枝葉。半個小時后,隻剩一根粗大、長近15米的樹干斜於門前,為防止油鋸手鋸樹時樹干突然失去承重點將房屋砸塌,10余名戰士站在空蕩處將樹干頂起,飛舞的木屑讓戰士們睜不開眼睛,但沒有一人放手。反復四次,樹干終於被清走,戰士們顧不得手上磨起的血泡和滿身的樹木屑,立即將母子二人抱上車,送往醫院進行護理。臨走時,孩子的父親雙眼噙滿淚水,感激不已:“謝謝……謝謝……謝謝……孩子長大了我也讓他參軍。”

  班排戰士疏通道路、電工班戰士搭設電路、醫務戰士噴洒消毒藥劑……當天,該部官兵先后深入了2個鎮10個村,幫助村民疏通道路50余公裡,清理垃圾近百噸,噴洒消毒藥劑近百桶,巡診群眾百余名。

  據悉,當天還有10支部隊、民兵應急分隊及醫療分隊等千余人,分赴在海口、文昌、瓊海等受災最嚴重的鄉鎮及街道,幫助災后重建,恢復生產生活。

黨員帶頭

7月21日,超強台風“威馬遜”肆虐后的北港島及周邊一片狼藉。

  共產黨員是不屈的脊梁

  1140人,一個不少!

  村子淹了,房子倒了,漁船毀了、家具泡了……但是,村民一個都不少,“零傷亡”是海口美蘭區演豐鎮北港島災情發生后交出的答卷。在這份來之不易的答卷背后,彰顯了當地基層黨組織先鋒模范的作用。

  北港島,這個在400多年前瓊北大地震中幸存下來的村落,沒有像附近的72個村庄一樣永遠陷落大海,卻與陸地割裂,成為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孤島。

  2014年7月18日,超強台風“威馬遜”來襲,瞬間喚起了北港島民對400多年前那場災難的可怕記憶。

  然而,可怕的記憶沒有成為噩夢。大災來臨時刻,一個個敢於擔當的黨員干部,帶領村民凝結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房子塌了!”

  熊延勝上島的時候,是7月17日上午11點多,浪靜風平。 他是海口市美蘭區演豐鎮鎮長,接到防風通知后,和外出避風的村民反道而行,帶領6名鎮干部前來。 12點,他召開村干部和黨員會議,層層發動。世代以海為生、與風為伴的村民,見慣了台風暴雨,一些人並不以為然。 收集到這些信息,熊延勝心裡有些忐忑不安。下午5點,他決定組建一支應急救援隊,由鎮村干部和黨員組成。當晚,救援隊進行了應對演練。

  18日一早,起風。救援隊兵分兩路,一路儲備物資,一路繼續挨家挨戶告知風訊,勸說撤離。

  風浪驟急,老少婦孺上了防洪樓。

  “西北方向,潮水漲得猛,不妙!”下午1點半,熊延勝接到報告,心提到嗓子眼。 “快,馬上組織第二次轉移!”熊延勝趕緊下令。應急救援隊奔向一個個留守的村民家。有樓房的,上樓﹔能就近安置的就近安置。

  下午3點多,風怒吼著,咆哮著,無情地撕扯小島。防洪樓擋不住風的力量,開始搖晃。大門吹開了,一個人去關,風又吹開了﹔兩個人去頂,還是不行……整整11個人,硬是把門給頂住。 窗外,台風卷起一切能卷起的東西,發出恐怖的撞擊聲、撕裂聲,小孩給嚇哭了,女人們都戰戰兢兢。 海水開始倒灌,從四面八方扑來。天地連成一體,小島一片渾濁。

  突然,有人尖叫,“房子塌了!”

  小島孤懸海上,建一幢樓房的代價遠比陸地要高出數倍。辛苦攢足半輩子錢蓋起的房子是島民的心血和希望。男人慌了,女人抽泣。 風在狂。房屋一間間垮塌,防洪樓裡的男男女女眼睜睜看著,像是身上被生生割了肉。

  “房沒了,以后住哪?” 抽泣,從一個角落蔓延開來,漸漸變成哭聲一片……

  “是黨員的站出來!”

  晚上6點多,各臨時安置點的信息匯總上來,缺了幾個人。村支書蔣侯吉驚出一身冷汗。

  是坐等消息,還是出去搜尋?外面風勢猛烈,村民生死未卜,此時派人出去十分危險。熊延勝,這個北港村抗災前線總指揮,腦子裡激烈交鋒。

  沉默片刻,熊延勝走到眾人面前,大喊:“是共產黨員的全部站出來!”

