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8日12:25 來源:雲南日報
編輯部:
我們是昭陽區炎山鎮大墳包小田村在外打工的農民工,最近聽說要在小田村大墳包處修建橋梁的消息。修路架橋利國利民是得民心的好事情,可是,我回鄉時看到,在大墳包修建的橋梁設計避直就彎,避易就難,為何要這樣設計,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不懂橋梁設計,但在實地察看后發現,在大墳包准備建橋的地方,兩側是很深的凹地,這樣建橋的跨度大,需要修建的橋墩多,而且橋墩的高度大,建橋花費的資金多不說,還增加了車輛在橋上行駛的安全隱患,更重要的是多佔了農民的土地,其中就有我們的自留山。而且從長遠來看,由於橋和路兩端是彎的,不適應將來沿江山路的發展。
據老家的人說,這座橋是區上一位熱心領導找來的公益項目,如果橋修直了,橋的跨度小了,溝兩側的路基堅固,橋墩少、而且不高,佔用土地少,整個修橋的費用就能節約很多。目前,修橋工程就要開工了,希望相關的專家能親臨現場,評估大墳包橋梁的設計,不要讓公益的事業留下太多的遺憾。
昭陽區炎山鎮大墳包 王林 本報記者 栗靜敏整理
(來源:雲南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