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8日08:4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簡介
冷成金,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學者,蘇軾研究專家,電視劇《蘇東坡》編劇。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學和傳統文化研究,此外對金庸小說也有獨到的看法,有專著、教材、暢銷讀物數十種,在學術界和讀者中有廣泛影響。其《智典》、《讀史有智慧》等系列作品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引發了“韓國的中國流”。
《進退舍得:有一種境界叫蘇東坡》
冷成金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年5月
定價:36.80元
■編者按
蘇軾年少中第,名揚天下,但仕途崎嶇坎坷。他作詩寫文,造福百姓,還是位名副其實的美食家。在人生的最低谷也能苦中作樂,笑對人生,始終守住讀書人的底線。本書主要講述了蘇東坡在政治、文學上的成就,詳盡描述了蘇東坡的一生。作者冷成金在本書中,跳出大家所熟悉的文學主線,從仕途、情感、僧道文化等三條線索出發,記錄蘇軾的人生軌跡同時展現了北宋動蕩的歷史變遷。
蘇軾獨自來到江邊,望著滔滔江水,心中煩亂不已。他已打定主意要做個農夫,平平靜靜地在鄉間耕種生活,可現在家裡的事卻這樣讓他頭疼。他不禁想起了王弗,想起她的聰慧溫柔,善解人意。如果她還活著,一定會理解現在的處境,一定不會有嗟怨之心的。可是弗兒去世這麼多年了……蘇軾不禁嘆了口氣。
蘇邁走到父親身邊,輕聲地說:“父親,你不要生氣了。母親她也有苦衷。再說,您要氣出個好歹來,孩兒可怎麼辦呢?!”蘇軾歉疚地說:“邁兒,為父對不起你。你從小就沒了母親,長這麼大,為父對你的關心太少了。”蘇邁忙說:“父親,不要這麼說。孩兒雖然沒有了母親,可繼母視孩兒為己出。天這麼涼,江邊的風大,父親請回家吧。”
蘇軾擺擺手,傷感地說:“我想起你的親娘了。如果她還活著,一定不會這麼不理解我,永遠不會。你先回去吧,我想在這兒靜一靜。”蘇邁也哽咽道:“繼母操持這個家不容易,發點牢騷也情有可原。”蘇軾說:“密州的日子不比在黃州苦嗎?她沒有抱怨。今日怎麼生了抱怨之心呢?是父親被貶了,成了罪人,她愛慕虛榮!”蘇邁忙說:“父親言重了,繼母不是那樣的人。她是為一家人操心啊。”蘇軾聽不進去,示意蘇邁先回去,又無言地去看江水。蘇邁看江風吹著父親斑白的鬢發,心中一酸,默默地轉頭回去了。
現在情勢鬧得更僵了,范英抱著孩子,六神無主。朝雲見蘇邁回來,忙找他商量,貼耳對蘇邁說了幾句話,蘇邁疑惑地點點頭。又喚來蘇迨、蘇過,如此這般地給他們吩咐一遍,兩個小家伙都懂事地點點頭。
又過了一天,蘇軾像往常一樣下地干活回來,把斗笠撂在一邊,走進屋來准備吃飯。隻見蘇邁三兄弟默默地坐在桌邊,桌上擺著飯碗,卻空空如也。蘇軾不解地問:“你們都怎麼了?為何碗裡沒有飯食,在此閑坐著呢?”眾人不作聲。蘇軾以為是兄弟間鬧別扭了,便問蘇邁:“是誰頑皮使氣呢?”蘇邁仍不作聲,給蘇過使了個眼色。最小的蘇過果然機靈,雙臂抱在胸前,振振有詞地說:“父親,從今日起,我等罷飯絕食。”蘇軾瞧他那認真勁兒,啞然失笑,忙問為何。蘇過認真地說:“父親和母親什麼時候和好,我等就什麼時候吃飯。”
蘇軾滿臉歉意,嘆道:“原來是這樣。同你們母親吵架,原是為父的錯。西北邊境在打仗,為父卻在這兒孤守江邊,所以近來脾氣很不好。為父今日在田間想了很久。你們的母親、還有你們都跟著為父受苦了,但無論怎樣艱難,大家都從不生一絲一毫的抱怨。為父卻做得不好,遇見不平之事,如鯁在喉,必欲吐之,也不顧你們愛不愛聽。你們的母親是個好人,嘴上逞強,心裡卻慈悲好善。其實要照顧這麼大一家子,她已是左右支絀、身心俱疲,聽見為父說泄氣話又怎麼能安之若素呢?都怪為父,怪為父啊!”
朝雲早拉著王閏之躲在門后聆聽。王閏之聽蘇軾說出這番話,眼睛都紅了。隻聽見蘇軾又接著說:“可你們不能不吃飯啊,你們從小到大,也隻有今日的飯食最該吃得理直氣壯!因為你們親手耕種的五谷稻麥,來年作你們的盤中餐,粒粒皆是你們自己的辛苦!所以不能因為父而白費了你們朝耕暮耘的汗水。唉,待為父給你們做飯去,算給大家賠禮道歉,給你們的母親賠禮道歉。”
王閏之眼眶濕潤,激動萬分。她從裡屋慢慢走出來,流著淚說:“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以后,我再也不惹你生氣了。是我不對,請大家原諒。我這就去下廚做飯。”蘇軾也忙作揖道:“委屈夫人了,為夫有愧呀。”二人和好如初,眾人都開心地笑了。
朝雲笑吟吟地陪王閏之在灶下生火做飯。忽然蘇邁跑進來,手裡提著一塊稻草捆系的肉,高興地說:“為了慶祝父親母親和好,我去集市上買了點肉回來。”王閏之也很高興,但瞧著朝雲問:“這豬肉怎麼做才好吃呢?”
