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30日06:33 來源:重慶日報
由上海虹橋站開往北京南的G128次列車(4月1日攝)。
成渝動車組乘務員走在重慶北站站台上(6月27日攝)。
6月11日,停靠在成都動車運用所檢修庫的動車組在接受檢修。7月起成都新開10對出川動車組。
6月29日,旅客在河北石家庄新客站檢票進站。
(本欄圖片均由新華社發)
7月1日零時起,中國鐵路將再一次調整列車運行圖。這是自2007年以來列車運行調整幅度最大的一次。為什麼要如此大范圍調圖?新圖與舊圖有多大變化?調圖后列車運行安全如何保障?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入中國鐵路總公司總調度室。
幾千張運行圖
每張近2平方米
調整列車行動圖,在百姓看來,就是換了一本全新的列車時刻表。對於鐵路來講,則體現在幾十張近兩平方米的專業運行圖中。
在中國鐵路總公司運輸局調度部副主任祝建平的辦公室內,記者看到十幾張這樣的專業運行圖鋪在一張大辦公桌上。以時間為橫軸,以地點為縱軸,幾十列、上百列列車的運行區間密密麻麻標注在圖上。
“這只是其中的1/3。我們會把這一整套新的運行圖輸入電腦,全國各鐵路局、車站根據自己管段內的情況,重新安排列車車次和人員值班。”他說。
近年來,中國鐵路飛速發展,新線不斷開通,新技術、新裝備不斷投入運營。到去年底,鐵路運營總裡程突破10萬公裡,其中高鐵突破1萬公裡。今年7月1日,又有大西高鐵(太原-西安段)、吉衡鐵路開通。
翻閱全國鐵路調圖歷史,從1993年到1997年,歷經4年時間才調整一次。而從去年開始,每年開始兩次全國范圍的大調圖。每逢春運、暑運、小長假還要增開大量臨客。調圖已經成為中國鐵路一項常態化工作。乘客拿在手裡的列車時刻表也換得越來越勤。
高鐵客運力日增7萬
“這次調圖優化了旅客列車運行方案,提高了列車等級和速度,乘車環境得到改善,鐵路運能有所提升。”祝建平說。
首次開行了成渝地區去往上海、杭州、南京、廈門、福州、武漢等方向的動車組列車。成都至上海、杭州、福州間最短運行時間比現行分別壓縮4小時57分、17小時50分和26小時14分。
大西高鐵太原南至西安北段初期安排動車組列車27對,西安北至太原南間最短運行時間2小時55分,比現行壓縮5小時22分,極大方便了山西、陝西兩省旅客出行。
15對普速旅客列車通過提高等級,優化時刻,旅行速度進一步提升。部分普速旅客列車改為空調列車,乘車環境得到改善。
“針對部分區段高鐵票‘一票難求’的情況,我們增開了動車組開行數量。”祝建平介紹。
“調圖后,客運專線運輸能力安排更加適應市場需要,普遍實行日常、周末、高峰運行圖。高鐵客運能力日均增加7萬,增長3.8%。”祝建平說。
既要快捷又要安全
“變化就意味著風險,鐵路調圖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是旅客感覺越來越快捷,一方面,鐵路的安全壓力也越來越大。”祝建平坦言。
1997年,全國旅客列車隻有966.5對,鐵路總裡程約64000公裡。而到今年7月1日新圖實施后,全國列車達2447對,其中一多半是動車組列車。特別是在一些繁忙的區段,高鐵列車每隔三五分鐘就有一趟。
7月1日調圖后,全國858列列車運行時刻發生變化,或新增開,或提高等級速度,還加開了很多長距離跨線動車組。如何做到安全平穩過渡,萬無一失?
“鐵路越發展,越要重視安全,特別是要絕對保障旅客的出行安全。包括今后東北的高寒動車要一直開到東南沿海,這對鐵路車輛裝備維護、科學調度指揮都提出了很大考驗。”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說。
為此,中國鐵路總公司要求各單位、各系統要對新圖變化情況進行認真梳理,對涉及變化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制定相應的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克服“准備不充分、方案不細致、責任不明確”等因素引發安全問題。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鐵路各單位在調圖前都要對所有行車設備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同時,在新圖實施過程中制定相應的設備質量控制保障措施。涉及機車車輛新造和檢修的,相關負責人員會組織好基礎數據換裝,滿足新圖列車開行要求。”祝建平說。
(據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
(來源:重慶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