  沒有遲疑,沒有退縮,齊刷刷,黨員們默默地從人群中走出,像入黨宣誓時那樣堅定。

  聯系北港村的鎮干部王示楷一聲不響,靠著牆角,手捂著臉,想哭。熊延勝看見了,沖他吼:“你給我憋住!黨員不能哭!你一哭,老百姓還不亂了?”

  王示楷當然不孬。從2002年挂點北港村到現在,10多年來的相處,他早已把自己當成北港人。讓王示楷揪心的,是不遠處自己的家,鄰近的濱海村,同樣正遭受風魔的侵襲。電話打給賣雜貨的妻子,不通﹔打給鄰居,鄰居說,你家店被風吹倒,你妻子不見了﹔家裡,還有一個躺在病床上的八十多歲的老母親……

  濁黃的海水越來越深,王示楷和全體黨員跌跌撞撞地沖出防洪樓,任憑洪水漫過胸口。

  “你連家都不要了,還回來干什麼?”

  19日凌晨1點多,風小了,海水漸退。

  凌晨4點,天空泛白,晨曦,洒向北港島。

  全村開始清點人數。早晨7點多,最后兩位下落不明的村民還活著的消息,傳到了防洪樓。1140人,一個不少!

  激動的掌聲在防洪樓裡驟然響起,在驚恐、痛苦和憂慮中捱過一宿的人們,露出幸福的微笑:人在就好,人在就好。

  “那種幸福感,是我活了幾十年來最深的一次。”演豐鎮干部翁裕和感慨萬千。

  也許隻有經歷過磨難,才會懂得,世間一切美好,莫過於劫后余生,莫大於同舟共濟。

  回想那一夜,村民周乃文嗓門大了,“這些干部都是不怕死的!椰子樹被吹得都能砸死人的台風天,這就是戰斗!這些人都豁出去了!”

  其實,誰沒有自己的家?誰的生命不是隻有一次?

  蔣侯吉忙了一夜,回到家時,發現自家新蓋的樓房變了樣。窗戶、玻璃、家具不見了,傾注半生心血、寄托一家全部希望的漁船和漁排都毀了,一輩子摳牙縫攢下的家當一夜間蕩然無存。

  妻子看見他回來,嚎啕大哭:“你連家都不要了,還回來干啥?”

  “什麼都沒了……”男兒有淚不輕彈,蔣侯吉的淚水止不住滾下。

  然而,蔣侯吉知道,還有很多人和他家一樣。淚水還沒干,他扭頭就回防洪樓了。

  清晨7點,北港村黨員干部會議召開,部署救災工作,察看災情,統計損失。 直到這時,陸續回家的村民看到了他們這一生都沒有見過的淒慘景象——

  昔日海風宜人、漁歌唱晚的北港島,如今斷壁殘垣,海水還沒有退完,有些路段深過腰部。鍋碗瓢盆漂浮在水面上,散落在村頭巷尾。

  陳澤川家是最靠近小島碼頭的,三層小樓前原本有片外擋牆,雕著三角梅的小花朵甚是好看,可一場台風過后,牆被拱塌了大半。和陳澤川家一樣,全村930多間房屋受損,141艘漁船覆沒,23個漁排,隻剩下七零八落的木塊和漁網。

  “好日子一定還會過上!”

  北港島孤懸海外,1140個村民的安危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19日中午時分,正為沒飯吃、沒水喝犯愁的陳澤川,突然發現屋前熱鬧起來,碼頭上站滿了人。

  海面上,一艘沖鋒艇正向碼頭急速駛來。

  “市委書記、市長來了!”很多村民一邊喊,一邊從村內跑來。

  人們激動極了,使出很大的力氣鼓掌,喜悅的淚花在許多人的眼眶裡打轉。“這是台風后上島的第一艘船!”

  像見了親人,人們圍住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陳辭,海口市長倪強等人,七嘴八舌地講述著災情。

  無情的大自然,曾割裂陸地和北港的相連,卻割不斷黨和政府同北港人的深情。

  此時,北港島儲備的應急物資告罄!千余人沒飯吃、沒水喝、沒有電!