這時蘇軾正在書房教蘇迨、蘇過念詩。蘇軾笑著說:“孩兒們,你們母親正在廚下燒飯,為父且吟讀兩句飯前開胃詩文。青青田上稻花香,碧水清淺搖綠秧……”
朝雲聽到先生念詩,笑著對王閏之說:“夫人,你聽,稻花香……碧水清淺……先生這是讓咱們少放些水,再蓋上青稻秧哪!”
又聽見蘇軾吟道:“但得農家日緩緩,不勞勸耕趙家庄。”
朝雲接著說:“哦,先生說日緩緩……用文火呀,緩緩地蒸。”
王閏之將信將疑,忙將肉洗淨放到鍋中蒸起來。過了半個時辰,香氣漸漸飄滿了屋子。王閏之盛了一大碗燉豬肉,端到飯桌上來。蘇迨、蘇過聞見香味,早已垂涎三尺,急著要舉筷子。王閏之皺眉道:“請你父親先嘗。”
蘇軾笑道:“那我恭敬不如從命了。”舉筷嘗了一小塊兒,贊不絕口:“嗯,這肉很香啊,我從沒吃過這麼香的豬肉。黃州這地方,富人不吃豬肉,而窮人又不知如何烹調,你們是怎麼做的?”王閏之笑著說:“是按夫君說的辦法做的呀!”蘇軾茫然不解。朝雲笑著解釋道:“先生不是說什麼……田上稻花香……水淺……綠秧……日緩緩,什麼的嘛,我就讓夫人少放了些水,用文火蒸了。”
蘇軾恍然大悟:“原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啊。無心之中做成這麼一道美味佳肴來。”朝雲一邊盛飯,一邊笑說:“原來夫人是以先生的詩文將錯就錯,天緣湊巧而成。真有意思!不過,這道菜是算夫人做的,還是先生做的呢?”蘇軾與王閏之相視一笑。蘇邁打趣道:“我看該算父親做的。想不到父親還是個文人廚子哪!”大家都笑起來,兩個小家伙早按捺不住,舉起筷子吃起來。
朝雲斟了兩杯酒說:“先生夫人這回可要喝和好酒啊。”王閏之含羞地舉起杯子,蘇軾爽朗笑道:“唉,我這脾氣不好,應該感謝夫人,這事要是放在季常的夫人柳氏身上,打我一頓棒槌,不也得挨著嗎?你比河東獅吼強多了。”眾人大笑。王閏之面色緋紅,抿嘴把酒一飲而盡。
蘇軾繼續帶著一家人在山上開荒,漸漸把那些荒草惡木都刈除盡了,碎石瓦礫都壘成田界,板結的硬土也一寸寸地刨鬆,種上麥種。到十月光景,地氣偏暖,麥苗已長得很高大,蘇軾很是歡喜。但當地農夫告訴蘇軾,過高過大的麥苗不易抗過冬雪,想要來年收成好,就要放任牛羊吃掉麥苗葉。蘇軾感激拜謝,精心侍弄這一片庄稼。
到這一年歲末,黃州果然連下了幾場大雪,似乎也兆示來年會有個好收成。趁著大雪農閑,蘇軾帶著兒子在荒地一側筑起了一片平台。台上建起了幾間草屋,牆壁裡面又繪上了雪景,屋外用竹子編成一圍籬笆。
到第二年開春,荒地上已是綠意盎然,令人欣喜!蘇軾饒有興致地看著這一片親自耕耘的土地,內心無限喜悅。朝雲笑說:“先生真是個地道的農夫了。”蘇邁也接著說:“父親,屋已蓋好,田地初成,都該有個名號了!”
蘇軾捻須說:“地處城東,東有山,山有坡。白居易雲,‘朝上東坡步,夕上東坡步,東坡何所愛?愛此新成樹’。這地就叫東坡吧。這幾間茅屋是大雪中所蓋,就叫雪堂吧。”朝雲和蘇邁都微笑稱許。蘇軾笑著說:“老夫如今也有雅號了,今后就叫作東坡居士!”
蘇邁高興地說:“那父親就是蘇東坡了!”
蘇軾點頭自言自語:“是啊,今后隻有蘇東坡,再無昔日的蘇子瞻了啊!”
蘇過也插嘴說:“那家裡燒的豬肉就叫東坡肉咯!”眾人都笑起來。
沒過多久,蘇東坡的名號便傳遍了整個黃州。黃州人都知道這個昔日的大才子大文豪,竟要在鄉間學做農夫了,個個驚奇不已。
(陳小庚摘編自《進退舍得:有一種境界叫蘇東坡》)
(來源:南方日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