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法制健全市民講規則   沉默多數不願“搞搞震”

香港安定有兩個重要內部因素

黃  麗

2014年07月22日09: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香港人比較遵守規矩,公民社會相對成熟。

內地赴港的游客可以看到,過馬路遇紅燈,無論有無車通過,行人一般都很自覺地等候,根本不需要專人監守。公共場所不准吸煙的規定也執行得很好。海關查違規帶香煙很嚴格,能帶多少支就放行多少支,該罰就罰,沒有情面可講。還有車內不准吃東西,大家都很自覺遵守。許多行為規矩久久為功,大家都能遵守。香港治安也比較好,打架一次,就會記錄在案,一旦有了案底,對以后的發展會產生很大影響,所以人們不會輕易動粗。

大家都按法律和規則行事,一個人口稠密的大都市才得以井井有條,人們安居樂業,這也是香港興旺的原因之一。

居民相信:

警方執法不會胡亂抓人

如此民風下,近年出現的社會爭執,普通香港市民是不樂見的。對於法律允許范圍的集會游行,他們贊成,對於“佔領中環”激進活動,保持距離的人較多,最大的理由是,此類活動於法無據,於港不利。

“佔中”違背香港基本法,意圖通過亂港達到政治目的,多數市民不認同,不希望發生混亂。如果有人執意要搞怎麼辦,許多人贊成當局堅決制止,對於違反法律的行為,要堅決執法。

近期,反對派策劃違法的“佔領中環”,對此官民及各方批評表態很多。

6月份,有示威者以暴力手段沖擊香港立法會,警方執法拘捕21人,並將190人移離現場。香港特區署理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指出,警方當日採取的行動是合法、必須、合理和恰當的。他強調香港是法治社會,絕不容忍或姑息任何暴力行為。若有任何違法、破壞社會安寧或公共秩序的行為,警方會採取果斷行動,包括即時拘捕。

對於有人在互聯網上號召沖擊立法會甚至傳授暴力手段方法,李家超表示,警方正在跟進調查。在互聯網上發布涉及虛假或煽動他人犯罪的信息可能觸犯有關法例,一經定罪,可處監禁5年。

據香港媒體報道,有大律師指出,隻要“佔中”再發布一些具體佔中細節內容,如鼓動市民到中環坐在馬路上,即可能構成教唆他們犯罪。

香港的集會游行,大多和平有序。在去年的各種游行中,警方拘捕444人,起訴54人。保安當局認為,所有檢控決定,不論是引用《公安條例》或《侵害人身罪條例》等檢控,都是按照律政司《檢控政策及常規》內既定及公開的原則作出,不受政治、傳媒或公眾的壓力影響。

據悉,根據《公安條例》的有關規定,在香港任何公眾集會或游行人數若超出法例規限,即50人以上的公眾集會及30人以上的公眾游行,必須按照條例的規定,在活動舉行前最少7天向警務處處長提出通知,並在處長沒有作出禁止或提出反對的情況下方可舉行。

香港海關人員總會日前發表聲明,全力支持警方執法。聲明指出,香港“七一游行”當日少數激進分子提前“佔中”,肆意堵塞道路、擾亂社會秩序,警察清場是必要的。應嚴格依法檢控,讓違法者承擔必要后果。

沉默大眾:

不愛搞事充當關鍵角色

隨便問個香港市民心願是什麼,他們往往會說“打好這份工咯”。多數人不喜歡“搞搞震”,不願沒事瞎折騰。作為香港的主人,沉默大眾摯愛這片土地,在此打拼,隻求安定,他們心態平靜,是穩定香港的重要因素。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一位老師的一篇文章寫道,他讓學生就香港問題寫一篇文章,從收回的文章來看,書寫“風花雪月”的佔四成,高於談論社會現象的比例,而最少人論及的則是政治。在一共200多名學生裡,針對政治做文章的人僅有9人。

《南華早報》刊登一文,作者艾利克斯·羅寫道:如果說香港“七一游行”的參與者代表香港的大多數,那我街區裡的那些人去哪了?從統計學來看,我應該至少有機會遇到一兩個抗議者。可這個星期裡,我跑來跑去詢問我鄰居是否參加了游行,結果一個都找不到。

“香港有一個沉默的大多數群體。他們沒有時間關心政治或表示抗議,因為他們沒有為此煩惱,或是不太在乎。當然,我認為大多數像我和我鄰居一樣的香港人想要完全的民主、廉潔高效的政府以及更公平的社會。但我們中的多數人認為,我們已然生活在一個自由安全的城市,公共服務也算有效率。”

香港“沉默的大多數”很少有聲音,一說出來就是大實話。

不同階層的普通民眾,擔心激進反對派的行為引發政治動蕩,一旦沖擊香港的金融和旅游等支柱行業,每個香港人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近期,市面上對“佔中”之類活動怨聲不斷,開店的、駕的士的,擔心“佔中”引發交通癱瘓,影響生計。香港銀行業雇員協會堅決反對借“佔中”作為政治籌碼。他們的“平民心結”很好理解:誰願意生意運作受干擾,業績受損?

香港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語中的:“我反對‘街頭政治’”,因為它影響香港的積極和社會穩定。香港是法治社會,一切要按法律辦事。一旦動亂,老百姓就會受苦。埃及、烏克蘭就是例子,這些國家的動亂中都有外國勢力活動的身影,香港雖不那麼明顯,但個別國家也在背后蠢蠢欲動。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