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23日06:49 來源:湖南日報
本報記者 曹嫻
嚴格評估企業質押監管能力
“96.9分。”
7月22日,包括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中國銀行業協會等行業組織在內的一批專家學者,來到湖南星沙物流投資有限公司,對該企業的質押監管能力進行現場評估。
通過對星沙物流的基本條件、管理現狀、誠信情況三大類38項指標逐項打分,星沙物流最終以96.9分評為優秀監管企業。這也是全國首個通過質押監管評估的物流企業。
質押監管是基於物資倉儲業務發展起來的一項類金融物流業務,是指出質人(貨主)以合法佔用的貨物向質權人出質,作為質權人向出質人授信融資的擔保,監管(保管)人接受質權人的委托,在質押期間按質權人指令對質物進行監管的業務模式。
通俗地說,就是貨主企業把商品存儲在物流企業的倉庫中,憑借倉庫開具的倉單向銀行申請貸款的業務,銀行根據商品的價值向客戶提供一定比例的貸款,同時,由倉庫代理監管商品。
近年來,我國物流金融發展迅速,開展物流金融服務的企業已達3000多家。這些物流企業是否都有能力把貨物監管好、提供相關金融服務?
今年4月,中物聯以商務部發布的《質押監管企業評估指標》為標准,專門設立了質押監管評估委員會,在全國范圍內設立了34家評估機構,培訓了100余位專、兼職審核員,制定了一系列評估的規則、辦法,在行業內全面開展物流企業質押監管評估,以此提升質押監管業務,規范物流市場。
參與評估的企業,按照“自檢-申報-初審-再審-現場評估-審定-公示-通告”的程序進行。通過評估,評出優秀監管企業、合格監管企業、不合格監管企業。最終審核通過的企業名單,經公示后,通過網站、報刊等媒體向社會發布通告同時抄送相關金融機構。企業通過評估后,並非一勞永逸,評估委員會每2年進行一次復核。
有效防范物流金融潛在風險
動產質押監管,在國內已開展10多年。據統計,2013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7.29萬億元,其中物流企業參與監管的融資業務約在3萬億左右,為相關物流企業帶來的綜合收益超過200億元。
一直以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物流金融讓企業的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等可以作為質押物,通過物流企業對質押物的專業監管,使企業快速獲得銀行貸款。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表示,物流金融創新業務中,質押融資已經成為廣大企業尤其是眾多中小企業獲取經營業務發展資金,改善融資渠道的一個重要手段。
然而,動產質押監管“始終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機構,也沒有相應的標准指引,參與其間的金融機構、出質人、監管企業所執行的標准多年來也沒有統一。”崔忠付說。
正因為業務標准和市場秩序規范滯后,物流金融的蓬勃發展也伴隨出現了很多問題,“給金融機構、物流企業帶來了很多慘痛的教訓。”崔忠付介紹。
如對金融物流業務的性質、特點、模式、風險不清楚,盲目開展業務而陷入圈套﹔對客戶的資質、信譽、財務狀況了解不清,被拖入風險﹔選擇了過期、變質、易揮發、有爭議、無產權的貨品進行質押,易產生法律糾紛﹔監管方內部的流程設計和操作不當,人員利益沖動等,給不法者提供了機會,導致虛開倉單、一貨多押等問題層出不窮。
中國銀行業協會維權部主任、首席法律顧問卜祥瑞認為,對物流企業進行質押監管評估,有利於防范物流金融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等。同時通過質押監管評估建立數據平台,推出行業黑名單,如開過假倉單,就會被銀行“拉黑”。
潛在需求將得以更大釋放
“湖南的物流企業參與質押監管評估的積極性很高,因此把評估啟動的第一站放在了湖南。”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表示。
據省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統計,全省物流金融的需求約有2000億元,而現已開展的物流融資規模不到200億元。
我省首批申報質押監管企業評估的企業有8家。在星沙物流之后,中物聯還將對京陽物流、一力物流進行現場評估。
省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執行會長、湖南星沙物流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國杰認為,物流企業的質押監管能力,包括企業的管理方式、人員的道德品行、監管的科技手段等方面。目前全省開展物流金融的物流企業在15家左右。
其中,星沙物流開展物流金融已有11年,於2005年在省內首創性地推出“銀倉通”業務,包括倉單質押監管、動產抵押監管、供應鏈金融融資監管等,開發抵押品種近300個,合作企業達400多家。目前星沙物流的倉儲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擁有遠程監控、條碼識別系統、電子圍欄等高科技監控手段。今年來,星沙物流的監管價值已達20億元。
湖南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劉平認為,質押監管評估的推進,將大力提升我省質押監管水平,物流金融的潛在需求將得到更大釋放,從而進一步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來源:湖南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