  愛心,迅速涌向北港島。援助小島的行動緊鑼密鼓地進行。

  特警來了,乘坐兩艘機帆船送來了水﹔

  部隊來了,30人先頭部隊乘沖鋒舟送來食品和水﹔

  醫生來了,帶來了急需的藥品﹔

  電工來了,迅速搶修電力設備﹔

  愛心企業來了,送來了必備物資﹔

  ……

  每有物資到岸,村民們都自覺去碼頭搬運。他們不知道說什麼話來表達感激,隻伸出大手緊緊地握住你。

  風雨過后,演豐鎮委租了條小木船,往返接送北港村民到鋪前鎮去買生活必需品,漁民自己也帶回了柴油、礦泉水、餅干、方便面……

  21日,村民招連順在塌了半面牆的廚房牆垛上,晒起了一些紅魚片。這些魚是招連順早上剛剛打回的,晒干了可以拿到鋪前賣。招連順說,“台風把家毀了,我們就再建起來,生活還得重新開始!”

  是的,生活雖然平淡,而活著總得有滋有味。就像鳥兒始終要歸巢,耕耘過的土地最終會有收獲,重建,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種力量!

  此刻,北港島四周風平浪靜,海面上跳躍的魚兒給小島的滄桑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志願者在行動

【圖集】

  面對自然災害的無情肆虐,海南民眾沒有畏懼,而是接力般地點燃起一支支希望的火光。民間自發組織的各種救援隊的身影出現在各個地方,清理路障、提供救援、設置收留點等等,為受困群眾提供著各種救助,他們溫暖著在這個場台風中受困群眾的心靈,讓社會“正能量”傳遞不息。

  海口志願者微信集結合力疏通龍昆路

  民間救援微信集結

  清障、拖車、送物我們來了!

  20日上午,“威馬遜”台風襲擊后第二天,海口市內各大街道仍一片狼藉,不少被刮倒的樹木堵住了道路。海口龍昆北路的華海路口附近,一個身著T恤、短褲的男子坐在一輛軍綠色的摩托車上,衣服被樹皮蹭臟,雙手也沾滿泥巴,正打電話向隊員通報著情況。他的身后是一排被風刮倒的樹,已經把人行道堵得無法通行,一根粗壯的樹枝上留有一把鋸子和砍刀,是他剛才使用的清障工具,他,是一民間救援隊的“隊長”石頭(化名)。

  石頭稱,他們這支“民間救援隊”是通過微信群組織起來的。“很多人想加入我們,但通信不好聯系不上。”石頭稱,他昨天發短信組織大家到龍昆路砍樹疏通道路,隻有幾個人收到,今早還找不到路,車子又沒油了,起先就他自己一個人過來,然后有幾名路人加入,還有4名交警拿來了鋸子。原本倒在機動車道上的3株大樹,被大家合力鋸斷,一會兒就清理好了,現在機動車道已經疏通,弄完大家就走了。

  石頭指著身后的那排倒下的樹稱,現在隻剩他一個人,力量有限,坐著休息下一會再接著干,“能干多少就干多少,盡點自己的力量”。就在這時,救援隊的一名志願者趕到,兩人不認識,簡單的打了一下招呼后,又拿起砍刀去清理樹障去了。

  大概一小時后,兩人滿頭大汗,成功地把人行道疏通。隨后,環衛部門工作人員也趕來清理。“他們來了,那邊的幾棵大樹就有希望了。”石頭說。

  深夜,石頭才冒著風雨趕回海甸島的家,一路上遇到需要幫助的群眾,他們也伸出援手。“回到家已經晚上12點多了,車子也沒油,當時風雨很大,不能再出來了。”石頭感慨地稱,他們家也受災了,“頂著玻璃睡了一晚。”

  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

  拖車隊救援60多輛車

  台風過后的海口,不少街道和小區內都有被砸損壞、泡水的車輛,一支由民間發起的拖車“救援隊”,公布了國興、美蘭、秀英及其他片區的救援電話,而且有專人負責。參與救援的“隊員”陳一泊介紹,19日早上9時左右,他們就展開了行動,一直忙到當天晚上,回到家時已經是12點多鐘。

  陳一泊稱,他們沒有專業拖車,用轎車當拖車用,設備簡單,但這兩天他們救援隊的幾個人,已經免費拖了60多輛車到修理廠。

  三亞網友自發組隊

  征集糧水支援文昌

  “這世界,不冷漠,因為有你,因為有我,因為我們一起伸出的手,還在緊緊地相握。”三亞眾多網友自發為災區人民捐款、組成救援小分隊趕赴文昌。

  7月19日上午,從微信等渠道看到文昌、海口等地百姓的房屋倒塌,家園盡毀滿目瘡痍圖片后,三亞網友“美麗風情屋”立即向廣大網友發出“彼此守望,共度難關,天涯有愛,海南挺住-天涯三亞版賑災帖”。她說,受災的情況讓她覺得不能再安穩無為度日,必須為災區父老們多做一點什麼,才能讓她悲傷的心平靜。這份帖子稱:“哪怕只是非常微弱的一點力量和幫助,也代表三亞人民溫暖的心”。帖子發出后,許多三亞網友紛紛獻出愛心:網友@寶妃、@桐言300元,網友@余小魚、@無寒吧100元,網友“執著小豬”、“翡翠美人”200元,網友“@一條”28箱怡寶純淨水……截至目前,共收到現金9000多元,物資一批。

  7月19日晚,10余名三亞K友匯的微友自發組成救援小分隊,在三亞灣碧海藍天小區征集糧水,醫藥用品、工具箱、帳篷等物資。組織者高連民說,他們採購了面包、礦泉水、藥品等3000元多物資,因時間緊迫,且那裡交通不便,不能帶過多的東西,因此開4輛車前往文昌翁田鎮、鋪前鎮等重災區,幫助災民。此次前往是為踩點,看看哪裡更需要幫助,他們回來后將組織更多志願者前往。

  天涯海角組建救援隊

  緊急出動運送物資

  19日上午,天涯海角游覽區在公司領導的帶領下自發組成了救援慰問小分隊,一行10人,出動了2輛車,運輸礦泉水、干糧、毛巾衣服、雨衣雨鞋等各類救援物資趕往文昌。

  在救災部隊的指引下,救援小分隊趕到了文昌轉移災民的集中地,把救災物資已全部發放到災民手中。

溫馨瞬間

台風過后的海口街景。

  海口無人菜攤贈菜300斤 攤主:沒有人多拿多取

  “風雨無情人有情!”近日,備受關注的海口無人菜攤再次引起市民關注,家住綠島家園的高小姐說,攤主免費供菜的舉動雖不驚天動地,卻在這台風過后的天氣裡傳遞著濃濃的人情味。

  據悉,由多園萬家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經營的海口無人菜攤今年6月12日正式運營,曾引起社會各界關注熱議和得到了許多海口市民的鼓勵和支持,海口12個攤點平均每天可售菜近4000斤,消費者誠信購買率超過90%。

  7月18日,海口不幸遭遇超強台風的侵襲,由於交通中斷,菜攤從原先的12個點一夜間縮減至1個點,19日,無人售賣自助菜攤隻能在綠島家園小區供應,但在這一天,菜攤上多出一塊寫字板,上面寫著:“台風期間,菜品免費,按需所取,留給最需要的人!”

  “遭遇台風天氣,大家的生活很不容易,免費供菜只是一點點心意,希望解決一部分人的燃眉之急。”攤主劉昆介紹,當天由於隻有1個攤點,所以蔬菜消耗量並不大,全天總計約300-400斤,“大家都很自覺,沒有人多拿多取”。

  劉昆表示,下一步,隨著海口交通問題逐步解決,多園萬家准備再在昌茂花園、澳洲園、牡丹園等小區恢復5個平價攤點,“每天備貨約3000斤,凌晨3點左右開始供應”。

戰斗還在繼續

  台風遠去,但台風帶給海南的大考仍未結束。文昌市21萬多名因房屋倒塌被迫離開家園的百姓,期待能早日重返家的溫暖……

  不少市民想盡早擺脫住酒店,“蹭電”“蹭網”“蹭水”的生活……

  蕉農渴望盡快得到政府的救助,好讓這一年的投入不血本無歸……

  不少學子希望網絡通訊趕緊恢復,能夠完成網上填報志願,圓自己的大學夢……

  一道道考卷並不簡單。羅保銘實地檢查救災工作后指出,從群眾最關切的地方做起,突出重點、保障民生、共渡難關。這是做好考卷的關鍵。

  目前,在海南災區的大街小巷,隨處可以看到武警官兵、基層干部、志願者在奮力清除障礙﹔南方電網公司緊急調派2050人馳援海南,加緊受損線路搶修﹔海口4個自來水廠已恢復生產,文昌11個水廠也有望全部恢復正常,困擾群眾多日的用水問題有望解決。海南省際和省內交通已全面恢復,海口、文昌等重災區市內交通已恢復通暢。

  截至22日,海南衛生系統已派出51支醫療隊、181支防疫工作隊進入各受災鄉鎮,263名醫護人員和1251人的衛生防疫隊伍已開展災后醫療救援、受災地區疾病防控和災區消毒工作。海南省農業廳派出40了多名農業專家組成專家組到受災市縣指導救災工作,地方農技中心農技站全力配合投入災后恢復重建。

(來源:中國文明網)

(責編:ss)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